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归脾丸" 的结果

找到 53 条相关结果

黄芪种植技术
中药种贮 | admin | 2025-05-31 | 25 阅读

  黄芪是我国著名传统中药材及出口创汇的重要品种,其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能扶正,为补气固表之圣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配置或日常保健。以黄芪为原料的中成药达200多种,有蜜丸、水丸、胶囊、片剂、煎膏、酒制品等多种类型,其中十全大补丸、人参归脾丸、安神养心丸、消渴丸等均是应用历史悠久的补益良药。   人工栽培黄芪一般亩产200—300千克,收入可达2500—3500元,是种植常规农作物的二倍以上...

阅读全文
中医提升免疫疗法多,日常生活重养生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3 | 21 阅读

新冠肺炎的来袭,再一次让人们关注如何维护好自身免疫力、提高防病抗病能力的问题。医学上所说的免疫力,是指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外源性异物、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能力。对于普通人而言,免疫力低下一般都只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时期内发生。如劳累、睡眠少、嗜烟酗酒、久坐少动、情绪低落、焦虑、紧张、饮水少、饮食不规律、维生素缺乏等。一个人如果经常罹患感冒,且有倦乏、消化功能紊乱、唇周疱疹(俗称“上火”...

阅读全文
耳鸣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5 | 18 阅读

耳鸣一症,多见于身体亏虚的中老年患者。近年来,耳鸣的发病似有年轻化趋势。白领人群、管理阶层中的部分人士,因工作压力较大,睡眠时间和质量难以保证,又整天与电脑为伍,因耳鸣来就诊之人日渐增多。 耳鸣是一种在没有外界声、电刺激条件下,人耳主观感受到的声音。值得注意的是,耳鸣是发生于听觉系统的一种错觉,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但严重者可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耳鸣产生的原因 耳鸣之声,在不同的个体可...

阅读全文
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秘方
妇科偏方秘方 | admin | 2025-05-22 | 18 阅读

[通治方] 傅山:妇人有年老血崩者,方用加减当归补血汤。 当归30克(酒洗) 黄芪30克(生用) 三七根末9克 桑叶14片 水煎服。2剂而血少止,4剂不再发。 《傅青主女科》卷上 张锡纯:固冲汤,治妇女血崩。 白术(炒)30克 生黄芪18克 龙骨(煅,捣细)24克 牡蛎(煅,捣细)24克 萸肉(去净核)24克 生杭芍12克 海螵蛸(捣细)12克 茜草9克 棕边炭6克 五倍子1.5克(轧细,药汁送服...

阅读全文
常流口水当心脾经出问题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9 | 18 阅读

口水,每个人都流过。小时候流口水也许是可爱,但长大了还流口水,就成了不可言说的苦恼了。尤其是有些人晚上睡觉流口水,第二天一早总是湿了枕头,人们通常认为这是因为睡姿不对。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有可能是脾虚造成的呢? 《黄帝内经》中说的明白:“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意思是说,出汗异常可以从心脏上找问题,鼻涕多了要看肺有没有问题,眼泪不正常了从肝上找根源。相应的,口水和唾沫...

阅读全文
归脾丸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25 | 17 阅读

1.归脾丸可治疗心脾两虚 由于心血不足,脾虚不运而出现面色萎黄,食少倦怠,气短神怯,怔忡、健忘、少寐等,治宜补养心脾。 2.归脾丸可治疗脾虚腹泻 由于脾胃虚弱,而出现大便时溏,水谷不化,不思饮食,食后脘闷不舒等,治宜补气健脾。 3.归脾丸可治疗气虚崩漏 妇女因气不摄血,血海不固,致成崩漏之征,出现骤然血崩或淋漓不绝,色淡红,质清稀;精神疲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等,治宜补气摄血。 4.归脾丸可治疗...

阅读全文
中医食疗帮您驱走春季失眠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4 | 16 阅读

春季一到,很多人也迈进了失眠的大队伍中。中医认为,肝属木,喜条达,与春令升发之阳气相应。如果不注意情志调摄,情志不遂,肝气抑郁,肝失条达,气郁化火,上扰心神则出现不寐。有些人因失眠困扰会去医院开安眠药,但这类药物属国家管理的二类精神药,长期连续用药可产生依赖性和成瘾性。因此,建议春季有失眠问题的人先试试中医食疗,一般都能取得不错疗效。 百合 中医认为,百合入心经,性微寒,能清心除烦,宁心安神,可...

阅读全文
情绪抑郁原因多,缓解抑郁六注意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3 | 15 阅读

有文献表明,65%的人罹患抑郁是在躯体疾病的后期,如各种癌症、脑血管意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35%的人罹患抑郁是发生在躯体疾病之前,即生活事件的应激,如亲人亡故、遭遇挫折、心理压力等,均可导致抑郁。抑郁是一种疾病,而不是人的一种缺点或性格缺陷。通过自我心理调节、心理治疗及适当的抗抑郁药治疗,抑郁大多能康复。需要说明的是情绪抑郁不同于抑郁症。 为何导致情绪抑郁 导...

阅读全文
《济阴纲目》积聚症瘕门 论治积须养正气
济阴纲目 | admin | 2025-06-04 | 14 阅读

薛新甫曰:妇人痃癖症瘕,大抵因饮食起居七情失宜,亏损脏腑,气血乖违,阴络受伤,循行失度所致。 罗谦甫云:养正积自除,必先调养,使荣卫充实,若不消散,方可议下。但除之不以渐,则必有颠覆之害; 若不守禁忌,纵情嗜欲,其有不丧者鲜矣。(下不可轻渐字极妙) 【验案】 一妇人内热作渴,饮食少思,腹内初如鸡卵,渐大四寸许,经水三月一至,肢体消瘦,齿颊似疮,脉洪数而虚,左关尤甚,此肝脾郁结之证。(非郁结之脉,而...

阅读全文
不同年龄药补各异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2 | 14 阅读

药补养生时,用什么药,怎样用,这不是人人都一样的。人从出生到走向衰亡,身体状态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龄段,进补不同的药物,才能起到养生的效果。 中老年宜多进补 中年是生命历程的转折点,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社会角色压力最重,家庭负担加重,心理负担沉重。衰变、嗜欲、操劳、思虑过度是促使早衰的重要原因,也是许多老年慢性病的起因,所以,中年人的养生保健至关重要。到了老年,机体调控阴阳的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