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心中疼热" 的结果

找到 20 条相关结果

温热派倡导三焦辨证的吴鞠通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6 | 24 阅读

吴鞠通(1758-1836),名塘,江苏淮阴名医。十九岁时父亲病逝,慨然废举子业而专事学医,后因子病温误治而亡,又专注温病治法。他“进而病谋,退与心谋,十阅春秋”,颇有心得。他认为吴又可《温疫论》虽议论宏阔,实有发前人所未发,但细察其法,未免支离驳杂,唯叶天士持论平和,立法精细,但其医案散见于杂症之中,人多忽之而不深究,:遂以《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内容为主,上溯喻嘉言、吴又可、王安道、李东垣...

阅读全文
厥阴病状第三
千金翼方 | admin | 2025-06-13 | 16 阅读

五十六证 方七首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甚者则欲吐蛔,下之不肯止。厥阴中风,其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厥阴病,欲解时,从丑尽卯。厥阴病,渴欲饮水者,与水饮之即愈。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止。见厥复利。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下利。厥利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恐为除中。食之黍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日脉之,其热续...

阅读全文
黄柏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3 | 14 阅读

《中国药典》:黄柏 实际拼音: Huánɡ Bò 英文名: CORTEX PHELLODENDRI 别名: 黄檗、元柏、檗木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或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干燥树皮。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 性状: 川黄...

阅读全文
干姜人参半夏丸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07 | 14 阅读

《金匮要略》卷下:干姜人参半夏丸 名称: 干姜人参半夏丸 处方: 干姜 人参各14克 半夏28克 制法: 上药三味为末,以生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妇人妊娠呕吐不止。 用法用量: 饮服10丸,一日三次。 《金匮》卷下:干姜人参半夏丸 名称: 干姜人参半夏丸 处方: 干姜1两,人参1两,半夏2两。 制法: 上为末,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阅读全文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二十篇
伤寒杂病论 | admin | 2025-06-07 | 13 阅读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蹶阴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素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日脉之,其热续在者,...

阅读全文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伤寒论 | admin | 2025-05-16 | 13 阅读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

阅读全文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金匮要略 | admin | 2025-06-08 | 12 阅读

脉证九条 方六首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下之不肯止。 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 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为消谷而大坚(一作紧)。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 男子消渴,小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方见脚气中)。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方见上)。 渴欲饮水,水入则吐...

阅读全文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伤寒杂病论 | admin | 2025-05-22 | 11 阅读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蹶阴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素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日脉之,其热续在者,...

阅读全文
泄利根原
四圣心源 | admin | 2025-05-30 | 10 阅读

泄利者,肝脾之陷下也。谷入于胃,脾阳升磨,精华归于五藏而化气血,糟粕传于大肠而为大便。水入于胃,脾阳消克,化为雾气,上归于肺,肺气降洒,化而为水,注于膀胱而为小便。水入膀胱而不入大肠,而后糟粕之后传者,不至于滑泄。水之消化,较难于谷,阳衰土湿,脾阳陷败,不能蒸水化气,则水谷混合,下趋二肠,而为泄利。 谷贮于大肠,水渗于膀胱,而其疏泄之权,则在于肝。今水入二肠而不入膀胱,则乙木疏泄之令,不行于膀胱而...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乌梅丸
删补名医方论 | admin | 2025-06-11 | 9 阅读

治厥阴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蚘,又主久痢。 【组成】乌梅三百个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一觔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 蜀椒四两去汁 桂枝六两 人参六两 黄蘗六两 以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浸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集注】柯琴曰:六阴维厥阴为难治,其本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