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仲景的" 的结果

找到 101 条相关结果

冬至到吃水饺,皮和馅儿怎么挑?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3 | 30 阅读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是大部分人从小就听过的一句民间谚语,意思是每年的冬至时节,每家每户都会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饺子。民间更有流传“冬至不吃饺子,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的由来与中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冬至吃饺子 不怕冻耳朵” 水饺的由来源自于医圣张仲景的一次善举。相传东汉末年,我国各地百姓饱受自然灾害之苦,很多人因为吃不饱饭,身体孱弱,疾病缠身,经久不愈。加之寒冬腊...

阅读全文
晋中市王氏妇科流派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12 | 23 阅读

名噪三晋的平遥县“王氏中医妇科”,始于北宋,历经千年历史,迄今已传29代。三晋王氏中医妇科发展了多项特色诊疗技术,包括中药保留灌肠技术、中药脐疗、中药穴位敷贴、王氏中医家传脉诊、王氏中医家传舌诊等。 三晋王氏妇科流派建国初期第二十六、二十七代传承人合影 其学术思想主要渊源为《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采纳金元四大家李东垣《脾胃论》观点,继承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的思想,...

阅读全文
中医发展的缩影--从张仲景到李时珍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5 | 23 阅读

在祖国医学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无数杰出的名医。他们或在理论上有所建树, 或在临床上疗效卓著,或以经典巨著嘉惠后世,或以高尚医德为人民所称颂。其中有两位举世闻名的医学伟人,这就是东汉的张仲景和明朝的李时珍。 张仲景,名机,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约生于汉桓帝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卒于汉献帝建安24年(公元219年)。他从小好学深思,博览群籍。当他从司马迁的《史记》中读到扁鹊治虢太子尸厥证的故事...

阅读全文
《褚氏遗书》光耀医史长河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6 | 22 阅读

真正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总会突破万难取得成功。比如南北朝时期南齐医家褚澄,他的著作《褚氏遗书》,虽然通篇仅2619个字,但是所论精辟,颇具创建,光耀医史长河。该书对血证及妇科病证治疗的见解,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当然,信手拈来的从容,都是厚积薄发的沉淀。 祖籍为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的褚澄,字彦道,出生于官宦贵族之家。其祖父褚秀之,父亲褚湛之,哥哥褚渊都权倾朝野,其母亲为宋武帝刘裕第五女吴郡公主,其妻...

阅读全文
龙砂医学流派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13 | 21 阅读

龙砂医学流派具有历史渊源久远、文化底蕴深厚、流派风格独特、学术特点突显、重视传承教育等特点。 近年来,在该流派学术思想和诊疗技艺指导下获得了良好临床疗效,传承推广应用工作成绩亦卓著,引起了学界较大关注。 龙砂医学流派概述 江阴襟带三吴,历史文化底蕴悠久,钟灵毓秀,人才荟萃。 宋末元初的江阴大学者陆文圭集两宋学术之大成,被学界推崇为“东南宗师”。 陆氏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等学,...

阅读全文
岐黄名医名著重视仁心仁术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5 | 20 阅读

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中医学是其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第一部中医传世名著《黄帝内经》中就有丰富多彩的学术理论与临床各科病证的叙述,还反映了对一些病证的治法。 明代著名医学家吴崑在《吴注黄帝内经》中指出:“《内经》是一部‘救万古民命’的医学典籍,它指导医生在诊治疾患时,必当‘循法守度’(见《素问·示从容论》)。”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又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

阅读全文
灸法概述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6-05 | 19 阅读

灸法,是指应用高温(主要是艾药或其他物质燃烧后产生的温热)或低温,或者以某些材料(对皮肤有剌激作用的药物或其他物质)直接接触皮肤表面后产生的刺激,作用于人体的穴位或特定部位,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是针灸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非药物疗法之一。灸法属于温热疗法,与火的关系密切,火的历史在我国可以追溯到50万年前的“北京人”或80万年前的“蓝田人”时代,乃至更远。据考古学的研...

阅读全文
《伤寒杂病论》简史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3 | 19 阅读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 219年,张仲景去世。失去了作者的庇护,《伤寒杂病论》开始了它在人世间的旅行。在那个年代,书籍的传播只能靠一份份手抄,流传开来十分艰难。 时光到了晋朝...

阅读全文
封龙山汉碑与华佗仲景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9 | 19 阅读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常山郡)境内,有封龙山、三公山、白石山等几座北方名山,山上有三块汉碑——《祀三公山碑》《封龙山颂碑》《白石神君碑》,现被收藏于封龙山书院旁边的汉碑博物馆。这三块汉碑反映了极不平凡的岁月,其背后涉及的政治风云,也飘过了华佗、张仲景生活的天空,对他们以及中医学本身产生了影响。 封龙山汉碑的历史背景 在古代“三公”是很高的职位,周代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或以太师、太傅、...

阅读全文
古代滋补酒的酿造
药酒文化 | admin | 2025-05-29 | 18 阅读

滋补酒用药,讲究配伍,根据其功能,可分为补气、补血、滋阴、补阳和气血双补等类型。 《博物志》曾记载道:昔有三人冒雾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饱食,一人空腹。 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此酒势辟恶,胜于他物之故也。'从这则记载可以看到酒对于健康的作用,但更能说明酒与药之密切关系的内在因素还可从以下几点得到发掘。 食药合一:药往往味苦而难于被人们接受,但酒却是普遍受欢迎的食物,酒与药的结合,弥补了药的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