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塞因塞用" 的结果

找到 17 条相关结果

鼓胀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5 | 21 阅读

经云。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关上脉浮则内胀。迟而滑者胀。脉盛而紧者胀。胀脉浮大者易治。虚小者难治。水病腹大如鼓。脉实者生。虚者死。脉洪者生。微细者死。中恶腹大。四肢满。脉大而缓者生。浮而紧者死。丹溪云。七情内伤。六淫外感。饮食不节。房劳致虚。脾土之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胃虽受谷。不能运化。故阴阳不交。清浊相混。隧道壅塞。郁而为热。热留为湿。湿热相生。遂成胀满。经云鼓胀者是也。以其外虽坚满。中空无物...

阅读全文
杂治赋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09 | 17 阅读

纂《仁斋》及《编注病机》、《药性》等书。百病难逃乎八要,经曰∶病有八要。不知其要,病将安去?表、里、寒、热、虚、实、邪、正而已。治法必遵乎三法;新病去邪,大剂猛治;稍久去邪养正,宽猛兼治;久病药必平和,宽治缓治。正气在人,阳为表而阴为里,上古名言;邪气害人,表为阴而里为阳,仲景妙诀。实者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是为五实;虚者脉虚、皮寒、气弱、泄利、少食是为五虚。实者得汗便利则活,虚者糜粥入胃,泄...

阅读全文
中药减肥方
中医减肥 | admin | 2025-05-25 | 15 阅读

小儿减肥方   厚朴花、代代花、枳壳、炒苍术各30克,小茴香、大黄各150克,樟脑30克(后入)。  制法 先将前6味煎煮,提取物烘干研细成粉,再加入樟脑共研极细粉,装入薄布内,制成6×6厘米的药蕊,外用彩缎或丝做成肚兜。用时将药蕊对准肚脐,贴紧勿使滑脱即可。  方解 小儿肥胖以6—12岁为多。主要病因是过食油腻、不喜活动。本方采用芳香化浊的厚朴花、代代花、小茴香醒脾祛湿、枳壳消积、苍术燥湿...

阅读全文
塞因塞用
治则治法 | admin | 2025-05-19 | 15 阅读

塞因塞用】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反治法之一。指用补益药治阻塞假象的方法。例如患者胸脘痞满,时胀时减,喜用手按摩,得热就感到舒服,食欲不振,有时呕吐,同时有舌质淡、脉虚大,就知道这种痞闷并非实证,而是脾胃虚弱引起的,可用六君子汤去甘草(党参、白朮、茯苓、半夏、陈皮)治疗。...

阅读全文
李中梓治病趣闻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17 | 15 阅读

李中梓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学家。一次,一人患伤寒,病逾5日,泄泻不止,心中烦乱不安,两目上视,遍服各种止泻药皆不见效。病家请李中梓诊治。李中梓诊脉后说,患者寸、关、尺三部脉沉数,切按其腹,有结粪,用大黄、厚朴、枳实3味药治疗,且大黄量加倍使用。患者服泻药后,连续拉了2次,慢慢地泄泻便止住了,心中烦乱也渐渐消失。患者腹泻,医生止泻,这是理所当然的,为什么李中梓反而用泻药呢? 原来,这种奇特的治法在中...

阅读全文
易水内伤派善以五行制化论病的周慎斋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30 | 14 阅读

周慎斋,名之干,明代江东太平县人,初从查了吾游,后又入薛立斋门下,医名甚著,“自明以来,江南言医者,类宗周慎斋”(《本草述钩元·杨时泰传》),著有《慎斋遗书》十卷。 《本草述钩元》谓:“慎斋善以五行制化、推人脏气而为剂量准”。五行制化、阴阳升降正是慎斋之学的基本内容。慎斋善于运用五行制化、亢害承制的规律,以论证五脏之间的复杂关系。他说:“五脏分属阴阳,阴阳全赖生克,故固肾者,不可以不保肺,肺者所...

阅读全文
《内经知要》治则
内经知要 | admin | 2025-05-25 | 12 阅读

《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此明天地万物,变化生杀,总不出于阴阳,察乎此者可以当神明矣。故治病者万绪纷然,必求于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阴阳既得,病祟焉逃。芩连姜附,尽可回春,参术硝黄,并能起死。此之未辨,畏攻畏补,忧热忧寒,两岐必至于误生。广络遗讥于圣哲,本顾可弗求乎哉】。 《至真要大论》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

阅读全文
龚廷贤辨证治王妃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06 | 12 阅读

廷贤是明代著名医学家,一生行医60多年,临床诊治尊古而不拘泥,经常药到病除,被称为“回天国手”。 万历二十一年,鲁王妃患膨胀病,腹大如鼓,左肋积块刺痛,坐卧不宁,而且伴有咳喘吐痰不止、四肢瘦弱等症状。鲁王请宫中多位太医前来治疗都没有效果,于是请龚廷贤诊治。 龚廷贤仔细诊脉后认为,王妃脾胃元气亏损过度,且肾水、心血不足,肺火亢盛,肝火太旺,病已垂危。他查看前边医生开的处方,大多是用活血化瘀、消食利...

阅读全文
卷一\用药弊端说
医法圆通 | admin | 2025-06-09 | 8 阅读

用药一道,关系生死。原不可以执方,亦不可以执药,贵在认证之有实据耳。实据者何?阴阳虚实而已。阴阳二字,万变万化。在上有在上之阴阳实据,在中有在中之阴阳实据,在下有在下之阴阳实据。无奈仲景而后,自唐宋元明以逮本朝,识此者固有,不识此者最多。[眉批]医不执方药,在平日求至理而探玄奥。一得上中下阴阳实据,用药即不误人。病家知此理法,延医入门,以此审其高下,决其从违,《万病回春》立说之功不浅。此先医医,而...

阅读全文
肿胀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6-05 | 8 阅读

经义《腹中论》帝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岐伯曰∶名为鼓胀,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帝曰∶其病有复发者,何也?曰∶此饮食不节,故时有病也。虽然其病且已时,故当病气聚于腹也。《经脉篇》曰∶足太阴虚则鼓胀。胃中寒则胀满。《水胀篇》曰∶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 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浓,按其腹, 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帝曰∶鼓胀何如?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