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天仙子" 的结果

找到 80 条相关结果

药名作诗 由来已久
医药诗词 | admin | 2025-05-09 | 23 阅读

从前中医授徒,常用中药名缀成的对联,来帮助记忆中药名称。有些中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寓意也很深刻,如“一阵乳香知母至,半窗故纸防风来。” 中药能够用来防治疾病,主要是自然界赋予各种药物以特有的药性,于是它又被读书人信手拈来,藉以言志。这种方式以唐宋时尤为盛行。我国第一位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巨著《离骚》,在其三百七十三行诗文中,曾先后几十次提到了江离、泽兰、木兰、申椒、佩兰、白芷、香茅、木莲、荷花等...

阅读全文
藏茄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21 | 20 阅读

《中药大辞典》:藏茄 出处: 《陕甘宁肯中草药选》 实际拼音: Zànɡ Qié 别名: 樟柳柽、唐传那保(藏名) 来源: 为茄科植物唐古特莨菪的根和种子。根:9~10月采挖,洗去泥沙,除去外皮、须根,切片晒干,研碎,经加工处理后备用。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0~130厘米。根圆柱形或圆锥形,肥厚深长。茎圆柱形、直立,多丛生,有纵沟纹,中上部有分枝。单...

阅读全文
沉香丸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5 | 18 阅读

《圣济总录》卷九十八:沉香丸 名称: 沉香丸 处方: 沉香(锉)肉苁蓉(酒浸,切,焙)黄耆(锉)瞿麦穗 磁石(火煅、酣淬三至七遍)滑石各30克 制法: 上六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主膏淋。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 《袖珍》卷三:沉香丸 名称: 沉香丸 处方: 沉香5钱,朱砂5钱,木香5钱。 制法: 上药甘草膏子为丸,朱...

阅读全文
张泽生巧对药名结姻缘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21 | 17 阅读

张泽生(1895~1985年),江苏丹阳人,年少习医,先受业于当地名医张伯卿,后师从孟河马培之嫡传贺季衡先生。出师后,张泽生在丹阳行医30余载。1956年,张泽生赴江苏省中医院工作,擅于诊治温热时病和内科杂症,对脾胃病的治疗有独到见解。这里介绍一则张泽生青年时巧用中药名对对联而喜结姻缘的故事。 张泽生17岁那年,母亲托媒人为他向金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一吕姓人家的小姐吕仪芳求婚。张泽生早闻...

阅读全文
沉香阿魏丸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9 | 17 阅读

《痧胀玉衡》卷下:沉香阿魏丸 名称: 沉香阿魏丸 别名: 石一、九号坎象方 处方: 五灵脂1两,广皮1两,青皮7钱,天仙子7钱,姜黄7钱,蓬术7钱,三棱7钱,枳壳6钱,白豆仁5钱,乌药5钱,木香2钱,沉香2钱,阿魏1钱。 制法: 水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痧气壅,血阻,昏迷不醒,偏身沉重,不能转侧。 用法用量: 石一(《痧书》卷下)、九号坎象方(《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

阅读全文
豆蔻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2 | 16 阅读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豆蔻散 名称: 豆蔻散 处方: 肉豆蔻(去壳,炮)5枚 甘草(炙,锉)30克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45克 制法: 上三味药,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 温中燥湿。主脾胃伤湿,濡泻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克,米饮或汤调下,空腹时温服。 《圣济总录》卷一七五:豆蔻散 名称: 豆蔻散 处方: 肉豆蔻(去壳)1枚,青橘皮(汤去白,焙)半分,木香1分,...

阅读全文
厨房里的回医药
回医 | admin | 2025-05-19 | 15 阅读

据《回回药方》等典藉记载,回医药对许多果蔬的防病治疗作用都有认识和运用。我们不妨走进厨房看看。 芹菜 芹菜随着丝绸之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回医药认为,芹菜有清热解湿、解毒消肿的功效。 洋葱 回医药认为,洋葱有化痰、开窍、壮阳、净胸膈、增食欲的功效。 菠菜 宋代时期从阿拉伯传入中国。回医药认为,菠菜可利五脏、通血脉、净胸膈、除烦热等。 胡椒 唐代从西域及引入中国。回医药认为,胡椒有消炎、解毒的...

阅读全文
假酸浆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9 | 15 阅读

《中药大辞典》:假酸浆 出处: 《贵州草药》 实际拼音: Jiǎ Suān Jiānɡ 别名: 水晶凉粉(《贵州草药》),蓝花天仙子、大千生(《云南中草药》),冰粉(《云南中草药选》),鞭打绣球、草本酸木瓜(《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苦莪(《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 为茄科植物假酸浆的全草。秋季采收。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主根长锥形,有纤细的须根。茎棱状圆柱...

阅读全文
七首词忆名医
医药诗词 | admin | 2025-05-16 | 15 阅读

浪淘沙·扁鹊 跟师拜长桑,透浸医方。初愈赵简情中恙,后施虢子针和汤,起死回光。桓侯病三藏,讳疾衰亡。然愚醯卑奸烂瓤,叹扁鹊永济一葬,万古流芳! 钗头凤·张仲景 南阳郡,张仲景,痴苦学勤用思冥。伤寒门,杂病论,毕生心血,历代深根。证,证,证。东汉末,兵祸多,横尸涂炭苍生破。德艺尊,免分文,一叶孤灯,百年奉承。圣,圣,圣。 声声慢·华佗 晕晕晦晦,蒙蒙寐寐,颓颓睡睡醉醉。沛国华佗炼麻沸,举世腾...

阅读全文
莨菪叶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09 | 15 阅读

《中药大辞典》:莨菪叶 出处: 《科学的民间药草》 实际拼音: Lànɡ Dànɡ Yè 别名: 铃铛草(《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麻性草(《湖南药物志》)。 来源: 为茄科植物莨菪的叶片,立夏后采收,晒干。 性状: 干燥叶大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呈长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约26厘米,宽约10厘米,叶端尖,叶缘不规则羽状分裂,裂片三角形,上面黑绿色,下面淡灰绿色,密具毛茸,主脉上毛茸...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