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黄" 的结果

找到 6114 条相关结果

分昧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3 | 31 阅读

《眼科撮要》:分昧散 名称: 分昧散 处方: 琥珀1两,防风1两,元参1两5钱,蔓荆子(炒)1两5钱,牛蒡子(炒)1两5钱,草决明1两5钱,白蒺藜(炒)1两5钱,甘草2两,细辛2两,苍术(米泔浸)2两,大黄2两,甘菊2两。 功能主治: 因脾家受风湿,瘀血滞睛而致目有粉青而昏。 用法用量: 水煎服。或为末,白汤调下。外点推云散。 ...

阅读全文
丹砂育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2 | 31 阅读

《鬼遗》卷五:丹砂育 名称: 丹砂育 处方: 丹砂末2两,犀角2两,夜干2两,大黄2两,芎?2两,麝香末2两,黄芩2两,生地黄10两(切),升麻3两,前胡3两,沉香3两,青木香1两。 制法: 上(口父)咀,以苦酒渍淹1宿,以猪脂5升,微火煎三上下,绞去滓,纳丹砂、麝香末搅调。 功能主治: 熛疽。 用法用量: 稍稍服之。熛疽始发未曾治者,温酒服如枣核大,1日3次。 ...

阅读全文
阿胶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21 | 31 阅读

《中国药典》:阿胶 实际拼音: ē Jiāo 别名: 驴皮胶 来源: 本品为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 L.的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 制法: 将驴皮漂泡,去毛,切成小块,再漂泡洗净,分次水煎,滤过,合并滤液,用文火浓缩(可分别加入适量的黄酒、冰糖和豆油)至稠膏状,冷凝,切块,阴干。 性状: 为长方形或方形块,黑褐色,有光泽。质硬而脆,断面光亮,碎片对光照视呈...

阅读全文
诗词中的四川道地药材及川药赏析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9 | 30 阅读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钟灵毓秀,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四川地处长江上游,系西南边陲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前沿与通道,山川险峻秀美,气候多样,物产丰富,是中药材的重要产地。中医界素有“无川药不成方”的赞誉。本文从文化角度,以诗词歌赋的形式吟唱有代表性的道地川药,介绍川药之功。 西蜀成都聚药商 盛唐家国业辉煌,西蜀成都聚药商。车水马龙人鼎沸,藤花木草气幽香。大慈寺主慈悲事,玉局坛尊局药王。千...

阅读全文
栀子散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23 | 29 阅读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栀子散 名称: 栀子散 处方: 栀子仁15克 子芩30克 龙齿60克 石膏60克 钩藤30克 吴蓝30克 川大黄90克(锉碎,微炒) 制法: 上药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 治小儿热痫,昏迷不知人,嚼舌仰目。 用法用量: 每服3克,以水150毫升,煎至75毫升,去滓温服。 《叶氏女科证治》卷二:栀子散 名称: 栀子散 处方: 山栀仁(炒)萝卜子(...

阅读全文
二妙香连丸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2 | 29 阅读

《良朋汇集》卷一:二妙香连丸 名称: 二妙香连丸 处方: 木香1两,黄连2两(吴茱萸5钱,入水同黄连泡一夜,去水炒干,去吴萸不用)。 制法: 上为末,粟米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赤白痢疾。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食前开水送下。 如痢初起,宜推荡积滞,本方加大黄1两,槟榔1两,为末,加入前香、连另和丸,亦每服70丸,开水送下1-2服;如痢久,依前本方加肉豆蔻1两,鸡...

阅读全文
喉痹 (声哑 痄腮)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14 | 28 阅读

喉痹(声哑 痄腮)两寸脉浮洪而溢者。喉痹也。脉微而伏者死。内经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者。手少阴君火。心主之脉气也。一阳者。手少阳相火。三焦之脉气也。二脉并络于喉。气热则内结。结甚即肿胀。肿胀甚则痹。痹甚则不通而死矣。夫推原十二经。惟足太阳则下项。其余皆凑于喉咙。然内经何独言一阴一阳结为喉痹。盖君相二火独胜而热。中络故痛者速也。余谓一言可了者。火也。故十二经中。言嗌干、嗌痛。喉肿、颔肿。舌本...

阅读全文
积聚脐疗方
中医脐疗 | admin | 2025-05-14 | 28 阅读

1方 【药物】铁棒锤1克,天南星0.6克。 【制法】研末摊在膏药上。 【用法】贴脐部。用于痞块、包积腹痛。 【出处】《陕西草药》。 2方 【药物】鳖鱼(团鱼)1个,苋菜1000克。 【制法】将苋菜煎水浓缩,再与鳖鱼熬成浓膏。 【用法】取适量摊纸上,贴脐眼或痛处。用于痞块。 【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3方(化积膏) 【药物】香附2460克(半生半制),五灵脂2460克(半生半炒),黑丑、白丑各...

阅读全文
南板蓝叶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21 | 26 阅读

《中华本草》:南板蓝叶 出处: 南板蓝叶历代本草未见收载。但陶弘景在《别录》中记载:"(蓝实)其茎叶可以染青,生河内。"又说"此即今染(纟禁)碧所用者,以尖叶者为胜"。这里的尖叶者即为本种。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中图蓝二,据其形态特征亦与本种一致。 实际拼音: Nán Bǎn Lán Yè 别名: 蓝靛叶、靛叶、大青叶 来源: 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阅读全文
加味甘桔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4-28 | 26 阅读

《景岳全书》卷六十三:加味甘桔汤 名称: 加味甘桔汤 处方: 桔梗2.4克 甘草3.0克 牛蒡子 射干各1.8克 防风 玄参各1.2克 功能主治: 祛风宜肺,清热解毒。治风热上侵,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用水200毫升,煎服。或加生姜l片。 热甚者,加黄芩,去防风。 《幼科直言》卷五:加味甘桔汤 名称: 加味甘桔汤 处方: 甘草、桔梗、桑皮、丹皮、陈皮、黄芩、白芍、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