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实热内结" 的结果

找到 9 条相关结果

亢害承制
阴阳五行 | admin | 2025-06-05 | 19 阅读

【亢害承制】见《素问、六征旨大论》:「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亢,即亢盛。承,作抵御解。制,即压抑或节制。五行学说认为,事物有生化的一面,也有克制的另一面。若有生无克,势必亢盛之极而为害,因此必须抵御这种亢盛之气,令其节制,方能维持事物的正常生发。例如实热内结的病,因内热炽盛,损耗津液而便秘,又会火气上冲而谚语,治疗就须用承气汤苦寒泻下,才能抵御这种亢盛的热邪。...

阅读全文
五行
阴阳五行 | admin | 2025-05-19 | 18 阅读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的运行、变化)。我国古代思想家企图用这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中医用五行来说明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五行是我国古代哲学理论,属于古人对物质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范畴。医学中的五行学说则是古代的朴素唯物,自发辨证的思想方法与医学实验的相结合。“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类事物,“行”是运动。这个学说是以五行的属性,联系人体的脏腑器官,并通过五脏为中心,...

阅读全文
实脉
诊断 | admin | 2025-05-07 | 14 阅读

【实脉】脉象的一种。脉来去俱盛,轻按重按均应指有力。主实证,多见于实热内结、停痰食积等。...

阅读全文
长脉
诊断 | admin | 2025-05-31 | 13 阅读

【长脉】脉象的一种。脉波动的幅度长,过于本位,应指有盈余之感。若脉长而和缓,是中气旺盛的健康脉象;若长而弦硬,按之有牵绳感,则属邪正俱盛的实证,见于实热内结或热盛风动等。...

阅读全文
胃中燥矢_时病
内科 | admin | 2025-06-01 | 12 阅读

【胃中燥矢】指肠中大便燥结。《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矢五六枚也。」这里“胃中”是指肠道。胃中有燥矢,说明是胃肠道实热内结,津液受邪热煎灼消耗,故肠中大便燥结。...

阅读全文
脉症顺逆与从舍
中医切诊 | admin | 2025-05-15 | 10 阅读

所谓脉症顺逆,是指从脉症的相应、不相应来判断疾病的顺逆。在一般情况下,脉与症是一致的,即脉症相应。但也有时候脉与症不一致,也就是脉症不相应,甚至还会出现相反的情况。从判断疾病逆顺来说,脉症相应者为顺,不相应者为逆。例如,有余病证,脉见洪数实,是谓脉症相应,为顺,表示邪实正盛,正气足以抗邪;若反见细、微、弱的脉象,则为脉症相反,是逆证,说明邪盛正虚,易致邪陷。再如,暴病脉来浮、洪、数、实者为顺,反...

阅读全文
中医问诊之问周身其它不适
中医问诊 | admin | 2025-05-31 | 9 阅读

(一)疲乏 疲乏是指周身困倦,四肢懈怠无力的临床症状。它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各种慢性病证,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疲乏。导致疲乏最根本的原因是气虚,而具体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暑热伤气疲乏 肢体倦怠乏力,精神委顿,少气懒言,身热汗出,心烦口渴,小便短黄,主要见于盛夏暑执之时。暑为阳邪,易伤津耗气,气虚则见疲之等症。 2.脾虚湿困疲乏 倦怠懒言,纳差,胸脘痞闷,大便溏钹,肢身困精劳倦,...

阅读全文
大建中汤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0 | 8 阅读

《金匮要略》卷上:大建中汤 名称: 大建中汤 别名: 三物大建中汤(《张氏医通》卷十六)。 处方: 蜀椒3克(炒去汗)干姜12克 人参6克 功能主治: 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主脾胃虚寒,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 用法用量: 上三味,用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纳胶胎70毫升,微火煎取150毫升,分二次温服,每次相隔约一小时...

阅读全文
攻下类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15 | 7 阅读

峻下诸方:大承气汤(攻一) 凡阳明、太阴伤寒,及各经实热内结者宜此。小承气汤(攻二) 凡病在太阴,无表证,潮热脉实,狂言腹胀者宜此。调胃承气汤(攻三) 凡太阳、阳明,不恶寒,反恶热、潮热,邪入腑者宜此。桃仁承气汤(攻四) 凡伤寒蓄血证,小腹急痛,大便不通而黑者宜此。大柴胡汤(攻七) 凡伤寒表证未除,里证又急,当汗下兼行者宜此。大陷胸汤(攻九) 凡结胸胀痛连腹,手足不可近者宜此。六一顺气汤(攻八)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