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头眩目昏" 的结果

找到 9 条相关结果

茯神汤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2 | 14 阅读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茯神汤 名称: 茯神汤 处方: 茯神(去木.四两)、独活(四两)、黄蓍(五两)、远志(去心.五两)、防风(五两)、生姜(三两)、甘草(一两)、人参(一两)、当归(一两)、牡蛎(煅.一两)、白术(一两)、苁蓉(一两)、附子(一两) 功能主治: 治风眩倒,屋转吐逆,恶闻人声。 用法用量: 以涝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服五合,一日夜尽。 《外台》卷十五引《古今...

阅读全文
加减八物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06 | 12 阅读

《万病回春》卷六:加减八物汤 名称: 加减八物汤 处方: 当归6克,川芎6克,白术6克,酒炒白芍6克,生地黄6克,人参(去芦)6克,茯苓6克,山药6克,酒炒杜仲6克,炒香附6克,甘草3克,乌梅1个。 功能主治: 补气养血,益肾健脾。主肝肾不足,气血两虚。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 《何氏济生论》卷八:加减八物汤 名称: 加减八物汤 处方: 人参3钱,白...

阅读全文
《中藏经》华氏中藏经卷上 三痞论并方第四十六
中藏经 | admin | 2025-05-19 | 10 阅读

金石草木,单服皆可以不死者,有验无验,在乎有志无志也。虽能久服,而有其药热壅塞而不散,或上或下,或痞或涩,各有其候,请速详明。用其此法,免败其志,皆于寿矣!谨论候并方具在后篇。辨上痞候并方上痞者,头眩目昏,面赤心悸,肢节痛,前后不仁,多痰短气,惧火喜寒,又状若中风之类者是也,宜用后方:桑白皮[阔一寸长一尺] 槟榔[一枚] 木通[一尺去皮一本作一两] 大黄[三分 湿纸煨] 黄芩[一分] 泽泻    ...

阅读全文
和中畅卫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2 | 9 阅读

《易氏医案》。栗:和中畅卫汤 名称: 和中畅卫汤 处方: 苏梗5分,香附(醋炒)1钱,抚芎8分,桔梗6分,苍术8分,神曲1钱(炒),贝母8分,砂仁(研碎)3分,连翘(去子尖)6分,生姜3片。 功能主治: 气郁诸证,肺脉沉大而结者。 用法用量: 《医学从众录》有沙参、木香。 各家论述: 丹溪云:气有余即是火。火郁则发之,故用苏梗、桔梗开提其气,香附、抚芎、苍术、神曲解散其郁,贝母...

阅读全文
补荣汤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08 | 9 阅读

《玉案》卷三:补荣汤 名称: 补荣汤 处方: 天门冬1钱5分,人参1钱5分,麦门冬1钱5分,五味子1钱5分,沙参1钱5分,枣仁1钱5分,远志1钱5分,地骨皮1钱,生地1钱,当归1钱,柏子仁1钱,茯神1钱。 功能主治: 五脏俱虚,思虑过度,伤精损血,头眩目昏,睡卧不宁。 用法用量: 加大枣2枚,水煎服。 《回春》卷四:补荣汤 名称: 补荣汤 处方: 当归、芍药、生地、熟地...

阅读全文
风头眩
圣济总录 | admin | 2025-06-02 | 8 阅读

论曰风头眩之状。头与目俱运是也。五脏六腑之精华。皆见于目。上注于头。风邪鼓于上。脑转而目系急。使真气不能上达。故虚则眩而心闷。甚则眩而倒仆也。治风头晕倒眼旋。脑项急痛。枳实汤方枳实(去瓤麸炒) 防风(去叉) 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干) 芎 (各一两半)杏仁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入竹沥半合。更煎沸。早晚食前温服。治风头眩、旋晕欲倒。防风散方防风(去叉) 芎 山芋 人...

阅读全文
补血汤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4 | 8 阅读

《盘珠集》卷上:补血汤 名称: 补血汤 处方: 黄耆(炙)、当归、川芎。 功能主治: 血少不能荣养其胎,胎不动不坠,腹冷如冰者。 《脉症正宗》卷一:补血汤 名称: 补血汤 处方: 熟地2钱,当归1钱,白芍8分,丹皮8分,元参1钱,丹参1钱,木通8分,车前8分。 功能主治: 阴血大虚。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回春》卷二:补血汤 名称: 补血汤 处方: 当...

阅读全文
头眩目晕痰壅将危
胎产秘书 | admin | 2025-06-22 | 1 阅读

凡妊娠头眩目昏,腮项肿硬,此因胎气有伤,热毒上攻,太阳沉痛,欲呕,背项拘急,致令眼晕生花。若加痰壅,危在片时。急以消风散治之。消风散雨茶 甘菊 羌活 石膏 当归 川芎 羚羊角 白芷 荆芥 防风(各等钱) 甘草(八分)姜煎,食后服。   ...

阅读全文
黑豆二百零七
本草易读 | admin | 2025-05-25 | 1 阅读

炒食极热,煮食则寒。紧小者良。甘,平,微寒,无毒。补肾镇心,解毒散热,利水下气,活血去瘀。涂一切肿毒,解诸般风热。除心腹之痛满,散产后之滞瘀。颈项强硬,不得回顾,蒸热,布包枕之。(验方第一。)风毒攻心,烦躁恍惚,水煮服。(第二。)猝风不语,煮汁服。(第三。)喉痹不语。同上。(第四。)目赤肿痛,蒸数包,五更时,更互熨之。(第五。)胁痛如打,炒焦入酒煮沸,服之取醉。(第六。)腰胁猝痛。同上。(第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