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心中恶寒" 的结果

找到 7 条相关结果

闲话“当归”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0 | 14 阅读

当归是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属补血药物,中药学记载其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及润肠通便的作用。 现多认为全当归补血、和血;当归身长于补血,当归尾长于活血。 当归的经典配伍 有当归补血的配伍,首选《兰室秘藏》之当归补血汤,其一两黄芪,伍用二钱之当归,其二者比例为5:1,取“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之意,其配伍堪称绝伦。而补血的另一经典名方,当属四物汤,其方来源于《金匮要略》芎归胶艾汤去阿胶、艾叶、甘草而成...

阅读全文
中风论(二之一)
医门法律 | admin | 2025-05-30 | 13 阅读

喻昌曰∶中风一证,动关生死安危,病之大而且重,莫有过于此者。《内经》风、痹、痿、厥四证,各有颛论。独风论中泛及杂风,至论中风,惟曰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不过两述其名而已。后论五脏并胃府之风,亦但各述其状而已。赖仲景《金匮》书,表章先圣云∶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又云∶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

阅读全文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金匮要略 | admin | 2025-05-19 | 12 阅读

论一首 脉证三条 方十一首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诞。     侯氏黑散 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外台》治风癫) 菊花...

阅读全文
被“竹林七贤”首尊嵇康之侄嵇含赋颂奇效的“寒食散”到底是良方还是毒药 ... ... ...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5-16 | 10 阅读

      “寒食散”在无数人笔下是令人望而生畏的虎狼之药。但同时,它也被诸多人视为令人向往的疗疾良方: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甚至称:“五石、三石,大寒食丸散等药……斯诚可以起死人耳。”评价之高,令人又啧啧称奇。而“竹林七贤”之首嵇康的侄子嵇含还专门写《寒食散赋》称颂它的奇效。   寒食散赋(并序)     【余晚有男儿,既生十朔,得吐下积日,羸困危殆,决意与寒食散,未至三旬,几于平复,何哉】 矜...

阅读全文
侯氏黑散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08 | 10 阅读

《金匮要略》卷上:侯氏黑散 名称: 侯氏黑散 处方: 菊花300克 白术75克 细辛23克 茯苓23克 牡蛎23克 桔梗60克 防风75克 人参23克 矾石23克 黄芩38克 当归23克 干姜23克 芎藭23克 桂枝23克 制法: 上十四味,杵为散。 功能主治: 清肝祛风,化痰通络。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用法用量: 每次3~9克,用酒调服,日一服。 注意事项:...

阅读全文
中风门方(三之一)
医门法律 | admin | 2025-05-26 | 8 阅读

侯氏黑散 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外台》治风癫。方论见前法中,然以菊花为君,亦恐风邪乘虚,迸入心脏故也。 菊花(四十分) 白术(十分) 细辛 茯苓 牡蛎(各三分) 桔梗(八分) 防风(十分) 人参矾石 黄芩 当归 干姜 芎 桂枝(各三分) 上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初服二十日,用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药积在腹中不下也,热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药力。 风引...

阅读全文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金匮要略方论 | admin | 2025-05-22 | 6 阅读

(论一首 脉证三条 方十一首)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诞。侯氏黑散 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外台》治风癫)菊花四十分 白术十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