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强间" 的结果

找到 34 条相关结果

民间医学派力倡汗吐下三法以攻邪的张子和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6 | 20 阅读

张子和(1156-1228)。名从正,自称戴人。金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家世业医。他好读书,喜吟诗,爱饮酒,性格豪放。兴定年间(1211-1222)诏补太医,后又辞官隐退.著作《儒门事亲》为搜辑“平日闻见及尝试之效”,又经文人麻知几等整理润饰而成。 子和与金元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诸家不同,理论较少且简单,以汗吐下为三大治法,临床不但长于内治,更多外治,每应用民间疗法而获效。可以认为,张...

阅读全文
强间
经络腧穴 | admin | 2025-05-29 | 18 阅读

强间 Qiángjiān《针灸甲乙经》 强间-体表图(点击放大) 【定位】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穴上1.5寸)。 【解剖】在矢状缝和人字缝交界外,浅筋膜、帽状腱膜中;有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癫狂痫证。 【操作】平刺0.5~0.8寸。 【配伍】配后溪、至阴治后头痛、目眩;配丰隆治头痛难忍。...

阅读全文
头面部要轻柔刮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1 | 17 阅读

轻刮辐射加点按:刮头面部时,患者宜躺在床上,取仰卧位,刮者坐于患者头前,先在面部涂抹刮痧润肤油。刮前额5~10次。刮者可双手或单手持刮痧板,以其厚边为着力点,用补法刮拭前额部,由前额正中线分开,分别由内向外刮拭,包括前发际与眉毛之间的皮肤。经过穴位有印堂、阳白、攒竹、鱼腰、丝竹空等。用刮法之补法手法,力量轻柔,5~10次。刮眼眶5~10圈。刮者双手或单手持刮痧板,以其厚边棱角边侧为着力点,从内向外...

阅读全文
与头部有关的奇经八脉
头针 | admin | 2025-05-31 | 16 阅读

奇经八脉 1.督脉 (1)循行:《素问·骨空论》:“督脉者,......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督脉分布线:沿颈椎后突上行,循头顶正中线前行,至项后风府处,入脑,上行头顶,经前额正中下行,循鼻尖至鼻下人中,与任脉相接。 (2)头部发际区经穴: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冈会、上星、神...

阅读全文
周身经穴赋(医经小学) 卷二
针灸大成 | admin | 2025-05-26 | 16 阅读

手太阴兮大指侧,少商、鱼际兮太渊穴。经渠兮列缺,孔最兮尺泽。侠白共天府为邻,云门与中府相接①。 手阳明兮,大肠之经。循商阳兮,二三而行②。历合谷、阳溪之溪,过偏历、温溜之滨。下廉、上廉、三里而近,曲池、肘髎、五里之程。臑髃③上于巨骨,天鼎纡乎扶突。禾唇连,迎香鼻迫④。 ①左右共二十二穴。②二间、三间也。③即臂臑、肩髃二穴。④左右共四十穴。 胃乃足之阳明,厉兑趋乎内庭。过陷谷、冲阳之分,见解溪、丰隆...

阅读全文
视神经萎缩头针疗法
头针 | admin | 2025-05-28 | 15 阅读

视神经萎缩是由于多种原因所造成的视神经纤维的退行性病变和传导功能防碍。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患眼永久失明。 病因:外感六淫、七情郁结、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热病久病、头目外伤及先天禀赋不足等引起。 病机:目中玄府闭塞,致目视不明。其形成与肝肾亏损,精血不足;脾肾阳虚精微不化;久病心营亏损;热病后期,阴精耗伤;七情郁结,肝失条达密切相关。此外,头眼部外伤,肿瘤压迫,颅内手术等使目系受损,脉络瘀滞,玄府...

阅读全文
经络•经穴起止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14 | 13 阅读

经,径也。径直者为经,经之支派旁出者为络。界为十二,实出一脉。医而不知经络,犹人夜行无烛,业者不可不熟。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手太阴肺经,左右二十二穴。每旦寅时从中府起,循臂下行,至少商穴止。中府 在乳上三肋间,去云门下一寸陷中。针入三分,不宜灸。主喉痹,胸满塞痛,面肿,呕吐,咳唾浊涕,肩背痛,腹胀,食饮不下。云门 巨骨下,气户旁二寸陷中。...

阅读全文
国际头针标准线
针刺 | admin | 2025-06-10 | 12 阅读

1970年以来,头针疗法在我国逐步推广应用,不久,这种疗法也成为一些国家临床医生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头针疗法是在传统的针灸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所用的穴区和经络、穴位、脏腑有密切联系,其穴名反映了经络、穴位等理论和特点。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针灸穴名标准化会议(于1984年5月在东京)经过讨论,决定按照分区定经,经上选穴,并结合古代透刺穴位(一针透双穴或三穴)方法原则,制定了头针穴名标准化方案,包...

阅读全文
百症赋(聚英)
针灸大成 | admin | 2025-06-03 | 12 阅读

症俞穴,再三用心。顖会连于玉枕,头风疗以金针。 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 原夫面肿虚浮,须仗水沟前顶;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 面上虫行有验,迎香可取;耳中蝉噪有声,听会堪攻。 目眩兮,支正飞扬;目黄兮,阳纲胆俞。 攀睛攻少泽肝俞之所,泪出刺临泣头维之处。 目中漠漠,即寻攒竹三间;目觉佴佴,急取养老天柱。 观其雀目肝气,睛明行间而细推;审他项强伤寒,温溜期门而主之。 廉泉中...

阅读全文
《濒湖脉学》督脉
濒湖脉学 | admin | 2025-06-02 | 12 阅读

督脉  督乃阳脉之海,其脉起于肾下胞中,至于少腹,乃下行于腰横骨围之中央,系溺孔之端。男子循茎下至篡,女子络阴器合篡间,俱绕篡后屏翳穴前阴后阴之间也,别绕臀至少阴,与太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廉,由会阳在阴尾尻骨两旁,凡二穴。贯脊,会于长强穴,在骶骨端,与少阴会。并脊里上行,历腰腧二十一椎下、阳关十六椎下、命门十四推下、悬枢十三椎下、脊中十一椎下、中枢十椎下、筋缩九椎下、至阳七椎下、灵台六椎下、冲...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