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孤阴" 的结果

找到 26 条相关结果

阴阳
阴阳五行 | admin | 2025-05-13 | 24 阅读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古人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做“生化不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对立统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万物之纲纪(一切事物都不能违背这个法则而存在),在变化之父母(事物的变化是由事物本身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杀之本始(事...

阅读全文
房事养生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6 | 18 阅读

古人云:“房中之事,能杀人,能生人。”就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样,从而悟出“合男女必有则”的“交接之道”,顺之者延年益寿,逆之者早衰早夭。元?李鹏飞《三元延寿参赞书》云:“欲不可绝,欲不可早,欲不可纵,欲不可强。”堪称中医房事养生之准则。 1.欲不可绝 性欲是人类正常的生理需求,性行为是人类正常的生理行为,所谓情欲性事,人皆有之。禁欲则违背了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也违背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会引起许...

阅读全文
比类仲景《伤寒论》阳虚阴盛治法并死证三十二则
医门法律 | admin | 2025-06-03 | 13 阅读

太阳经九法,太阴经一法 ,少阴经七法,少阴死证五法,厥阴经五法,厥阴死证五法。《卒病论》虽亡,《伤寒论》固存也。仲景于伤寒阳微阴盛恶寒之证,尚不俟其彰着,早用附子、干姜治之,并灸之矣。况于卒病乎?况于卒病彰着之极者乎?兹特重加剖绎,非但治卒病有据,即遇伤寒危证,毫发奠遁耳。 仲景治伤寒传经热病,邪在太阳之初,便有用附子治阳虚九法。 其一因误用发汗药,致汗漏不止者,用桂枝汤加附子为救法。其证恶风,小...

阅读全文
阴阳互根
阴阳五行 | admin | 2025-06-01 | 13 阅读

【阴阳互根】互根即互相依存。阴阳双方均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所以“孤阴”和“独阳”就不能生化和滋长。同时,阴阳又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如机能与物质之间就是这种互根的关系。但阴阳学说中较常用互根表示人体生理范围内的变化。...

阅读全文
中风论(二之一)
医门法律 | admin | 2025-05-30 | 13 阅读

喻昌曰∶中风一证,动关生死安危,病之大而且重,莫有过于此者。《内经》风、痹、痿、厥四证,各有颛论。独风论中泛及杂风,至论中风,惟曰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不过两述其名而已。后论五脏并胃府之风,亦但各述其状而已。赖仲景《金匮》书,表章先圣云∶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又云∶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

阅读全文
柿蒂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07 | 12 阅读

《中国药典》:柿蒂 实际拼音: Shì Dì 英文名: CALYX KAKI 来源: 本品为柿树科植物柿Diospyros kaki Thunb.的干燥宿萼。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摘,食用时收集,洗净,晒干。 性状: 本品呈扁圆形,直径1.5~2.5cm。中央较厚,微隆起,有果实脱落后的圆形疤痕,边缘较薄,4裂,裂片多反卷,易碎;基部有果梗或圆孔状的果梗痕。外表面黄褐色或红棕色,内...

阅读全文
音乐养生与阴阳、五行、七情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6 | 12 阅读

音乐是一种旋律,一种语言,一种心境,是欢乐、悲哀、忧郁、幽默、愤怒等情绪以声音形式的体现,音乐的魅力可以抵达人的心灵、拨动人的神经,让人在流动的、玄想的体验中浇注心灵的药方,音乐以独特的形式反映了宇宙的本质,也反映了人类的心灵状态,它能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人的身心,具有独特的养生功能,故产生了以音乐保健医疗为内容的“音乐疗法”,亦称为“音乐养生”或“音乐医疗”。音乐疗法是一门涉及音乐学、心理学、医学、...

阅读全文
一、太阴解义
思考中医 | admin | 2025-05-25 | 10 阅读

 1、太阴本义 太阴属脾土,这是很明确的问题。但是,我们在“本义”这样一个立题下来讨论太阴,却免不了要扯得宽远一些。太阴这样一个名相,除了土的意义外,还有其他的意义吗?有!这个意义就是水。所以,从太阴的本义讲应该看到水土这两个问题,它是水土合德。水土合德很重要,我们这个宇宙,我们这个世界,乃至我们这个人,如果水土不合德,那是很难想象的。那生命就根本无法延续下去。我们讨论太阴的本义,很重要的就是要弄...

阅读全文
寒热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6-09 | 9 阅读

经义《阴阳应象大论》曰∶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 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泄。喜怒伤气,寒暑伤形。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咳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阅读全文
水肿论([《医门法律·水肿门》论三首 合论《金匮》方六条 律七条 附论海藏法一条 ]之 ...
医门法律 | admin | 2025-05-24 | 9 阅读

喻昌曰∶病机之切于人身者,水火而已矣。水流湿,火就燥;水柔弱,火猛烈。水泛溢于表里,火游行于三焦,拯溺救焚,可无具以应之乎?《经》谓二阳结谓之消,三阴结谓之水,手足阳明热结而病消渴,火之为害,已论之矣。而三阴者手足太阴脾肺二藏也,胃为水谷之海,水病莫不本之于胃。《经》乃以属之脾肺者何耶?使足太阴脾,足以转输水精于上。手太阴肺,足以通调水道于下,海不扬波矣。惟脾肺二藏之气,结而不行,后乃胃中之水日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