搜索 "急方" 的结果

找到 370 条相关结果

栗子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21 | 381 阅读

《中药大辞典》:栗子 出处: 《千金·食治》 实际拼音: Lì Zi 别名: 板栗(《唐本草》),栗果(《滇南本草》),大栗(《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为壳斗科植物栗的种仁。 原形态: 栗(《诗经》),又名:瑰栗(《西京杂记》),毛板栗、瓦栗子树、风栗、家栗。 落叶乔木,高15~20米。树皮暗灰色,不规则深裂,枝条灰褐色,有纵沟,皮上有许多黄灰色的圆形皮孔。冬芽短...

阅读全文
免疫学先驱葛洪(古代中医开创者■三十六名医谱之七)
名医大作 | admin | 2025-06-07 | 27 阅读

[主内容] 葛洪传染病学专家    免疫学先驱——葛洪(公元284~364年) ,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   他开创儒道合流,著有《抱朴子》;他是汞与丹砂还原变化实验和制药化学第一人;他著《肘后备急方》,全球最早记载天花(“天行斑疮”)、结核(“尸注”)、恙...

阅读全文
洗足疗法
自然疗法 | admin | 2025-05-15 | 23 阅读

洗足疗法,是用热水或药汤洗脚,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洗足疗法有热水洗脚和药汤洗脚两种。 1.热水洗足法。取清洁的井水、自来水加热至50℃-60℃,倒入木桶内或瓷盆内。患者正坐,脱去鞋袜,赤足在热水中洗浸,每次8-10分钟,每天晚上睡前1次。如果水温太高。可适当稍加冷水,也可待热水温度稍低时再洗。总之,水温要以患者能够耐受的程度为宜。 2.药液洗足法。根据疾病性质选择适当方药,水煎煮,或用热水溶解...

阅读全文
《褚氏遗书》光耀医史长河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6 | 22 阅读

真正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总会突破万难取得成功。比如南北朝时期南齐医家褚澄,他的著作《褚氏遗书》,虽然通篇仅2619个字,但是所论精辟,颇具创建,光耀医史长河。该书对血证及妇科病证治疗的见解,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当然,信手拈来的从容,都是厚积薄发的沉淀。 祖籍为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的褚澄,字彦道,出生于官宦贵族之家。其祖父褚秀之,父亲褚湛之,哥哥褚渊都权倾朝野,其母亲为宋武帝刘裕第五女吴郡公主,其妻...

阅读全文
河南方言里的中医元素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1 | 21 阅读

中医历史源远流长,中医药文化在河南方言里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河南方言里的中医元素,既是历代医家对中医理论长期宣传的结果,也和群众对中医的理解密切相关,读来饶有趣味。 攀睛和眵目糊 刚当乡村医生的时候,我经常听到患者说“攀金眼”这个名词,以为是“眼冒金星”或者是“飞蚊症”之类的疾病。直到有个患者来找我,说得了“攀金眼”,问我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我才明白,原来是“翼状胬肉”,中医称之为“胬肉攀睛”,简...

阅读全文
瑶医的特殊病因包括哪些?
瑶医 | admin | 2025-05-27 | 20 阅读

(一)痧气 痧气是瑶族地区一类常见病因,易感于夏秋季节。痧气包括两种,一种是有传染性的,另一种是非传染性的,传染性痧气指感受秽浊不正之气或暑浊之气,而非传染性痧气指感受的暑湿之气。 人体于夏秋二季感受传染性痧气以后常自觉身体酸累疼痛,或胸闷腹痛,或呕吐腹泻等,严重者还会有神志不清等临床表现。感触秽浊不正之气可致腹痛、吐泻,表现为先发吐泻后见腹痛;感受暑浊之气,则先发心腹绞痛而后见吐泻;心昏闷,痧...

阅读全文
拔罐的发展简史
拔罐文化 | admin | 2025-05-25 | 20 阅读

先秦时期拔罐疗法,古代典籍中亦称之为角法。这是因为我国远古时代医家,是应用动物的角作为吸拔工具的。在一九七三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已经有关于角法治病的记述:“牡痔居窍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孰(熟)二斗米顷,而张角”。其中“以小角角之”,即指用小兽角吸拔。据医史文献方面的专家考证,《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医书,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这就表明我国...

阅读全文
栀子的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 | admin | 2025-05-23 | 20 阅读

栀子又名卮子、山栀子。载《神农本草经》。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 【炮制方法】1.栀子《注解伤寒论》:“掰破。”《证类本草》:“生捣为末。”现行,取原药材,去净杂质,碾碎。 2.炒栀子《三因方》:“栀子仁,炒。”《普济方》:“微炒。”现行,将栀子串碎,...

阅读全文
开穴闭穴经络穴位贴敷法
药物贴敷 | admin | 2025-05-21 | 20 阅读

穴位贴敷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广泛。传统的穴位贴敷只是中药膏贴穴位,忽视了穴位贴敷前后穴位、经络的状态。传统经络学说认为,穴位是有开阖状态的,子午流注针法即是重视穴位状态的一种针刺方法。为了提高穴位贴敷的治疗保健效果,在传统的穴位贴敷的基础上,结合穴位状态的调整,我们创新了开穴闭穴经络穴位贴敷技术。开穴闭穴经络穴位贴敷技术是在继承传统穴位贴敷疗法、手指点穴法的基础上,结合经络穴位...

阅读全文
晋代名医伉俪:葛洪与鲍姑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5 | 20 阅读

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知名的中医大家,为我国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统计发现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男医生,医术精湛的女医生则少之又少,但并非没有,晋代的鲍姑就是其中的一位。鲍姑与西汉的义妁、宋代的张小娘子和明代的谈允贤被后人尊称为古代四大女医。 鲍姑(公元309-363年),名潜光,今山西长治人。其父鲍靓喜好道家养生,擅长炼丹,亦官亦道,在担任广东南海太守期间结识了来自江苏的葛洪(公元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