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太阳病" 的结果

找到 346 条相关结果

葛根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21 | 25 阅读

《中国药典》:葛根 实际拼音: Gě Gēn 英文名: RADIX PUERARIAE 别名: 葛藤、粉葛、干葛、葛麻藤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野葛多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葛藤习称“粉葛”,多除去外皮,用硫黄熏后,稍干,截段或再...

阅读全文
不传
诊断 | admin | 2025-06-02 | 20 阅读

【不传】是指外感病不论病程长短,主症主脉不变,反映病邪仍然在一经的。如太阳病浮脉不变,恶寒头痛的症状依然存在,虽发病的日期较长,仍属太阳病。...

阅读全文
中药配伍变化及用量大小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27 | 20 阅读

中药配伍变化及用量大小在中医治病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药的配伍变化很多,药方中药物配伍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药物的用量对疗效也有很大关系,下面就中药配伍变化和用量大小关系做详细介绍。 1、中药配伍变化。 例如麻黄本为发汗药,但如配用适当量的生石膏,则可减少它的发汗作用而发挥其宣肺平喘、开肺利水等作用;荆芥为解表药,如配防风、苏叶则为辛温解表药,如配薄荷、菊花则为辛凉解表药,防风可以治头痛,如...

阅读全文
出自“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伤寒杂病论》的医疗成语典故●攘外安内(安内攘外) ... . ...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5-10 | 20 阅读

  成语“攘外安内”,原指能祛除外感病邪和安定体内正气的药效;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典出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这是“医圣”即“建安三神医”之一张仲景(字机)所著我国现存第一部临床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后被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在“太阳病篇”所述组方中使用甘草用药意图,并释义使用之原因即甘草之性味及其功效。 这话既体现了中医治疗理论的精华—...

阅读全文
火针疗法的起源及历史
火针 | admin | 2025-05-29 | 19 阅读

火针起源于冶炼技术成熟之后,已有数千年历史,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火针的记载。我国古代医家们结合艾灸、火法、熨法等温通疗法的特点,创造性的发明了火针疗法,经历代医家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现已成为针灸疗法中一支独特的实用技术。 (1)秦汉时期,奠定了火针疗法的应用基础 《灵枢·九针十二原》:“镵针、圆针、??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关于大针的描述:...

阅读全文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十七篇
伤寒杂病论 | admin | 2025-06-03 | 18 阅读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是也。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不可发汗,汗则(言严)语,烦躁,此属胃不和也,和之则愈。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脉沉弦者,不可吐、下,与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方柴胡八两 人参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洗)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右七味,...

阅读全文
麻黄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20 | 18 阅读

《中国药典》:麻黄 实际拼音: Má Huánɡ 英文名: HERBA EPHEDRAE 别名: 色道麻、结力根[蒙古] 来源: 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 、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 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

阅读全文
中药配伍变化及用量大小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30 | 17 阅读

中药配伍变化及用量大小在中医治病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药的配伍变化很多,药方中药物配伍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药物的用量对疗效也有很大关系,下面就中药配伍变化和用量大小关系做详细介绍。 1、中药配伍变化。 例如麻黄本为发汗药,但如配用适当量的生石膏,则可减少它的发汗作用而发挥其宣肺平喘、开肺利水等作用;荆芥为解表药,如配防风、苏叶则为辛温解表药,如配薄荷、菊花则为辛凉解表药,防风可以治头痛,如...

阅读全文
太阳病用青龙汤法第三
千金翼方 | admin | 2025-06-13 | 16 阅读

四证,方二首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体疼痛,不汗出而烦,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麻黄(去节,六两) 桂枝(二两)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两仁者)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枚,擘) 石膏(如鸡子大,碎,绵裹)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勿再服;若复服,汗出多,亡阳逆虚,恶风,躁不得眠。...

阅读全文
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伤寒杂病论 | admin | 2025-06-03 | 16 阅读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若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葛根加半夏汤方 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