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川黄连" 的结果

找到 285 条相关结果

诗词中的四川道地药材及川药赏析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9 | 30 阅读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钟灵毓秀,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四川地处长江上游,系西南边陲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前沿与通道,山川险峻秀美,气候多样,物产丰富,是中药材的重要产地。中医界素有“无川药不成方”的赞誉。本文从文化角度,以诗词歌赋的形式吟唱有代表性的道地川药,介绍川药之功。 西蜀成都聚药商 盛唐家国业辉煌,西蜀成都聚药商。车水马龙人鼎沸,藤花木草气幽香。大慈寺主慈悲事,玉局坛尊局药王。千...

阅读全文
痫症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2 | 26 阅读

脉虚弦为惊。为风痫。痫症者。发则仆地。闷乱无知。嚼舌吐沫。背反张。目上视。手足搐搦。或作六畜声者是也盖痫疾之原。得之惊。或在母腹之时。或在有生之后。必因惊恐而致疾。盖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恐气归肾。惊气归心。并于心肾。则肝脾独虚。肝虚则生风。脾虚则生痰。蓄极而通。其发也暴。故令风痰上涌而痫作矣。内经曰。然所以令人仆地者。厥气并于上。上实下虚。清浊倒置。故令人仆地。闷乱无知者。浊邪上干心主。而神明壅闭...

阅读全文
中药配伍变化及用量大小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27 | 21 阅读

中药配伍变化及用量大小在中医治病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药的配伍变化很多,药方中药物配伍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药物的用量对疗效也有很大关系,下面就中药配伍变化和用量大小关系做详细介绍。 1、中药配伍变化。 例如麻黄本为发汗药,但如配用适当量的生石膏,则可减少它的发汗作用而发挥其宣肺平喘、开肺利水等作用;荆芥为解表药,如配防风、苏叶则为辛温解表药,如配薄荷、菊花则为辛凉解表药,防风可以治头痛,如...

阅读全文
治疗疹症的药茶方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20 | 21 阅读

一、苦参明矾茶 配方:绿茶20-25克,苦参100-150克,明矾30-50克(为末)。 用法:三味加水1500毫升,煮沸10分钟后,温洗患处。每日1剂,温洗2次,第2次洗前,药液需再煮沸15分钟后,再温洗患处。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收敛、止痒,治湿疹。 二、苦参矾茶 配方:绿茶25克,苦参150克,明矾50克。 用法:水煎后,洗患处。 功效:治疗湿疹。 三、老茶叶散 配方:老茶树叶适量。 用...

阅读全文
健脾丸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3 | 20 阅读

《中国药典》:健脾丸 名称: 健脾丸 处方: 党参200g 白术(炒)300g 陈皮200g 枳实(炒)200g 山楂(炒)150g 麦芽(炒)200g 性状: 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微苦。 炮制: 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30~16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 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用...

阅读全文
黄连消毒饮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2 | 20 阅读

《疡科捷径》卷上:黄连消毒饮 名称: 黄连消毒饮 处方: 川连、连翘、山栀、生草、川柏、牛蒡、淡芩。 功能主治: 胎毒,内热口干,烦躁甚。 《青囊全集》卷下:黄连消毒饮 名称: 黄连消毒饮 处方: 生黄耆1钱5分,防己1钱5分,泽泻1钱,连翘1钱5分,草节5分,陈皮7分,川黄连1钱,苏木5分,桔梗1钱,防风2钱,黄芩1钱,藁本1钱,全当归3钱,川柏1钱5分,羌活1钱,知母1...

阅读全文
败毒汤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2 | 20 阅读

《圣济总录》卷一六九:败毒汤 名称: 败毒汤 处方: 紫草半两,板蓝根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斑疮,毒气不快。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8分,煎至5分,去滓,分2次温服。 《喉痧症治概要》:败毒汤 名称: 败毒汤 处方: 荆芥穗1钱5分,薄荷叶1钱,连翘壳3钱,生蒲黄3钱,熟石膏4钱,炒牛蒡2钱,象贝母3钱,益母草3钱,生甘草6分,京赤芍3钱,...

阅读全文
甘草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4-26 | 20 阅读

《中国药典》:甘草 实际拼音: Gān Cǎo 英文名: RADIX GLYCYRRHIZAE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性状: 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

阅读全文
锁肚 不乳 撮口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6 | 19 阅读

初生杂症论·锁肚一论锁肚者。由肚中受热毒壅盛。大小便闭而不通。结于肛门。腹胀欲绝。急令妇人以温水先漱了口。吸咂于儿前后心。并脐下、手足心。共七处。凡三五次。漱口吸咂。取红赤为度。须臾自通。不尔无生意。若有此症。知此可得再生。初生杂症论·不乳一论不乳者。谓初出胞胎而不吮乳也。婴儿初出胎时。其声未发。急以手拭其口。令恶血净尽。不得下咽。即无他病。若拭口不全。恶秽入腹。则令腹满气短。不吮乳汁。或产母取冷...

阅读全文
芦荟消疳饮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2 | 19 阅读

《外科正宗》卷四:芦荟消疳饮 名称: 芦荟消疳饮 处方: 芦荟 银柴胡 胡黄连 川黄连 牛蒡子 玄参 桔梗 山栀 石膏 薄荷 羚羊角各1.5克 甘草 升麻各0.9克 功能主治: 清热除疳。治小儿走马牙疳,身热气粗,牙龈腐烂,气味作臭,以及穿腮破唇者。 用法用量: 上药用水400毫升,淡竹叶10片,煎至210毫升,食后服。 《喉证指南》卷四。为《外科大成》卷三“芦荟消疳散”之异...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