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国医正宗.中医康复" 的结果

找到 34 条相关结果

太乙神针•穴道取寸法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6-12 | 13 阅读

以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一节第二节,相去为一寸(图见前。)搜索复制...

阅读全文
应灸七十症•调经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29 | 13 阅读

月经者,一月一至也。超前退后,谓云不调。女子经水不调者,当灸气海,兼灸中极。妇人月水枯闭者,当灸腰俞可愈。气海(见劳伤。)中极(见疝气。)腰俞(见痹症。)...

阅读全文
太乙神针•正面穴道证治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22 | 13 阅读

(图见前)      百会穴(从鼻直上入发际五寸,旋毛陷中,可容指处。督脉)。凡中风、头风,风癫、角弓反张、忘前失后、气绝、脱肛、目泪、耳聋,针此穴。      上星穴(从发际直上一寸,宜上可容豆处。督脉)。凡脑冷、鼻塞、脑漏、汗不出、目睛痛,针此穴。      神庭穴(从鼻上直入发际五分。督脉)。凡头疼、目眩、出泪、流涕,针此穴。      天突穴(结喉下二寸陷中,低首取之。任脉)。凡喉疮、喉风...

阅读全文
应灸七十症•带下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6-08 | 12 阅读

古人治带,有五色之论,而分五脏之疗。又以赤属血、白属气之说。其实带下之病,本在乎带脉,以带脉横于腰间,如束带然,故名也。法当灸关元数壮。关元(见心腹痛。)...

阅读全文
太乙神针•用针法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13 | 12 阅读

     一用针先审病证,取何穴道,用墨涂记其上,以红布七层盖穴上,候针。     一将针向灯烛上烧透,对准穴道放于红布上,若觉大热,将针略提起,俟热定再针。以七记数,小则一七,多则七七亦可。     一用过药针,以极干竹筒封藏,犹可后用。搜索复制...

阅读全文
应灸七十症•◦浊症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6-07 | 11 阅读

丹溪曰∶浊症之因有二,肥人多湿热,瘦人多肾虚。总之肾虚之质,下焦空豁则湿热阻于精窍,而成赤白浊也。当灸关元,兼灸行间自痊。关元(见心腹痛。)行间(见尸厥。)...

阅读全文
应灸七十症•反胃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6-06 | 11 阅读

反胃者,饮食能入,入而反出,故曰反胃。良由脾胃阳虚,营运失职,不能熟腐水谷,变化精微,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即王太仆云∶食入反出,是无火也。法当灸中脘、下脘,兼灸膈俞。若未效者,再灸脾俞、胃俞,甚则灸足三里。 中脘(见喘症。) 下脘(见臌胀。) 膈俞(见汗症。) 脾俞(见痹症。) 胃俞(见臌胀。)   足三里(见痿症。)...

阅读全文
应灸七十症•饮食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6-05 | 11 阅读

胃司纳受,脾主消导,一纳一消,营运不息。设脾胃衰弱,则失消纳之权。若饮食不思,灸其上脘。饮食少减,灸其中脘。饮食不化,灸其下脘,或灸天枢。食不下、欲干呕者,宜灸胆俞穴也。上脘(见劳伤。)中脘(见喘症。)下脘(见臌胀。)天枢(见劳伤。)胆俞(见劳伤。)...

阅读全文
针灸二十六种刺法(《官针》篇论刺法之九刺、十二刺、五刺) ...
针刺 | admin | 2025-05-19 | 11 阅读

——《官针》篇论刺法之九刺、十二刺、五刺 《灵枢·官针》篇记载的各种刺法,主要是讨论如何使用九针来治疗不同病症,其中有以九针应九变的“九刺”。另根据病变部位的深浅、大小等不同,提出了刺浅、刺深和发针多少以及运用不同的针刺角度,以适应十二经的各种病症的“十二刺”。“五刺”是针对五脏有关病变而提出的。“三刺”是指毫针刺入皮肤后,分浅中深等三种不同深度的分层刺法,后世发展为烧山火、透天凉等综合补泻法。《...

阅读全文
应灸七十症•遗溺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15 | 11 阅读

遗溺者,由于中气虚衰,不能摄固所致。老年下元不足,孩提脬气未固多有之。总当灸其三阴。若小便频数者灸大敦,小儿遗尿者灸气海。三阴(见痿症。)大敦(见尸厥。)气海(见劳伤。)...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