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天胡荽" 的结果

找到 34 条相关结果

天胡荽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21 | 20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天胡荽 实际拼音: Tiān Hú Suī 别名: 金钱草[江西]、满天星[四川]、破铜钱、明镜草、铺地锦[广东、湖南]、盆上芫茜、星秀草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H. rotundifolia Roxb.],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秋季采收晒干。 性味: 甘、淡、微辛,凉。 功能主...

阅读全文
曹操出谜考华佗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31 | 18 阅读

药名入诗、联、词、信、曲等,都是直接将药名嵌入,而药名谜则不同,它是以会意去猜。药谜巧隐巧藏、别具一格,有出神入化之感。 药谜起源于三国时。曹操远征归来,患了头风病,部下向他推荐华佗。华佗来后,曹为试其才,写了一首猜中药名的谜语诗,诗云:“胸中荷花兮,西湖秋英;晴空夜明兮,初入其境;长生不老兮,永世康宁;老娘获利兮,警惕家人;三十除五兮,函悉母病;芒种降雪兮,军营难混;接骨妙医兮,老实忠诚;黑发未...

阅读全文
草部(三)
本草纲目 | admin | 2025-05-24 | 16 阅读

 附子 「释名」其母名曰乌头。「气味」辛、温、有大毒。「主治」1、少阴伤寒(初得二、三日,脉微细,但昏昏欲睡,小便白色)。用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升。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升,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引方名“麻黄附子甘草汤”。2、少阴发热(少阴病初得,反发热而脉沉)。用麻黄(去节)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细辛二两,水一斗。先煮麻黄去沫,再...

阅读全文
疝气脐疗方
中医脐疗 | admin | 2025-05-22 | 16 阅读

1方 【药物】白附子1个。 【制法】研为细末,加口涎调。 【用法】填脐。用于疝气偏坠。 【出处】《本草纲目简编》。 2方 【药物】吴萸、川楝子各9克,小茴香12克。 【制法】共为细末。 【用法】布裹脐上。用于疝气疼痛。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3方 【药物】盐250克。 【制法】炒热,布包。 【用法】趁热熨敷脐部。用于疝气疼。 【出处】《食物疗法》。 4方 【药物】酢浆草、天胡荽各...

阅读全文
定经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22 | 15 阅读

功能主治 清热消肿,利水通淋,治风热目痛,痈疽肿毒,白带,淋病,痢疾,小儿腹泻。 ①《泉州本草》:清热毒,消肿毒,通淋利水。治痈疽肿毒,五淋,遗精,月经不调,白带,尿血。 ②《广西药植名录》:清热解毒。治乳痈,腮腺炎,蛇头疮,蛇伤,气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注意 孕妇忌用。 附方 ①治风火眼睛赤痛:鲜定经草二两。水煎服。 ②治痈疽肿毒:鲜定经草...

阅读全文
金银花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8 | 15 阅读

《中国药典》:金银花 实际拼音: Jīn Yín Huā 英文名: FLOS LONICERAE 别名: 银花、双花、二花、二宝花 来源: 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山银花(毛萼忍冬)Lonicera confusa DC. 或毛花柱忍冬Lonicera dasystyla ...

阅读全文
密叶天胡荽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08 | 15 阅读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咳止泻。主小儿高热;惊劂;黄疸;百日咳;泄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摘录】《中华本草》...

阅读全文
神经性皮炎单方验方
皮肤病偏方秘方 | admin | 2025-05-20 | 14 阅读

天胡荽汁 组成:天胡荽。 用法:用新鲜天胡荽全草洗净将水阴干,捣烂取汁。用时,先以刀轻刮皮损部位(或用梅花针叩打),令渗血,然后用天胡荽汁涂擦患处,每天2~3次。 疗效:用此法治疗33例神经性皮炎,其中31例于10天内临床痊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9%。 ②浓缩食醋 组成:食醋500克(以瓶装陈醋为佳)。 用法:将食醋放铁锅内煮沸浓缩至50克,装瓶备用。用时将患处温水洗净,用消毒棉球蘸醋...

阅读全文
地耳草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20 | 14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耳草 实际拼音: Dì ěr Cǎo 别名: 田基黄、田基王、小田基黄、黄花草、黄花仔、对叶草、七寸金、细叶黄 来源: 为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以全草入药。春夏采收全草,鲜用或洗净,晒干,切碎用。 性味: 甘、微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散瘀止痛。用于肝炎,早期肝硬化,阑尾炎,眼...

阅读全文
金钱草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6 | 13 阅读

《中国药典》:金钱草 实际拼音: Jīn Qián Cǎo 英文名: HERBA LYSIMACHIAE 别名: 大金钱草、对座草、路边黄、遍地黄、铜钱草、一串钱、寸骨七 来源: 本品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 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 本品常缠结成团,无毛或被疏柔毛。茎扭曲,表面棕色或暗棕红色,...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