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心房纤颤" 的结果

找到 22 条相关结果

铃兰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7 | 26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铃兰 实际拼音: Línɡ Lán 别名: 草玉铃、小芦铃、香水花、鹿铃、君影草、草寸香 来源: 百合科草玉铃属植物铃兰Convallaria keiskei Miq.,以全草入药。夏季果实成熟后,采收全草,除去泥土,晒干。 性味: 苦,温。有毒。 功能主治: 强心,利尿。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纤颤,由高血压病及肾炎引起的左心衰竭。 用法用量: 全草每...

阅读全文
当归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19 | 20 阅读

《中国药典》:当归 实际拼音: Dānɡ Guī 英文名: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性状: 本品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长15~25cm。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

阅读全文
三七叶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18 | 20 阅读

《中药大辞典》:三七叶 出处: 《纲目》 实际拼音: Sān Qí Yè 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的叶。 性味: 《生草药性备要》:"味辛。" 功能主治: 止血,消肿,定痛。治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痈肿毒疮。 ①《纲目》:"治折伤跌扑出血,敷之即止,青肿经夜即散。余功同根。" ②《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消察散血,敷毒疮,治痰火,又能止血。" 用法用量: 内服...

阅读全文
福寿草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10 | 20 阅读

《中药大辞典》:福寿草 出处: 《现代实用中药》 实际拼音: Fú Shòu Cǎo 别名: 献岁菊(《台湾府志》),雪莲(《西域见闻录》),长春菊(《事物绀珠》),岁菊(《漳州府志》),冰里花、顶冰花(《东北植物药图志》),冰凉花、雪莲花(《药材学》),冰郎花(《吉林中草药》)。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侧金盏花的带根全草。4月间挖取带根全草,切段,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

阅读全文
黄花夹竹桃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4-30 | 17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花夹竹桃 实际拼音: Huánɡ Huā Jiá Zhú Táo 别名: 酒杯花、台湾柳、柳木子、相等子、大飞酸子 来源: 夹竹桃科黄花夹竹桃属植物黄花夹竹桃Thevetia peruviana (Pers.) K. Schum.,以叶及种子入药。果实成熟后,取出种子,晒干;叶随时可采。 性味: 辛、苦,温。有大毒。 功能主治: 强心,利尿,消肿。用于各种...

阅读全文
心律失常耳针疗法
耳针 | admin | 2025-05-31 | 15 阅读

心律失常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一般可发生于心脏病患者引起心律失常原因是很多的。本症类属祖国医学之“心悸”“怔忡”等范畴。 【取穴】心、交感、神门。因器质性疾病而致心律失常者加小肠、耳迷根。合并神经衰弱严重者加肾、皮质下。合并内分泌紊乱者加内分泌、皮质下。合并高血压者加降压沟。 【验案】笔者病例:郑XX,男,40岁,衣民,云南玉溪县人。患者以心悸、乏力、气短8年,近日加剧就诊。8年前开始,患者每于情绪...

阅读全文
家中急救巧用冰块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3 | 15 阅读

高热降温:在高热病情紧急情况下,用冰块进行物理降温,是护理高热病人的重要措施。通常用夹层冰帽和冰袋置于患者头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利用传导散热,达到降温作用。头部降温对脑外伤、脑缺氧患者有利,可减少脑细胞需氧量,有利于康复。 急性扭伤:关节或腰部不慎扭伤或摔伤,局部疼痛并出现瘀血、青紫等情况时,千万不要马上按揉。正确的方法是用冰袋或湿毛巾冷敷,每1~3分钟换一次毛巾,连续5~10次,即可有效止疼、...

阅读全文
肩、背、腰骶部常用经穴针挑点
挑针疗法 | admin | 2025-05-18 | 15 阅读

(1)大椎 【部位】在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的中间处。 【经络】属督脉,是手、足三阳,督脉之会。 【主治】各种脑病,精神病,皮肤病,发热等。 【挑法】挑血法、挑提法、挑摆法、挑筋法或截根法。 (2)陶道 【部位】在第一、二胸椎棘突之间的正中。 【经络】属督脉,为足太阳、督脉之会。 【主治】发热,癫痫,精神病,肺气肿,慢性支气管性喘息和头、颈、背诸肌之痹痛等。 【挑法】挑提法、挑摆法、截根法、...

阅读全文
蟾酥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4-21 | 15 阅读

《中国药典》:蟾酥 实际拼音: Chán Sū 英文名: VENENUM BUFONIS 别名: 蛤蟆酥、蛤蟆浆、癞蛤蟆酥 来源: 本品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干燥分泌物。多于夏、秋二季捕捉蟾蜍,洗净,挤取耳后腺及皮肤腺的白色浆液,加工,干燥。 性状: ...

阅读全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展示二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8 | 14 阅读

传统国药精粹—六神丸 相传在康熙年间,有个叫雷大升(字允上)的人进京殿试,因病未能如愿,遂弃儒从医,专攻医学。他在走遍全国各地、为人治病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民间秘方,著有《金匮辨证》、《要证论略》、《丹丸方论》等书。雷大升在苏州开设的雷允上诵芬堂药铺,集医药于一身。既有坐堂门诊,又研药卖药,名噪姑苏。1860年,因江南一带战乱爆发,苏州雷允上药店毁于战火。雷氏后裔重振祖业,在上海分设雷允上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