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尿少" 的结果

找到 208 条相关结果

小儿发热中医推拿疗法
小儿推拿 | admin | 2025-05-28 | 34 阅读

小儿发热是由于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体温异常升高的一种常见病症。临床上许多急性传染病初起往往以发热为主要症状,应予注意,以防延误救治。 病因病机 1. 感受外邪多发生于气候突然变化,冷热失常的冬春两季。风寒、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客于肺卫→表卫调节失调→卫阳闭郁→发热2. 阴虚内热素体阴虚,久病热病伤阴,久泻久吐伤津,过食温燥之品→阴津亏损→阴不制火→发热3. 肺胃实热外感日久不愈,乳食停滞...

阅读全文
小儿腹泻脐疗方一
中医脐疗 | admin | 2025-05-24 | 24 阅读

1方(三香散) 【药物】丁香、木香、小茴香、吴萸各30克,食盐250克。 【制法】将前4味药捣碎,与食盐混合,放铁锅内共炒,以能闻到香味为度,不可炒焦,迅速放入黑布袋内(20xl0平方厘米大小)。 【用法】放肚脐上,上盖毛巾等物,以免热量迅速下降,约半小时即可,每天1次,每料药物可用3天。 【疗效】治83例,痊愈48例,显效13例,好转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5.5%。 【验案】患者,男,...

阅读全文
绿豆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21 | 24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绿豆 实际拼音: Lǜ Dòu 来源: 豆科菜豆属植物绿豆Phaseolus radiatus L.,以种子入药。 性味: 甘,寒。 归经: 入心、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暑。用于暑热烦渴,疮毒痈肿等症。可解附子、巴豆毒。 用法用量: 0.5~1两,大剂量可用4两,煎服。 备注: (1)解附子、巴豆毒,可用绿豆四两、生甘草二两,煎汁候冷...

阅读全文
养生佳品话茶饮 四季饮茶需变通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09 | 24 阅读

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无论文人墨客,还是普通百姓,大家都喜欢饮茶。茶叶是饮品,同时又是养生佳品,饮茶因此亦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中医养生讲究天人合一,即《黄帝内经》所谓“法于阴阳”,是说人们要效法天地自然阴阳变化规律,因时养生保健。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自然界与人体各自的阴阳之气盛衰变化,以及不同茶叶品类的性能,从因...

阅读全文
小儿夏季热 常喝几款粥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1 | 21 阅读

小儿夏季热,属于中医的“暑温”的范畴,为婴幼儿时期特有的发热性疾病,多见于半岁至3岁的小儿,主要为长期发热、口渴、多尿、汗闭或少汗,因病发于夏季暑热之时故名。以下食疗方,既经济,效果也不错,可一试。绿豆莲子粥:绿豆30克,莲子(去心)50克,糯米50~100克,矾碱少许,白糖适量。先煮绿豆,加入矾碱,至熟后加入莲子与糯米,煮烂成粥,放白糖调味,一日分3次服。莲子太子参粥:莲子15克,太子参10克,...

阅读全文
火疗的藏象学说原理
火疗常识 | admin | 2025-05-26 | 20 阅读

藏象学说又称“脏象学说”“脏腑学说”。藏,是指藏于人体内的脏腑;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学说,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内在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古代医家通过长期的实践,以粗浅的解剖知识为基础,从体外的各种征象推测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运用古代阴阳五行的哲学思维方式,进行类比推理、综合分析,逐步形成了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认为,人是以五脏为...

阅读全文
复肾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4-25 | 20 阅读

《千家妙方》引任继学方:复肾散 名称: 复肾散 处方: 广狗肾2具,海马50g,鹿肾1对,土茯苓200g,淡菜100g,鹿角菜50g,鲍鱼50g,头发菜50g,砂仁50g,杜仲炭50g,杞果100g,冬虫草50g,酒生地50g。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补阴培阳。主肾功能不全(阴阳俱虚)。浮肿尿少,腹胀,恶心呕吐,纳呆,呼吸气短,不能平卧,口干不欲饮,腰酸膝冷,四肢欠温,颜...

阅读全文
冬季咳喘辩证食疗
中医食疗 | admin | 2025-05-22 | 19 阅读

寒冷的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到处可见咳嗽、气喘的病人。这些病人轻则是感冒、支气管炎,重则为老慢支、哮喘,而老百姓习惯将此归咎于体质差,经不起寒。值此冬令进补时节,这些“体质差”的人群怎样食补呢? 食疗能治病,或配合药疗可提高疗效,这一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重视。但是,如何合理使用食疗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传统中医诊疗中心主任余小萍教授指出,根据全...

阅读全文
桦树皮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21 | 19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桦树皮 实际拼音: Huà Shù Pí 别名: 白桦、桦树、桦木、粉桦、桦皮树 来源: 桦树科植物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的柔软树皮。春季剥下树皮,或在已采伐的树上剥取,切丝,晒干备用。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肠炎,痢疾,肝炎,尿少色黄,急性乳腺炎;外用治烧烫伤,痈疖肿毒。...

阅读全文
赤小豆食疗功效
中医食疗 | admin | 2025-06-06 | 18 阅读

赤小豆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粗纤维及磷、钙、铁、核黄素、尼克酸等成分,营养价值很高,是夏秋季良好的补品。 中医认为,赤小豆味甘酸性平,有消肿解毒、利水除湿、和血排脓、通乳汁以及轻身减肥等功效,可治疗痈肿疔毒、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痔疮等病症。医圣张仲景所创制的千古名方瓜蒂散、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和赤小豆当归散,配用赤小豆屡建功勋。夏秋季热毒最盛,易使人生疮长痈,而煮食赤豆汤可以预防。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