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姜水" 的结果

找到 135 条相关结果

眩晕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15 | 24 阅读

风寒暑湿。气郁生涎。下虚上实。皆晕而眩。其脉风浮寒紧。湿细暑虚。涎弦而滑。虚脉则无。治眩晕法。尤当审谛。先理痰气。次随症治。眩者言其黑。晕言其转。冒言其昏。眩晕之与冒眩。其义一也。其状目闭眼眩。身转耳聋。如登舟车之上。起则欲倒。盖虚极乘寒得之。亦不可一途而取轨也。风则有汗。寒则掣痛。暑则热闷。湿则重滞。此四气乘虚而眩晕也。喜怒哀乐。悲恐忧思。郁而生痰。随气上厥七情致虚而眩晕也。淫欲过度。肾家不能纳...

阅读全文
急惊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6-05 | 18 阅读

脉诀启蒙曰。小儿脉促急为虚惊。直指云。浮数洪紧为急惊。沉迟散缓为慢惊。虎口脉纹青紫为惊风。红者风热轻。赤者盛。青者惊积。紫者惊热。青紫相半。惊积风热俱有。主急惊风。青而淡紫。伸缩来去。主慢惊风。紫丝青丝或黑丝。隐隐相杂。似出而不出。主慢脾风。情势弯入里者顺。出外者逆。急惊风者。因内有郁热。外挟风邪。心家受热而积惊。肝家生风而发热。夫木制在金。若火盛则金受克。金衰不能平木。木能生火。火得风则焰烟起。...

阅读全文
冬季“藏精”养生3要点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6 | 18 阅读

古代医学文献中的“精”含义非常广泛,可以指先天之精、脏腑之精、生殖之精、人体的津液等。文中所说的“精”主要指先天之精,即“肾精”。 《灵枢·本神》曰:“生之来,谓之精。”《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身之本也”,这里的“精”指“肾精”,即“先天之精”。中医学认为“肾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二:一是主生殖,肾中精气充沛发展到一定阶段,女孩、男孩就具备了生殖能力;二主生长发育,人体的生长、发育、衰...

阅读全文
泄泻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15 | 17 阅读

脉多沉。伤于风则浮。伤于寒则沉细。伤于暑则沉微。伤于湿则沉缓。泄而腹胀。脉弦者死。又云。脉缓。时微小者生。浮大数者死。夫泄泻属湿。属气虚。有火。有痰。有食积。有寒。有脾泄。有肾泄。凡泻水腹不痛者湿也。饮食入胃不住。完谷不化者。气虚也。腹痛泻水如热汤。痛一阵泻一阵者。火也。或泻或不泻。或多或少者。痰也。腹痛甚而泄泻。泻后痛减者食积也。肚腹痛四肢冷者。寒也。常常泄泻者。脾泄也。五更泄者。肾泄也。宜分别...

阅读全文
开噤散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3 | 16 阅读

《医学心悟》卷三:开噤散 名称: 开噤散 处方: 人参 黄连(姜水炒)各2克 石菖蒲3克 丹参9克 石莲子(去壳)茯苓 陈皮 冬瓜仁各5克 陈米1撮 荷蒂2个 功能主治: 治噤口痢疾。火盛气虚,下痢呕逆,食不得入。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济阳纲目》卷二十二:开噤散 名称: 开噤散 处方: 人参5钱,川黄连(姜水炒)5钱,石菖蒲7钱(不见铁),丹参3钱,石莲子(去壳,即...

阅读全文
养成入秋中药泡脚好习惯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5 | 16 阅读

到了冬季,手脚冰凉、遇寒咳嗽、手脚皴裂等会困扰很多人。入秋养成足浴习惯,有助预防这些“小病”。生姜祛寒生姜属辛温解表类,祛寒解表,且毒副作用较小。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脚。一般取15~30克生姜(约为中等大小姜半块),将其拍扁,放入锅中加小半锅水,盖上锅盖用热水煮10分钟。煮好后,将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适量冷水至40℃左右(以不烫为宜)。泡脚时水要没过踝部,最好边泡边搓双脚。生姜药用成分...

阅读全文
高良姜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01 | 16 阅读

《中国药典》:高良姜 实际拼音: Gāo Liánɡ Jiānɡ 英文名: RHIZOMA ALPINIAE OFFICINARUM 别名: 风姜、小良姜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高良姜 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的干燥根茎。夏末秋初采挖,除去须根及残留的鳞片,洗净,切段,晒干。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多弯曲,有分枝,长5~9cm,直径1~1.5cm...

阅读全文
笑傲姜湖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6-02 | 15 阅读

相传,生姜是神农氏发现并命名的。一次,神农氏在山上采药,误食了一种毒蘑菇,肚子疼得像刀割一样,吃什么药也无法止痛,疼晕在一棵树下。他慢慢苏醒过来之后,发现自己躺倒的地方有一丛尖叶子青草,香气浓郁,闻一闻,头不晕,胸也不闷了。应该是它的气味使自己苏醒过来的,想到这儿,神农氏便顺手拔了一兜,拿出它的块根放在嘴里嚼,又香又辣又清凉。过了一会儿,肚子咕噜咕噜地响,泄泻过后,身体全好了。神农想这种草能够起...

阅读全文
草部(一)
本草纲目 | admin | 2025-05-31 | 15 阅读

 甘草 「释名」亦名蜜甘、蜜草、美草、草、灵通、国老。「气味」(根)甘、平、无毒。「主治」1、伤寒咽痛(少阴症)。用甘草二两,蜜水灸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此方名“甘草汤”。2、肺热喉痛(有灸热)。用炒甘草二两、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两,加入阿胶半斤。每服五钱,水煎服。3、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此方...

阅读全文
咳嗽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7 | 15 阅读

夫咳嗽者。肺为娇脏。外主身之皮毛。内为五脏华盖。形寒饮冷。燥热郁蒸。最为伤也。肺实肺虚皆能壅痰而发咳也。咳嗽二症。难作一涂。咳谓无痰有声。肺气伤而不清。嗽谓无声有痰。脾湿动而生痰。咳嗽谓有声有痰。因伤肺气。兼伤脾湿也。其症感风寒者。鼻塞声重。停寒者。凄惨怯寒。挟热者。则焦烦。受湿者为缠滞。停水者则怔忡。若痰饮则咳有痰声。痰出咳止。火极则咳声不转。面赤痰结。肺气则喘满。气结息重。风痰壅盛。则咳至极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