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夜读" 的结果

找到 30 条相关结果

读书遣长夏,乐而忘暑热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4 | 23 阅读

“读书遣长夏,乐而忘暑热。” 已至三伏天,热浪滔滔,酷暑难耐,不妨携半卷诗书,寻一静谧之所,轻摇罗扇,读书消夏。读至精妙处,竟如沐清风,如饮甘醴,顿觉清爽空朗,心旷神怡,一时竟忘了身在炎夏暑热之中。 师古捧读,清心安神开茅塞 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有“聚精会神是养生大法”之说;西汉文学家刘向在《说苑》中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清末著名学者、经学家俞樾曾自撰一联:“读书养气...

阅读全文
近视眼针疗法
眼针 | admin | 2025-05-30 | 21 阅读

近视是指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古代医籍对本病早有认识,称为“目不能远视”,又名“能近怯远症”,至《目经大成》始称近视由先天生成。近视的发生与遗传、发育、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 近视的分类方法如下:按度数的浅深可分为低度(-3.OOD以下)、中度(-3.00--6.00D)、高度(-6.OOD以上)三种。按病因病理可分为轴性、曲率性、屈光率性、调节性(...

阅读全文
学中医必须读书论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6 | 21 阅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天下名士游”,是古人对治学之道的高度总结。读书与实践,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两大法门。历代医家在繁忙的诊务之余,笔耕不辍,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医学名著。这些文献既是历代医家智慧的结晶,亦是历代中医药学术经验的积淀和理论的升华。书籍是知识的载体,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术、根基深厚的中医药理论体系,蕴藏于历代医药典籍之中。博览群书,精研覃思,从中汲取前人的宝贵经验和学术精华,是造就自身良...

阅读全文
决明子治愈王公子眼疾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05 | 15 阅读

相传,明朝在浙江杭州有一富家子弟,叫王志远。他为人慷慨豪爽,胸怀大志,练武习文,博览群书,常埋头于书案苦读,又常感叹人生,每每歔欷泪下,久而久之,染上目疾,常目赤泪流,多方求医不愈,苦不堪言。有一年深秋的一个晚上,王公子挑灯夜读至深夜,忽闻前院人声嘈杂,原来是家人抓住一盗贼。王公子忙去询问,得知这窃贼乃外地来杭,寻亲不遇,身无分文,欲偷些东西变卖做盘缠返乡,初次行窃即被捉。王公子闻听叹道:“唉,...

阅读全文
沈氏女科历史大脉络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6-02 | 14 阅读

沈氏女科第19代传人沈绍功 沈氏女科,全称“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起源于公元1368年前后的浙江东阳一带,传承至今已近650年,绵延21代之久。东阳沈氏由来已久,始祖为南北朝时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沈约。沈约于494年任东阳太守,因其原籍为吴兴(今浙江湖州德清),后世遍布全球的沈氏又多以“吴兴堂”作为总堂号。以后沈姓子孙繁衍流布东阳,至今仍有上沈村、下沈村和沈坎头村。今天,东阳沈氏宗祠犹存。...

阅读全文
鲜菖蒲祛秽辟邪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07 | 14 阅读

石菖蒲性温,味辛、苦,归心、胃经,有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的功能,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等病症。水菖蒲性温,味辛、苦,归心、肝、胃经,具有化痰开窍、除湿健胃、杀虫止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痰端午时节,民间习用菖蒲作剑,用艾叶作虎,并扎悬于门首,用以辟邪。民谚云:“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手执菖蒲剑,蛇虫归地府。”菖蒲为多年生水生湿地植物,因其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可以感百...

阅读全文
唐·于鹄|题邻居 赠碧玉 江南曲 巴女谣 秦越人洞中咏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5-26 | 13 阅读

题邻居[唐]于鹄僻巷邻家少,茅檐喜并居。蒸梨常共灶,浇薤亦同渠。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虽然在城市,还得似樵渔。赠碧玉[唐]于鹄新绣笼裙豆蔲花,路人笑上返金车。霓裳禁曲无人解,暗问梨园弟子家。江南曲[唐]于鹄偶向江边采白蘋,还随女伴赛江神。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巴女谣[唐]于鹄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秦越人洞中咏[唐]于鹄扁鹊得仙处,传是西南峰。年...

阅读全文
目病第一
备急千金要方 | admin | 2025-05-25 | 13 阅读

(论一首,证三条,方七十一首,咒法二首,灸法二十八首)论曰∶凡人年四十五以后,渐觉眼暗,至六十以后,还渐目明。治之法,五十以前,可服泻肝汤,五十以后,不可泻肝,目中有疾,可敷石胆散药等,无病不敷散,但补肝而已,自有肝中有风热,令人眼昏暗者,当灸肝俞,及服除风汤丸散数十剂,当愈。生食五辛,接热饮食,热餐面食,饮酒不已,房室无节,极目远视,数看日月,夜视星火,夜读细书,月下看书,抄写多年,雕镂细作,博...

阅读全文
目—脏腑精气所注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3 | 13 阅读

目,甲骨文写作mù,金文写作mù。《说文》:目,人眼也。《说文》中古文的“mù”(目)字,像极了一张人脸,弯弯的眉毛下面,是明亮的眼睛。从古至今,许多文人骚客歌咏过人的眼睛,如“明眸善睐”,如“眼波流传”,《诗经·卫风·硕人》里有“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样的句子。 目,是人体的五窍之一(五窍指目、耳、鼻、舌、口),在人体器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三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知道治疗眼疾的方法。长沙马...

阅读全文
本草分类•治寒门|治中焦寒:韭菜 白芥菜 莱菔 艾叶 槟榔 常山 草果 玄胡索 ... ...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22 | 13 阅读

韭菜韭菜辛温性最急,温中又除胃客热,中风中恶腹心疼,消瘀破积止便血,根同捣汁利膈胸,子主精寒多梦泄。韭,久也,一种而复生也。味辛带微酸,无毒。温中,除心腹痼冷作痛,又除胃中客热,中风失音,及中恶腹心急痛如刺,俱捣汁饮之。善消胸膈间瘀血凝滞, 癖冷痛,止尿血泻血及卒下痢。《衍义》云∶春食则香;夏食则臭,令人乏气;冬食动痰,令人吐水;五月及酒后尤不可食。孔子谓不时不食者,正谓此辈。未出土者为韭黄,食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