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寒暑燥湿" 的结果

找到 25 条相关结果

阴阳大论
黄帝内经太素 | admin | 2025-05-21 | 17 阅读

①“阴阳大论”,萧本原缺。今据仁和寺本补。平按:此篇自“伤肿”上残脱,篇目亦不可考。故自“黄帝曰”以下至“痛形”,谨依《素问》卷二第五《阴阳应象大论》补入。自“伤肿”以下至末,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见《甲乙经》卷六第七,惟编次小异。编者按:此篇萧本原缺篇名及自篇首至“伤肿”一段,今自仁和寺本补齐。凡增补部分均以今本《素问》、《甲乙经》校勘,并依萧氏体例记于“编者按”之后。黄帝问于岐伯曰:阴阳...

阅读全文
大寒保暖滋阴润燥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4 | 16 阅读

1月20日是大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有“大寒凛凛在年关”之说。大寒时地表气温降至最低点,河内冰层也达到最厚,孩童们可以尽情在河上溜冰。大寒过后就该立春了,人们已逐渐从“冬三月”中慢慢转向春忙。在饮食上也应逐渐从膏粱厚味向清淡上转变。尽管如此,大寒时节保暖防寒为首务,在饮食等方面也以滋阴润燥为主,并要为立春做些准备了。 大寒进补,饮食渐趋清淡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天,人...

阅读全文
《素问·阴阳应象论》的养生要点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9 | 16 阅读

【原文】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油,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Chen)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

阅读全文
运气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06 | 15 阅读

张子和云∶不诵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不通五运六气,检尽方书何济?经络明,认中标;运气明,认得本。求中标,只取本,治千人,无一损。兹纂《素问》、《灵枢》及《绀珠经》等书,以便初学识其概耳。□太极肇分而有阴阳。夫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纲纪,谓生长、化成、收藏之纲纪也;父母,谓万物形之先也;本始,谓生杀皆因而有之也。夫有形禀气而不为五运阴阳之所摄者,未之有...

阅读全文
三片梧桐叶,一字救两命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6-03 | 15 阅读

清朝乾隆年间,江南名医叶天士正在家中书写医案,忽听有人前来请求救治一难产妇女,叶天士立马前往,在途中听病家说已请了同派温病大家薛生白诊治过,但仍不见产下。薛生白是叶天士同乡近邻,其医术与叶天士齐名于江南,只是更为年轻些。叶天士十分纳闷,薛生白诊技也不错,为何不见效呢? 叶天士来到病家,只见产妇已奄奄一息,其家人称,薛生白诊断后认为是产妇气血双亏,无力运胎,气血滞行,交骨不开。其处方以气血双补、行...

阅读全文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大寒养生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5 | 15 阅读

“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在气象记录中虽不像大雪到冬至、小寒期间那样酷冷,但仍处于寒冷时期。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清代《真州竹枝词引》记载:“腌肉鸡鱼鸭,曰,年肴,煮以迎岁……”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季的大忙之后,进入了“冬三月”的农闲季节,而随着大寒的到来冬季农闲接近尾声,在准备腌鱼、腊肉之时,已经隐隐可以感受到大地回春的景致,此...

阅读全文
天元纪大论—《黄帝内经·素问》第六十六篇
黄帝内经·素问 | admin | 2025-06-04 | 14 阅读

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

阅读全文
情志养生,恬愉为佳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9 | 14 阅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还说:“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这说明人的情志变化虽是人体正常的情感表现,但亦须有度。过之,则易伤五脏,致人以病。生活中常常见到有些人因情志过极而导致一病不起,所以中医有“百病生于气”之说,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阅读全文
三合篇
黄帝外经 | admin | 2025-06-04 | 13 阅读

雷公问曰:寒暑燥湿风火,此六气也。天地之运化何合于人而生病?岐伯曰:五行之生化也。雷公曰:人之五脏,分金木水火土,彼此有胜负而人病,此脏腑之自病也,何关于六气乎?岐伯曰:脏腑之五行,即天之五行,地之五行也。天地人三合而生化出矣。雷公曰:请问三合之生化。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气为柔,在脏为肝,其性为瞚,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

阅读全文
大德重校《圣济总录》序
圣济总录 | admin | 2025-05-26 | 13 阅读

臣闻天地以溥生为大德,所以曲成万物而不遗。圣人赞天地之化育,故敛时五福,以敷锡于庶民。夫民之为物也,智者寡愚者众。起居失常,饮食无节,外为寒暑燥湿风以贼其形,内为喜怒思忧恐以乱其气,形气乃伤,疾所由作。圣人有忧之,谓祝由不可以尽已也。遂制药石针艾以攻八风六气之邪,为汤液醪醴以佐四时五行之正,防其未然,救其已病,然后物各遂其生,民不夭其命矣。亦谓非立宪言不可以福万世也。于是上法天道,下因地宜,究阴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