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奇邪" 的结果

找到 24 条相关结果

三部九候论—《黄帝内经·素问》第二十篇
黄帝内经·素问 | admin | 2025-06-10 | 14 阅读

[主内容] 黄帝问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博大,不可胜数。余愿闻要道,以属子孙,传之后世,着之骨髓,藏之肝肺,歃血而受,不敢妄泄。令合天道,必有终始。上应天光星辰历纪,下副四时五行,贵贱更互,冬阳夏阴,以人应之奈何,愿闻其方?岐伯对曰:妙乎哉问也!此天地之至数。帝曰:愿闻天地之至数,合于人形血气,通决死生,为之奈何?岐伯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

阅读全文
杂病根原
四圣心源 | admin | 2025-06-05 | 14 阅读

妇人之病,多在肝脾两经。土湿木郁,生气不达,奇邪淫泆,百病丛生。而阳虚积冷者多,阴虚结热者少。以其燥热在肝胆,湿寒在脾肾。土湿木郁而生表热者,十之八九,土燥水亏而生里热者,百无一二也。 带下 带下者,阴精之不藏也。相火下衰,肾水澌寒,经血凝瘀,结于少腹,阻格阴精上济之路,肾水失藏,肝木疏泄,故精液淫泆,流而为带。带者,任脉之阴旺,带脉之不引也。 五藏之阴精,皆统于任脉。任中阳秘,带脉横束,环腰如带...

阅读全文
奇邪
病因病机 | admin | 2025-05-27 | 13 阅读

奇邪】邪气的性质奇特,发病规律与一般不同。《素问.三部九候论》:「其病者在奇邪奇邪之脉,则“缪刺之”。与一般病邪的含义通,皆指不正之气。...

阅读全文
官能—《黄帝内经·灵枢》第七十三篇
黄帝内经·灵枢 | admin | 2025-05-15 | 13 阅读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矣不可胜数,余推而论之,以为一纪。余司诵之,子听其理,非则语余,请正其道,令可久传后世无患,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岐伯稽首再拜曰:请听圣王之道。黄帝曰:用针之理,必知形气之所在,左右上下,阴阳表里,血气多少,行之逆顺,出入之合,谋伐有过。知解结,知补虚泻实,上下气门,明通于四海。审其所在,寒热淋露以输异处,审于调气,明于经隧,左右肢络,尽知其会。寒与热争,能合...

阅读全文
经脉根结
黄帝内经太素 | admin | 2025-05-24 | 12 阅读

平按:此篇见《灵枢》卷二第五《根结篇》,又见《甲乙经》卷二第五。岐伯曰:天地相感,寒暖相移,阴阳之道,孰少孰多?推前后皆有其问,此中义例须说,岐伯即亦不待于问也。二仪之气交泰,故曰相感。阴盛移为阳,阳盛移为阴,故阴阳之气不可偏为多少也。平按:“暖”《灵枢》作“暖”,《甲乙经》作“热”。注“岐伯”二字,袁刻脱。阴道偶而阳道奇,阳为天道,其数奇也;阴为地道,其数偶也。发于春夏,阴气少而阳气多,阴阳不调...

阅读全文
卷第十四诊候之一
黄帝内经太素 | admin | 2025-05-22 | 12 阅读

平按:此篇自“形气相得者生”以上残缺,袁刻据《素问·三部九候论》自“黄帝问曰:余闻九针于夫子”至“胸中多气者死”补入。检《素问》原文,自“上部天”至“下部人,足太阴也”一段,详本书篇末,乃宋臣林亿等所移,玩《素问》新校正自明。此篇若据《素问》篇首补入,则“上部天”至“下部人,足太阴也”一段,未免重复。兹据《素问》及《甲乙经》“帝曰:决死生奈何”以下补入,证以新校正云“全元起本名此篇为决死生”,于义...

阅读全文
五变—《黄帝内经·灵枢》第四十六篇
黄帝内经·灵枢 | admin | 2025-06-11 | 11 阅读

黄帝问于少俞曰:余闻百疾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或复还,或留止,或为风肿汗出,或为消瘅,或为寒热,或为留痹,或为积聚。奇邪淫溢,不可胜数,愿闻其故。夫同时得病,或病此,或病彼,意者天之为人生风乎,何其异也?少俞曰:夫天之生风者,非以私百姓也,其行公平正直,犯者得之,避者得无殆,非求人而人自犯之。黄帝曰:一时遇风,同时得病,其病各异,愿闻其故。少俞曰:善乎其问!请论以比匠人。匠人磨...

阅读全文
《四时经》与《脉法赞》
中医切诊 | admin | 2025-05-30 | 11 阅读

《脉经》成书于西晋,辑录了许多脉学著述,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四时经》、《脉法赞》就是其中的两篇,虽其著者已不可考,但能留传至今,则成为早期脉学的珍贵文献。 《四时经》 该篇收录在《脉经·卷一》之中,与《内经》、《难经》及王叔和自己的撰述并列,显然是内难之外、别传之脉学文献。以“四时经”作为篇名,即已标明著者的主导思想。这就是:脉与五脏互关,应四时而变化。这种认识,早在《内经》、扁鹊等脉法中,就...

阅读全文
十二邪
黄帝内经太素 | admin | 2025-05-20 | 11 阅读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五第二十八《口问篇》。又自“黄帝曰:人之欠者,何气使然”至末,见《甲乙经》卷十二第一,惟编次小异。黄帝间居,避左右而问岐伯曰:余以闻九针之经,论阴阳逆顺六经已毕,愿得口问。岐伯避席再拜对曰:善乎哉问也!此先师之所口传也。间居,晏也。避,去也。六经,阴阳各有三阴三阳之脉也。口传者,文传得粗,口传得妙,谓口决其理也。平按:《灵枢》“避左右”作“辟左右”;“以闻”作“已...

阅读全文
三棱针技术的起源、历史及发展
三棱针 | admin | 2025-05-20 | 11 阅读

三棱针疗法是以三棱针为工具按一定手法刺入人体特定部位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三棱针是针灸学领域里刺血疗法的主要工具。刺血疗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人们在艰苦的生产和生活劳动中,遇到身体某一部位偶然被尖石或荆棘刺伤出血,很痛苦,却意外地发现身体另外一个部位的病痛得到了减轻,久而久之,这种现象经过许多次重复体验,人们便发现,身体某些部位被刺破或碰破出血,可以减轻或消除身体另外一些部位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