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常用腧穴" 的结果

找到 11 条相关结果

小儿推拿常用腧穴
小儿推拿 | admin | 2025-05-25 | 21 阅读

小儿推拿除了运用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外,本身还有许多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不仅有“点”状,而且还具有“线”状及“面”状,这是特点之一。有相当多穴位都聚结在两手,正所谓“小儿百脉汇于两掌”,这是特点之二。本文着重介绍小儿推拿穴位位置、操作方法、次数(时间)、主治及临床应用。其中“次数”仅代表6个月~1周岁患儿临床治疗时参考,临诊时尚要根据患儿年龄大小、身体强弱、疾病轻重等情况而有所增减。上肢部穴位治疗时...

阅读全文
中医推拿之常用腧穴
推拿基础 | admin | 2025-05-16 | 17 阅读

腧穴又称穴位,穴道。“腧”具有转输和输注的意思。“穴”具有空隙和聚集的意思。取穴时可以运用人体体表标志、骨度分寸、同身(指)寸法(图17)等不同的方法。取穴正确与否能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在临床上除用以上方法取穴外,往往还可以根据特殊体表和肢体活动时所出现肌肉皱纹、筋腱、沟、纹、隆突或凹陷等标志取穴。这一定要仔细地进行观察、揣摩实践、方能日趋完善。选穴和配穴可依据腧穴的主治和所属经络而采用邻近、远端、...

阅读全文
安徽新安医学郑氏喉科流派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0 | 14 阅读

新安医学郑氏喉科世家,世传迄今达16世近500年,南园喉科和西园喉科,一源双流,为中医学术的传承创新做出了贡献。 郑氏喉科世家医学起源 新安郑氏世居新安歙县郑村。新安郑氏医学起源于明代嘉靖初年(约1521年).首代医家为郑赤山。据郑枢扶《重楼玉钥续编·自叙》称:“先高祖赤山公,瀚七代祖也,性好堪舆,精研岐黄,渊源已久,代不乏人。”此序说明郑氏家传医学源于郑赤山,且传至郑枢扶代有传人。又据《明处士...

阅读全文
飞针技术胸腹部常用腧穴
飞针 | admin | 2025-05-09 | 14 阅读

1)任脉四穴:天突、紫宫、膻中、鸠尾。功效:利咽降逆化痰。 2)胸痹四针:取前正中线左侧旁开2寸之步廊、神封、灵墟、神藏4穴。主治冠心病、心绞痛等。 3)龟胸六针:胸正中线旁开2.5寸,在第2、3、4肋间隙处各取1穴,共6穴。主治:小儿龟胸。 4)四门穴:金针王乐亭教授所创,由中脘、气海各1穴、天枢2穴共同组成,用于多种虚弱性疾病。...

阅读全文
飞针技术背腰部常用腧穴
飞针 | admin | 2025-05-21 | 13 阅读

1)督脉十三针:由百会、风府、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阳、筋缩、脊中、悬枢、命门、阳关、长强13穴组成。主治:癫痫,脑髓损伤或发育不全所致瘫痪,各种惊风所致角弓反张,脊柱强痛,背腰酸痛等。 2)椎旁针:自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寸取穴,左右共34穴。主治:相应脏腑、器官及所过部位的急性痛症。 3)八髎穴:由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左右8穴组成。主治:遗精,阳痿,小便不利等。...

阅读全文
飞针技术头面部常用腧穴
飞针 | admin | 2025-05-21 | 13 阅读

1)用于飞针快刺的腧穴:印堂、阳白、鱼腰、太阳、攒竹、四白、地仓下关、颊车、颧髎、口禾髎、耳和髎、人中、百会、四神聪、阿是穴等。主治:面神经炎,面肌痉挛,面部麻木,三叉神经痛等症。 2)用于飞针点刺出血的腧穴:耳尖、太阳、金津、玉液、印堂等。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耳聋耳鸣,舌强不语,重舌木舌等症。...

阅读全文
飞针技术下肢部常用腧穴
飞针 | admin | 2025-05-12 | 12 阅读

1)腘窝静脉:常用于三棱针点刺放血。主治:腰扭伤,腹痛,急性吐泻,丹毒等。 2)气端:足十趾尖端部,与手十宣穴相对应。主治:高热神昏,惊风抽擂,足部厥逆等。 3)十二井穴:由隐白、大敦、厉兑、足窍阴、至阴、涌泉共同组成。主治:高热神昏,厥逆,惊搐等。 4)内踝尖:内踝突起处。主治:霍乱,转筋,牙痛,小儿不语等。 5)外踝尖:外踝突起处。主治:踝关节肿痛,足趾拘急,脚气,牙痛等。...

阅读全文
赵氏药气针治急性中风
针灸临床 | admin | 2025-05-15 | 11 阅读

赵氏药气针属于五针疗法,在国内国外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集历代针灸名家临床经验之精华,经反复系统临床实验研究,用于中风急性期,临床疗效甚好。 药气针的概念 药气针是由著名心脑血管专家赵步长教授、赵涛父子发明的治疗脑血管病的独特疗法。“药气针”含药气、针气两种。药气即依中药的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甘、酸、苦、咸)归经以及入脏入腑和升降浮沉之不同而研制的方药,分内治、外治两种。针气即在针刺过...

阅读全文
飞针技术上肢部常用腧穴
飞针 | admin | 2025-05-09 | 11 阅读

1)十宣穴: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l寸处,适宜于毫针飞针刺或三棱针点刺放血。主治:高热,昏迷,癫痫,咽喉肿痛,手指麻木等。 2)十二井穴:由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左右共12穴组成,常用于三棱针点刺放血。主治:高热神昏,厥逆,抽搐等。 3)四缝穴:在第2至第5指掌侧,近端指间关节的中央,一手4穴,共8穴,常用于三棱针点刺放血或挤出黄白色透明液体。主治:小儿疳积,百日咳等。...

阅读全文
药线点灸
器具技法 | admin | 2025-05-05 | 11 阅读

药线点灸是流传于壮族的一种民间疗法。它是用苎麻线经中药炮制后点燃,直接灼灸患者体表的特定穴位或部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操作方法】 一、药线点灸疗法的材料 药线点灸疗法的材料是药线,是用苎麻搓成并经过贵重药物溶液浸泡加工制成的。药线每条长30cm,每10条扎成1束。大小分为3种:一号药线直径为lmm,适用于灼灸皮肤较厚处的穴位与治疗癣类疾病,以及在冬季使用;二号药线直径为0.7mm,是最常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