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心境" 的结果

找到 244 条相关结果

“神补”胜过药补、食补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9 | 30 阅读

人们提起养生,都会津津乐道于健康饮食、运动健身以及时令进补。其实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古时养生家把养心神、调情志作为养生寿老之本法,防病治病之良药。《淮南子》说:“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欲,养性之末也。”这说明只知加強营养,不慬养神之重要,是难以健康长寿的。 《寿世青编》曰:“药之所治只有一半,其几一半则全不系药方,唯在心药也。”所谓“心药”,就是心理治疗...

阅读全文
诸葛亮缘何英年早逝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9 | 25 阅读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物。在隆中,他发奋学习,20岁就已经精通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医理、天文、地科技等学问。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他不贪不淫,持身严谨。出山前,以躬耕自食;出山后,高官厚禄,仍过着淡泊生活。在弥留之际,仍强调:“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然而诸葛亮不注意保养身体,精神和体力透支过多。《三国演义》第87回写道:“……诸葛丞相在成都,事无大小,皆...

阅读全文
初夏五月宜养心 平心静气畅情志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5 | 24 阅读

阳历五月份包含了二十四节气的立夏和小满,代表着夏季的开始。此时,气温显著升高,万物竞相生长。夏季火旺,对应人的五脏为心,此时最宜颐养心神。 养生法则,平心静气畅情志 中医所说的心,包含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藏神”,即心不仅有主一身血脉、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同时又主人体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黄帝内经》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

阅读全文
性格开朗寿年高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8 | 22 阅读

性格和情绪并不是一回事,但性格和情绪又密切相关。古代医家反复强调,要想青春常在,必须培养开朗的性格,经常保持欢畅的情绪和快乐的心境。大量的事实也反复证明,胸怀宽广、性格开朗、情绪欢畅,是长寿老人永葆青春的灵丹妙药。许多高龄寿星,老而不衰,青春常在,他们有一条绝妙的要诀,就是性格开朗,老而忘老。有一次,几个老人在一起大谈其老,其中一位不以为然,他说: “‘老’字,有时是好字眼,有时又是不好的。比如,...

阅读全文
女性如何睡个美容觉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30 | 21 阅读

睡眠是人体自我修复的过程,人体在睡眠状态下是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候,充足的睡眠是化妆品的前提。女性生命活动的健旺,全靠人体消化功能的滋养。睡眠的充足与否,对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外表的美,有着直接影响。睡眠不足,会减弱机体抗御病原体的能力,引起身体血液循环的不正常,损害皮肤健康,使皮肤表面毛细血管代谢失调,长此下去,皮肤就会黯淡、无光,缺乏神采,加速生命的衰老。因此女士们若想保持好自己的脸部皮肤,务必...

阅读全文
早春养生注意啥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4 | 21 阅读

俗话说“百草回生,百病易发。”早春天气时冷时热,加上细菌活跃,很容易患上感冒导致旧病复发。专家介绍,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早春养生保健要注意万物始生和气候多变的特点,通过适当地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从而达到健康养生、预防疾病的目的。 调畅情志养好肝 《黄帝内经》认为肝脏为“将军之官”,具有主疏泄、调畅气机与主藏血、调节血量的功能,与自然界的春季相应。春季...

阅读全文
霜降过后的六个中医养生智慧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2 | 21 阅读

霜降节气的到来告诉我们,深秋已到,在此时节怎样养生保健,让自己能够健康快乐地工作生活?针对这些问题,中医学蕴含着丰富的养生保健智慧,秋季以收为主,大自然中阳气渐降,阴气渐升,温度、湿度变化急剧,故中医特别在意“秋养”。千百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秋季尤其是深秋季节,谨遵“秋养”古训,就能极大减少秋冬季传染病的发生。 深秋之季怎么养?下面为您介绍六个养生智慧。 智慧一:防秋燥 霜降过后,大部分地...

阅读全文
华佗五禽戏功法健身优势
百家功法 | admin | 2025-05-28 | 20 阅读

猿戏运动多窥、望、抓、纵、闪、跳,机灵迅捷,主练心神与脉,按摩心脏,疏通心、小肠经,养心健脑。 熊戏运晃腹腔内脏,主练脾胃,按摩胃肠,疏通脾、胃经,健脾和胃。 鹿戏多伸展体侧筋肉,主练肝与筋,按摩肝胆,疏通肝、胆经,疏肝强筋。 虎戏运动腰及脊柱四肢骨关节,主练肾与骨,按摩肾脏,疏通肾、膀胱经,固肾壮骨。 鸟戏运动胸、臂,主练肺与皮毛,扩胸缩胸,张肺收肺,按摩肺脏,疏通肺、大肠...

阅读全文
惊蛰以后的养生重点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3 | 20 阅读

惊蛰后除了感冒或流感、鼻炎、咽喉炎、麻疹、风疹、腮腺炎多发外,也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等。所以,惊蛰后预防疾病要注意如下几个要点: 调适寒温 首防感冒 不要脱衣过早,适当注意“春捂”。惊蛰过后,春风并不总是“送暖”。遇大风降温时,能尽量少外出为好。平好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根据气候变化和个人体质状况,增减衣服。这样才有助预防感冒、流感等病的发生。 养性摄神 气血平和 惊蜇后,春阳上升,易致...

阅读全文
“六然处世”益养生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1 | 20 阅读

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王夫之自称船山先生,晚年隐居著述,提出“修身六然”养性格言,语言含蓄深刻,富有哲理,是老年人修身养性的秘籍,值得借鉴。自处超然:要有淡泊超脱的胸襟,以高层次、高时尚的人生境界来观照自己,净化自己,扪心而安,揆理而顺;要超越世俗,生活中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看待别人,对生、老、病、死,要有超然达观的思想境界,顺应自然。当一个人独处时,要有“宁静致远”的境界。处人蔼然:与人相...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