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少阴病" 的结果

找到 194 条相关结果

诗词中的四川道地药材及川药赏析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9 | 30 阅读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钟灵毓秀,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四川地处长江上游,系西南边陲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前沿与通道,山川险峻秀美,气候多样,物产丰富,是中药材的重要产地。中医界素有“无川药不成方”的赞誉。本文从文化角度,以诗词歌赋的形式吟唱有代表性的道地川药,介绍川药之功。 西蜀成都聚药商 盛唐家国业辉煌,西蜀成都聚药商。车水马龙人鼎沸,藤花木草气幽香。大慈寺主慈悲事,玉局坛尊局药王。千...

阅读全文
眩晕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15 | 24 阅读

风寒暑湿。气郁生涎。下虚上实。皆晕而眩。其脉风浮寒紧。湿细暑虚。涎弦而滑。虚脉则无。治眩晕法。尤当审谛。先理痰气。次随症治。眩者言其黑。晕言其转。冒言其昏。眩晕之与冒眩。其义一也。其状目闭眼眩。身转耳聋。如登舟车之上。起则欲倒。盖虚极乘寒得之。亦不可一途而取轨也。风则有汗。寒则掣痛。暑则热闷。湿则重滞。此四气乘虚而眩晕也。喜怒哀乐。悲恐忧思。郁而生痰。随气上厥七情致虚而眩晕也。淫欲过度。肾家不能纳...

阅读全文
甘草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4-26 | 20 阅读

《中国药典》:甘草 实际拼音: Gān Cǎo 英文名: RADIX GLYCYRRHIZAE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性状: 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

阅读全文
赤石脂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19 | 19 阅读

《中国药典》:赤石脂 实际拼音: Chì Shí Zhī 英文名: HALLOYSITUM RUBRUM 来源: 本品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主含含水硅酸铝 [Al4(Si4O10)(OH)8.4H2O]。采挖后,除去杂质。 性状: 本品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粉红色、红色至紫红色,或有红白相间的花纹。质软,易碎,断面有的具蜡样光泽。吸水性强。具黏土气,味...

阅读全文
鸡子黄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21 | 18 阅读

《中药大辞典》:鸡子黄 出处: 《别录》 实际拼音: Jī Zǐ Huánɡ 别名: 鸡卵黄(《纲目》)。 来源: 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蛋黄。 化学成分: 每100克含蛋白质13.6克,脂类30克,碳水化物1克,灰分1.6克;钙134毫克,磷532毫克,铁7毫克;维生素A3500国际单位,硫胺素0.27毫克,核黄素0.35毫克,尼克酸微量,对氨基苯甲酸(干燥卵黄)0.8微克/...

阅读全文
半表半里概念产生于汉代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3 | 17 阅读

半表半里属八纲概念 胡希恕先生,通过许多医史资料考证,又经反复读《伤寒论》全文,否定了《伤寒论》的六经理论不是来自《内经》,明确提出《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其实六经即是八纲”以及“中医辨证主要是六经八纲……八纲,是指表、里、阴、阳、寒、热、虚、实而言,其实表里的中间还应有个半表半里,按数来讲本来是九纲,由于言表里,即含有半表半里的意思,故习惯常简称八纲”(见《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等等。这...

阅读全文
黄连阿胶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06 | 17 阅读

《伤寒论》:黄连阿胶汤 名称: 黄连阿胶汤 处方: 黄连12克 黄芩6克 芍药6克 鸡子黄2枚 阿胶9克 功能主治: 养阴泻火,益肾宁心。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 用法用量: 上五味,以水1.2升,先煎三物,取600毫升,去滓,入阿胶烊尽,稍冷,入鸡子黄,搅匀,每次温服200毫升,日三服。 备注: 方中黄连泻心火,阿胶益肾水,黄芩佐黄连,则清火力大;芍药佐阿胶...

阅读全文
热论—《黄帝内经·素问》第三十一篇
黄帝内经·素问 | admin | 2025-06-10 | 16 阅读

[主内容]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痛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

阅读全文
发汗禁例
方药 | admin | 2025-05-28 | 16 阅读

【发汗禁例】有下列情况时,不宜使用汗法:(1)头痛、发热,类似外感,但患者鼻不塞,声音不重,疲倦无力,脉虚弱,是内伤证元气不足;(2)阴虚内热,傍晚时低热显着,脉细数无力;(3)伤食病,胸脘胀闷,吞酸水,嗳出腐臭的气味,身热,寸脉紧;(4)内有寒痰,手足寒冷,脉沉滑;(5)脚气病肿胀;(6)生于脏腑的内痈;(7)身体发斑;(8)风温初起,不恶寒,但恶热,不能辛温发汗;(9)湿温身热,只能化湿清热;...

阅读全文
三部六病学派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6 | 16 阅读

三部六病学说是刘绍武先生(1907~2004)多年研习《伤寒论》提出的新学说,至今已有70多年。该学说吸纳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和现代自然科学的优秀成果,形成了一套独立的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完整体系。经过后世弟子的不断发展与传承,现已成为特色鲜明的学术流派。 三部六病学派的形成 刘绍武早年受《皇汉医学》启发逐渐放弃时方而专攻经方。1944~1945年,三部六病学说初步成形,张辅轩根据刘绍武的讲课笔记整理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