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腹皮" 的结果

找到 605 条相关结果

保健类药茶之美容茶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13 | 27 阅读

1、则天女皇茶 原料:益母草10g、滑石3g、绿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水煎剂350ml泡茶饮用。可加冰糖。冲饮至味淡。 功能:润肤祛斑,消皱。 用途:而晦、肤燥、皱纹增多、黑斑。 2、玉芝茶 原料:人参2g、白术2g、甘菊2g、葛根2g、蔓荆子2g、绿茶5g。 用法:用450ml水煎煮上药至水沸后,冲泡绿茶饮用。可加冰糖。冲饮至味淡。 功能:润肤益神。 用途:皮肤粗糙、神弱肌肉松弛。 3、...

阅读全文
温热派倡导三焦辨证的吴鞠通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6 | 24 阅读

吴鞠通(1758-1836),名塘,江苏淮阴名医。十九岁时父亲病逝,慨然废举子业而专事学医,后因子病温误治而亡,又专注温病治法。他“进而病谋,退与心谋,十阅春秋”,颇有心得。他认为吴又可《温疫论》虽议论宏阔,实有发前人所未发,但细察其法,未免支离驳杂,唯叶天士持论平和,立法精细,但其医案散见于杂症之中,人多忽之而不深究,:遂以《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内容为主,上溯喻嘉言、吴又可、王安道、李东垣...

阅读全文
阴病治阳
治则治法 | admin | 2025-06-04 | 21 阅读

【阴病治阳】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患阴寒盛的病,损伤了阳气,治疗应扶阳。例如:水肿的阴水,其肿常先见于下身,多身凉不渴,气色枯白,语言低怯,手足不温,小便清白,大便稀薄,脉沉迟,用温阳肾脾、行气利水之剂治疗,可用实脾饮(厚朴、白朮、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皮、附子、白茯苓、干姜、甘草)。疾病的症状在阴经,而针刺阳经。例如,手太阴肺经有病变而感冒咳嗽,可刺大杼、风门(足太阳膀脱经穴)。...

阅读全文
腹胀脐疗方
中医脐疗 | admin | 2025-06-01 | 21 阅读

1方(厚枳散) 【药物】厚朴、枳壳各1克。 【制法】研为细末(或用姜汁、黄酒调)。 【用法】敷跻,每周换药1次。用于各种腹胀。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备注】肝胃不和者加香附0.5克;脾胃虚寒者加用生姜汁调膏;寒邪腹胀加用生姜汁、葱汁调膏;郁证腹胀加柴胡0.5克;痰饮腹胀加香附、半夏、获笭各0.5克,生姜汁调膏。 2方 【药物】公丁香、肉桂、苍术各适量。 【制法】研细粉。 【用法】贴跻。用...

阅读全文
霍乱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30 | 21 阅读

脉大者生。脉微弱而迟者死。脉代者。霍乱。气少不语。舌卷囊缩者。皆不治。夫霍乱者。挥霍变乱也。其症心腹卒痛。呕吐下利。发热憎寒。头痛眩晕。或泻而不吐或吐而不泻。先心痛则先吐。先腹痛则先泻。心腹俱痛。则吐泻俱作。甚则转筋颓顿。手足厥冷。死生反掌间耳。治宜藿香正气散。加生姜为上。不惟可以温散风邪。抑亦可以调理吐泻。盖有吐有泻。名湿霍乱。死者少也。若上不得吐下不得泻。名干霍乱。而死者多也。治之急须以盐汤灌...

阅读全文
理气药之槟榔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27 | 21 阅读

槟榔味辛,性温,属理气药范畴。降气破滞是它的特长,兼能行痰下水,消积杀虫。槟榔长于降气,前人经验认为“性如铁石之降”,能把人体最高部位之滞气,降泻至极下之处。所以对于因气逆,气滞所造成的胸腹胀闷,嗳气呕逆,腹澜便难,痢疾后重,脚气水肿等症,都可使用。例如:对胸腹胀闷,常配合枳壳、苏梗、藿香梗、厚朴花等同用。对嗳气呕逆,常配合生赭石(先下),旋复花(布包),苏于,丁香,半夏,竹茹等同用。对腹满便难...

阅读全文
鼓胀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5 | 21 阅读

经云。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关上脉浮则内胀。迟而滑者胀。脉盛而紧者胀。胀脉浮大者易治。虚小者难治。水病腹大如鼓。脉实者生。虚者死。脉洪者生。微细者死。中恶腹大。四肢满。脉大而缓者生。浮而紧者死。丹溪云。七情内伤。六淫外感。饮食不节。房劳致虚。脾土之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胃虽受谷。不能运化。故阴阳不交。清浊相混。隧道壅塞。郁而为热。热留为湿。湿热相生。遂成胀满。经云鼓胀者是也。以其外虽坚满。中空无物...

阅读全文
加味藿香正气散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3 | 21 阅读

《得效》卷五:加味藿香正气散 名称: 加味藿香正气散 处方: 藿香正气散加丁香半钱,缩砂半钱,良姜半钱,南木香半钱。 功能主治: 饮食中忧怒伤脾,腹内膨满,泄泻频并,或作晨泄。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红枣2枚,水煎服。 《卫生鸿宝》卷四:加味藿香正气散 名称: 加味藿香正气散 处方: 苏叶1钱,陈皮1钱,茅术(炒)1钱,葛根(煨)1钱,蝉退1钱,藿香梗钱半,厚朴(炒)...

阅读全文
茯苓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2 | 21 阅读

《太平圣惠方》卷十一:茯苓散 名称: 茯苓散 别名: 赤茯苓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处方: 赤茯苓30克 半夏15克(汤洗七遍去滑)陈橘皮30克(汤洗,去白、瓤,焙)芎藭15克 白术15克 人参30克(去芦头) 制法: 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 治伤寒后呕哕,心下痞满,胸膈间宿有停水,头眩心悸。 用法用量: 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

阅读全文
方药 | admin | 2025-05-07 | 21 阅读

【方】即方剂,是按照治疗原则,由多少不等的药物配合组织而成,并制成一定的剂型,应用于医疗预防。通过配合组织,药物可以发挥更好的和多方面的作用。例如:比较全面地适应病情:如“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既能解表,又能清里。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如“大承气汤”,用大黄加枳实、厚朴、芒硝,加强了泻下作用。抑制某药的毒性:如“小半夏汤”,以半夏与生姜同用,生姜能抑制半夏的毒性。另一方面,方剂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