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忍冬藤" 的结果

找到 164 条相关结果

肺痈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16 | 24 阅读

寸口脉数而实者。肺痈也。其脉短而涩者。自痊。脉浮大者。难治。夫肺痈者。由寒热之气。内舍于肺。其气结聚之所成也。盖因调理失宜。劳伤血气。风寒得以乘之。寒生热。风亦生热。壅积不散。遂成肺痈。咳而脑漏。右胁隐痛。二脚肿满。咽干口燥。烦闷多渴。时出黄唾腥臭。状如糯米粥。难治。有热而呕者。不可治呕。脓尽而止。自愈。若呕吐脓黄色腥或带粉红色者。即肺痿也。大抵脉细而沉。里虚而变症矣。一论咳嗽。吐脓血。腥臭不可闻...

阅读全文
葎草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6 | 22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葎草 实际拼音: Lǜ Cǎo 别名: 拉拉秧、拉拉藤、五爪龙、簕草、大叶五爪龙、拉狗蛋、割人藤 来源: 桑科葎草属植物葎草Humulus scandens (Lour.)Merr.的全草。夏秋采集,切段晒干。 炮制: 洗净,晒干,切碎用。 性味: 甘、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肺结核潮热,肠胃炎,痢疾,感冒发热,小便不利,肾盂...

阅读全文
土茯苓简介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26 | 20 阅读

土茯苓,善治湿热疮毒。阴痒是妇女常见的多发病,症见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者,亦称“阴门瘙痒”。因肝肾阴虚,精血亏损,外阴失养而致阴痒,属虚证;因肝经湿热下注,带下浸渍阴部,或湿热生虫,虫蚀阴中以致阴痒,为实证。临床上以后者多见。余常用燥湿止痒汤治之,多获立竿见影之效。方用:土茯苓30克、槟榔10克,苦参、忍冬藤、车前草、地肤子、当归、白芍、黄柏、苍术、白鲜皮、土槿皮、...

阅读全文
辛弃疾知医懂药会看病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3 | 20 阅读

提起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最先想到的就是他在诗词方面的贡献。他的词被归入豪放派,与苏东坡一起被尊称为“苏辛”,郭沫若先生以“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来称赞他。辛弃疾是一位能够领军打仗的人,他曾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还建立了一支能打仗、有威慑力的“飞虎军”。他有《美芹十论》《九议》《议练民兵守淮疏》等条陈战守之策,23岁那...

阅读全文
药名书信诉衷情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06 | 20 阅读

相传古时有一对知医识药的夫妻过着相濡以沫的幸福生活。后来丈夫要外出打工以养家。日久,家中妻子抑制不住内心的思念,但古代交通不便、音讯难通,要取得联系难上加难,于是妻子就写了一封信,托乡人带给丈夫。这封家书全部是用药名来表达的,她在信中写道:“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也?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纸(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

阅读全文
古典文学中的中医药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5 | 19 阅读

1.《西游记》中的中医药 小说《西游记》在第三十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旁门见月明”中,有一首唐三藏抒发情怀的诗。其诗曰: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这首诗选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茯苓、防已、竹沥、茴香九味中药名。虽然药的功能与诗的内容无关。但这些药名却揭示了《西游记》的情...

阅读全文
土茯苓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07 | 19 阅读

《中国药典》:土茯苓 实际拼音: Tǔ Fú Línɡ 英文名: RHIZOMA SMILACIS GLABRAE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成薄片,干燥。 性状: 本品略呈圆柱形,稍扁或呈不规则条块,有结节状隆起,具短分枝,长5~22cm,直径2~5cm。表面黄棕色或灰...

阅读全文
常见祛风湿药对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16 | 18 阅读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症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一般分三型:风重者称行痹,寒重者为痛痹,湿重者为着痹。治当祛风湿。 1.独活配桑寄生 独活为治腰膝痹痛之要药,而兼发散风寒之功;桑寄生不但祛风湿,又可补肝肾而强筋骨。合用则对急慢性痹痛(尤其是腰膝足部)甚效,古方独活桑生汤即以之为名。 2.防己配桂枝 防己既祛风而又胜湿,桂枝既通络而又温经,合用则善治风寒湿痹,古方如防己茯苓汤。 3.豨莶草配臭...

阅读全文
瘰疬酒药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2 | 18 阅读

《外科正宗》卷二:瘰疬酒药 名称: 瘰疬酒药 处方: 鹤虱草半斤,忍冬藤6两,野蓬蒿4两,野菊花4两,五爪龙3两,马鞭草1两5钱。 制法: 上切碎,用老酒15斤,将药袋贮悬放酒内,封好罐口,煮三炷香为度,取起,水顿,浸一伏时。 功能主治: 久年瘰疬结核,串生满项,顽硬不穿破者。 用法用量: 初服尽醉出汗为效,以后随便饮之。尽酒一料,病愈不发。 ...

阅读全文
草部下
雷公炮制药性解 | admin | 2025-06-07 | 17 阅读

 灯心 味淡,性寒无毒,入心小肠二经。主胸腹邪气,清心定惊,除热利水,烧灰敷金疮止血,疗小儿夜啼,吹喉中治急喉痹甚捷。按∶灯心味淡,五脏无归,专入小肠利水。诀曰∶小肠受盛与心应,故又入心经。烧灰性凉,宜治疗如上。  石斛 味甘,性平无毒,入胃肾二经。补虚羸,暖水脏,填精髓,强筋骨,平胃气,逐皮肤邪热,疗脚膝冷痹,久服浓肠胃,定志除惊。去根,酒浸一宿,曝干酥炙用,陆英为使,恶寒水石巴豆,畏僵蚕、雷丸...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