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学术特点" 的结果

找到 45 条相关结果

重五运六气的龙砂医学流派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3 | 23 阅读

发源于江苏江阴龙山、砂山地区的龙砂医学流派,历史渊源久远,江阴襟带三吴,历史文化底蕴悠久,钟灵毓秀,人才荟萃。流派风格独特,学术特点明显,重视传承教育。 历史沿革 宋末元初的江阴大学者陆文圭集两宋学术之大成,被学界推崇为“东南宗师”。陆氏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等学,宋亡以后,在江阴城东龙山脚下的华墅今称“华士”)镇专心致力于包括中医学在内的文化教育事业达50余年,培养了大批文化及...

阅读全文
易水内伤派的学术特点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11 | 23 阅读

一、重视发病中的正虚因素 按照《内经》的传统理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原因虽错综复杂,但综其大要,不外乎正虚与邪实两方面的原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明正虚是发病的主要因素,邪凑乃正虚的结果。易水内伤派诸家均持此种观点,李东垣将正虚指为中气不足,指出:“遍观《内经》中所说,变化百病,其源皆由喜怒过度,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劳役所伤而然。......其中变化,皆由中气不足,乃能生发耳。”明代的一些医...

阅读全文
龙砂医学流派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13 | 21 阅读

龙砂医学流派具有历史渊源久远、文化底蕴深厚、流派风格独特、学术特点突显、重视传承教育等特点。 近年来,在该流派学术思想和诊疗技艺指导下获得了良好临床疗效,传承推广应用工作成绩亦卓著,引起了学界较大关注。 龙砂医学流派概述 江阴襟带三吴,历史文化底蕴悠久,钟灵毓秀,人才荟萃。 宋末元初的江阴大学者陆文圭集两宋学术之大成,被学界推崇为“东南宗师”。 陆氏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等学,...

阅读全文
流派纷呈新时代 传承发展新征程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19 | 19 阅读

近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南京市中医院承办的全国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发展南京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传承分会成立会议在南京举行。专家们就现代中医流派传承的特点、中医流派传承中的问题以及中医流派传承模式等进行了研讨。 国医大师王琦: 现代中医流派传承的三大基点 狭义中医流派是指以师承为核心,有独特主张的医家群体,而广义的中医流派还包含了以学术理论或经典为核心的中医学派以及经过长期传承而形成的...

阅读全文
温疫派的学术特点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30 | 18 阅读

一、以温疫病为主要研究对象 温疫,是一种感受疫疠之毒而发生的急性热病,其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险恶,具有强烈的传染性,能引起流行。历史上温疫多次流行,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温疫派就是在与瘟疫斗争中逐渐壮大起来的。其中有的善治火热之疫,有的善治燥热之疫,有的则善治温热相搏之疫,还有的善治疫痧。正是在对同一类疾病的治疗中,他们产生了相同的学术观点,从而形成流派。需要指出,由于传统理论及时代的局限,中医...

阅读全文
石学敏
名家名著 | admin | 2025-05-27 | 18 阅读

   石学敏像 一、生平 石学敏,1938年6月6日出生,天津市人。中医、针灸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6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1965年参加卫生部举办的高级针灸研究班学习,1968年曾参加中国医疗队赴阿尔及利亚。现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授衔针灸学专家。 二、医学事迹 石学敏教授从小生长在农村,中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刚刚建立的天津医学院,成...

阅读全文
蔡氏妇科:历久弥新启华章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8 | 17 阅读

海派中医蔡氏妇科,源远流长,久负盛名,上溯清乾隆年间,至今已传承九代二百余年。蔡氏妇科第八代代表性传承人黄素英回顾了蔡氏妇科的源流并介绍了其学术特点。 源远流长 桃李天下 海派中医蔡氏妇科历经二百余年传承发展,逐步形成了鲜明的诊疗特色,积淀了深厚的流派文化。据记载,其始祖杏农公,素有济世利民之愿,精研岐黄,内妇各症,每多应手,医名渐噪。子半耕、孙枕泉,能绍祖业。四代砚香公,清同治癸亥科贡生,封中...

阅读全文
“浙派中医”中的伤寒学派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7 | 17 阅读

“浙派中医”中的伤寒学派,以《伤寒论》为学术研究的主要对象,其经历了孕育、成长、兴盛几个发展阶段,大大提高了中医学的临证水平,其发展史是浙江中医学术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医家对《伤寒论》进行探讨研究颇多,主要始于宋代,代表人物有宋代吴兴(今浙江湖州)的朱肱,著有《南阳活人书》;明代余杭(今浙江杭州)的陶华,著有《伤寒六书》《伤寒全生集》等;清代慈溪(今浙江宁波)的柯琴,著有《伤寒来苏集》;清...

阅读全文
三部六病学派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6 | 17 阅读

三部六病学说是刘绍武先生(1907~2004)多年研习《伤寒论》提出的新学说,至今已有70多年。该学说吸纳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和现代自然科学的优秀成果,形成了一套独立的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完整体系。经过后世弟子的不断发展与传承,现已成为特色鲜明的学术流派。 三部六病学派的形成 刘绍武早年受《皇汉医学》启发逐渐放弃时方而专攻经方。1944~1945年,三部六病学说初步成形,张辅轩根据刘绍武的讲课笔记整理成...

阅读全文
心得派的学术特点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4 | 17 阅读

一、强调外疡与温热病在发病上的一致性 高秉钩认为暑热客于肌表多发为暑热疮、串毒、丹志、游火等;客于肉里发为痈或疡;客于络脉发为流注;伏邪内发的外疡多阴中夹阳,不易速愈。两者的病因并无二致。沙石安则谓:“热蕴六经为温病,毒聚一处为外疡”,两者均属热毒,只不过是邪气聚散的不同。故沙氏认为“能治温病,即能治外疡”。他们临证亦善于运用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以及伏温病的六经辨证等。 二、疮疡初起反对温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