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土大黄" 的结果

找到 52 条相关结果

坐药法
自然疗法 | admin | 2025-05-31 | 21 阅读

坐药法是将药物制成丸剂或锭剂、片剂,或用纱布包裹药末,塞入阴道或肛门内以治疗妇女白带、阴痒及肛周疾病的方法。 坐药法源于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载蛇床子散:“温阴中坐药,蛇床子仁末之,以白粉(即铅粉)少许,和令相得,如枣大,绵裹内之,自然温。”以后历代都沿用此法,并有所发展。清代《医宗金鉴•妇科心法》用蛇床子、吴茱萸、远志、干姜等份为末,绵裹纳阴中治妇人阴冷、寒湿带下作痒;《理瀹骈文》中则收载...

阅读全文
河套大黄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7 | 20 阅读

《中华本草》:河套大黄 出处: 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 实际拼音: Hé Tào Dài Huánɡ 别名: 为蓼科植物河套大黄的根及根茎。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河套大黄的根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eum hotaoense C. Y. Cheng et C. T. Kao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高大草本,茎多挺直,高80-2...

阅读全文
虎杖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7 | 20 阅读

《中国药典》:虎杖 实际拼音: Hǔ Zhànɡ 英文名: RHIZOMA POLYGONI CUSPIDATI 别名: 花斑竹、酸筒杆、酸汤梗、川筋龙、斑庄、斑杖根、大叶蛇总管、黄地榆 来源: 本品为蓼科植物虎杖 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的干燥根茎和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趁鲜切短段或厚片,晒干。 性状: 本品...

阅读全文
牛西西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16 | 17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西西 实际拼音: Niú Xī Xī 来源: 为蓼科酸模属多种植物的统称。除皱叶酸模、羊蹄和齿果酸模外,尚有巴天酸模Rumex patientia L.,乳突叶酸模R. chalepensis Mill. 和窄叶酸模R. stenophyllus Ledeb.均以根入药。春、秋挖根,除去茎叶,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性味: 苦、酸,寒。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清...

阅读全文
木蝴蝶树皮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21 | 16 阅读

《中药大辞典》:木蝴蝶树皮 出处: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实际拼音: Mù Hú Dié Shù Pí 别名: 土黄柏(《南宁市药物志》),土大黄(《广西中药志》),千张纸树皮(《岭南草药志》)。 来源: 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树皮,秋、冬采取。 性味: 《广西中草药》:"微苦甘,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治传染性肝炎,膀胱炎,咽喉肿痛,湿疹,痈疮溃烂。 ①...

阅读全文
牛耳大黄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17 | 16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耳大黄 实际拼音: Niú ěr Dài Huánɡ 别名: 土大黄、牛舌头叶、金不换 来源: 为蓼科酸模属植物牛耳酸模Rumex nepalensis Spreng.,以根、叶入药。秋季采集,分别晒干备用。 性味: 苦、酸,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便,杀虫。用于肺结核咳血,急性肝炎,痢疾,便秘,功能性子宫出血,痔疮出血,痈疖疮疡;外用治腮...

阅读全文
大青叶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4-26 | 16 阅读

《中国药典》:大青叶 实际拼音: Dà Qīnɡ Yè 英文名: FOLIUM ISATIDIS 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叶。夏、秋二季分2~3次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 本品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20cm,宽2~6cm;上表面暗灰绿色,有的可见色较深稍...

阅读全文
荧光鉴别十五种常用中药
中药鉴别 | admin | 2025-06-02 | 15 阅读

荧光鉴别十五种常用中药中药材是防病治病的特殊商品,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几年来,药材市场有些品种比较混乱,以假充真、以次充优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确保药材质量,可以根据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能在常光或紫外光灯下产生不同荧光的现象予以鉴定。现将十五种常用中药的荧光鉴别介绍如下:  一、川芎  :本品横切片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亮淡紫色荧光,外皮显暗棕色荧光。  二、大黄  :取本品粉末的稀乙...

阅读全文
真伪大黄识别
中药鉴别 | admin | 2025-05-30 | 15 阅读

大黄又名将军、黄良,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每年9~10月间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挖取根茎,切除茎叶、支根,刮去粗皮及顶芽,风干、烘干或切片晒干即可入药。其性寒,味苦,具有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的功效,用于治疗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癥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赤、痛疡肿毒、疔疮、烫火伤等症,是非常常...

阅读全文
瑶医学的骨伤科经验
瑶医 | admin | 2025-05-18 | 15 阅读

(一)红肿疼痛,扭伤挫伤 外用消炎止痛散:大黄100克酒炒,草乌(酒制)20克,浮生姜(也叫骨碎补,石生姜,去粗皮盐水浸3小时再炒干)50克,茜草20克,刺黄柏15克,花椒15克,虎杖(酒炒焙干)60克,血节(全草)25克。上药均为干品,研为细末装瓶备用。用时根据损伤部位大小取适量粉末用黄酒或凡士林调匀贴伤处,无黄酒或凡士林用蛋清代替。 (二)跌打内伤 方①:追内散:倒生根15克,倒水莲18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