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心平气和" 的结果

找到 89 条相关结果

秋季润肺祛燥小妙招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9 | 25 阅读

小妙招一、秋补宜滋阴润燥 中国民间自古就有“贴秋膘”的习俗,每至立秋,家家户户就开始“食肉进补”。对此,在饮食调养方面,要按照《内经》提出的“秋冬养阴”的原则,也就是说,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以防秋燥伤阴。 可食用银耳、甘蔗、燕窝、阿胶、梨、芝麻、藕、菠菜、乌骨鸡、猪肺、鸭蛋、豆浆、蜂蜜等。若是脾胃功能低下,时常脘腹胀满、大便泄泻,最好不要吃上述食品和药膳,因为它们性偏凉,应先调理脾胃功能,在...

阅读全文
高血压患者如何练气功
百病气功 | admin | 2025-05-29 | 22 阅读

近年来有关普查资料表明,在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诱发因素除年龄、家族史、饮食中摄盐量高、肥胖等外,注意力高度集中,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对视听觉过度刺激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的突变等,均易使血压增高。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有人发现,处于前线的士兵的血压要比驻守营房或居民的血压高。这说明精神高度紧张、责任过重、矛盾较多的环境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心理学研究还发现,原发性高血...

阅读全文
重五位一体理论的侗医药
其他民族医药 | admin | 2025-05-27 | 22 阅读

侗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湘黔桂三省交界毗邻地带的武陵、雪峰山区。侗医药学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同疾病做斗争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侗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与其他民族医药相比具有本民族鲜明的特点。 特色理论 侗医五位一体的医学理论 侗医五位一体是指天、地、气、水、人五者之间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

阅读全文
萱草使你忘记忧愁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06 | 22 阅读

《诗经·卫风·伯兮》这首诗,描写一位空闺少妇对出征丈夫的思念,其中便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的话。谖字和萱字同音同意,谖草即萱草。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到哪儿去把萱草找,为我栽到北堂前!”在远古年代,人们认为萱草可以使人忘记忧愁,因此萱草也称“忘忧草”“疗愁草”。这位少妇忧思痛苦无法排解的时候,便满心希望栽种萱草,供以玩味,来消除心中对丈夫的苦苦思念。 黄花菜,味甘性平,有养血、平肝、镇静安脑的功...

阅读全文
中医药茶之茶疗成熟期(1)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6-03 | 21 阅读

近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和药疗作用不断被发现,茶疗方治病的疗效不断被临床效果进一步验证,茶疗体系日益趋向成熟。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推崇和应用,一股茶疗热正在悄然兴起,各种各样的茶疗方应时而出,如防治肝炎的“茵陈茶”,“梅山神茶”。治疗急、慢性痢疾(包括菌痢)的“枣蜜茶”,“止痢速效茶”,“茶叶止痢片”。治疗感冒的“万应茶”,“甘和茶”,“银翘茶”。...

阅读全文
少林药局八百年禅医文化济天下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9 | 20 阅读

佛门医宗源流 少林禅医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祖释迦牟尼亦称“大医王”,其曾历经4年开示佛教医疗体系,治病疗伤,弘扬佛法。传统佛教经典云:“菩萨学处,当在五明学处。”此五明即为:因明、声明、医方明、工巧明、内明。“医方明”包括医学、药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学问,既有身药、物药,又有心药、法药。除了讲究医术之外,更重视医德,以救度众生为本。 少林寺建寺于公元485年,而少林禅医药学则有上千年的历...

阅读全文
养生注重生活细节(上)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30 | 19 阅读

曹庭栋,清代文学家,也是一个养生家。生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公元1700年1月3日);卒于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享年85岁。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曹庭栋活了90多岁。他的名“庭栋”,有的文献又写作“廷栋”。小名辛曾,字楷入,号六圃,又号慈山居士,嘉善(今属浙江省)人。曹庭栋生活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正值清朝鼎盛时期。他家境殷实,家世文学。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下,加上他自幼聪颖好学,博览...

阅读全文
大医精诚--孙思邈
医药诗词 | admin | 2025-05-24 | 19 阅读

(节选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原文】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责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其有患疮痘、下痢,臭秽不...

阅读全文
早春养生 养肝护肝是关键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0 | 19 阅读

中医“养生”古称为“道生”“养性”“摄生”“卫生”等,即保养生命之意。春季养生集中体现了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和追求“不老延年”的寿养思想。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人相应”,人要健康长寿就应“法于阴阳”,顺应自然变化的规律,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所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而且认为“阴阳四...

阅读全文
小暑时节“少动多静”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9 | 19 阅读

过了小暑,意味着炎热季节的到来,民间有“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之说。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按照中医理论,小暑是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一样,负责抵御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任何一个人,只要阳气旺盛,就会百病不侵。 这个时候,应坚持“少动多静”的原则,除了运动员之外,一般人群最好不要从事剧烈的运动,尤其是心血管患者和年老体弱者更应做到这点。当然,“少动”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