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回回豆" 的结果

找到 12 条相关结果

回回豆常见病害防治
中药种贮 | admin | 2025-05-19 | 11 阅读

茎腐病  发病特征:危害回回豆茎基部及茎蔓。被害茎部初现椭圆形褐色病斑,绕茎扩展,终致茎段坏死,呈灰褐色至灰白色枯死,其上部托叶及小叶亦渐枯萎。后期枯死茎段表面散生小黑粒病征。 发病规律: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菜豆壳球孢菌。病原及发病特点与豇豆茎腐病相同。 防治方法:(1)本病可结合防治回回豆炭疽病一道进行,一般无需单独防治。(2)在以本病为主的田块,还可喷施40%600倍液复活一号或70%代森锰锌...

阅读全文
马思答吉汤
中药方剂(M-R) | admin | 2025-04-23 | 11 阅读

《饮膳正要》卷一:马思答吉汤 名称: 马思答吉汤 处方: 羊肉1脚子(草果5个,官桂2钱,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 功能主治: 补益、温中、顺气。主 用法用量: 上药一同熬成汤,滤净,下熟回回豆子2合,香粳米1升,马思答吉1钱,盐少许,调和匀,下事件肉、芫荽汁。 ...

阅读全文
回回豆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26 | 10 阅读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遗》:主消渴。勿与盐煮食之。 ②《五杂俎》:能解面毒。 备注 种子可供食用。 摘录 《*辞典》...

阅读全文
回回豆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9 | 9 阅读

《中药大辞典》:回回豆 出处: 《饮膳正要》 实际拼音: Huí Huí Dòu 别名: 胡豆(《本草拾遗》),回鹘豆(《契丹国志》),那合豆(《救荒本草》)。鹰嘴豆、鸡豆(《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 来源: 为豆科植物鹰嘴豆的种子。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有分枝,具白色腺毛,高25~50厘米。托叶有几个长牙齿;羽状复叶,小叶9~15枚,对生或互生,阔卵形或矩形,有...

阅读全文
八儿不汤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7 | 9 阅读

《饮膳正要》卷一:八儿不汤 名称: 八儿不汤 处方: 羊肉1脚子(卸成事件),草果5个,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萝卜2个。 功能主治: 补中下气,宽胸膈。主 用法用量: 原书注:八儿不汤系西天(天竺)茶饭名;色数大,即骰子般大小。 ...

阅读全文
荤素羹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08 | 9 阅读

《饮膳正要》卷一:荤素羹 名称: 荤素羹 处方: 羊肉1脚子(卸成事件),草果5个,回回豆子半斤(捣碎,去皮)。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主 用法用量: 上药同熬成汤,滤净,豆粉3斤,作片粉,精羊肉切条道乞马,山药1斤,糟姜2块,瓜齑1块,乳饼1个,胡萝卜10个,蘑菇半斤,生姜4两,各切,鸡子10个,打煎饼,切,用麻泥1斤,杏泥半斤,同炒,葱、盐、醋调和。 ...

阅读全文
常见米谷性味及功效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3 | 8 阅读

稻米  味甘苦,平,无毒。主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不可多食。即糯米也。(苏门者为上,酿酒者多用。) 粳米  味甘苦,平,无毒。主益气,止烦,止泄,和胃气,长肌肉。即今有数种。(香粳米,匾子米、雪里白,香子米。)香味尤胜。诸粳米捣碎,取其圆净者,为圆米,亦作渴米。 粟米  味咸,微寒,无毒。主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陈者良,治胃中热,消渴,利小便,止痢。唐本草注云∶粟类多种,颗粒细如粱米,捣细...

阅读全文
神黄豆的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 | admin | 2025-05-21 | 8 阅读

神黄豆又名回回豆。载《本经逢原》。系豆科植物神黄豆Cassia agnis(de Wit)Brenan的果实。 【炮制方法】《本草纲目拾遗》:“去其黑壳,碾末。”现行,取原药材,剥去果壳,取种予,晒干。用时捣碎。 【饮片性状】为长圆柱形。一端可见果柄,表面黑褐色,有明显的节,内藏多数种子。嫩者内果皮发油呈黑色,种子不饱满,不能分节剥成单粒。成熟者,内果皮灰绿色,种子饱满,可以分节剥成单粒。每单粒...

阅读全文
黄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08 | 8 阅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黄汤 名称: 黄汤 处方: 绵黄、陈皮(去白),各半两。 炮制: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年高老人大便秘涩。 秘甚者不过两服愈,常服即无秘涩之患。此药不冷不燥,其效如神。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用大麻仁一合,烂研,以水投取浆一盏,滤去滓,于银、石器内煎,候有乳起,即入白蜜一大匙,再煎令沸,调药末,空心,食前服。 《饮膳正要》卷一:黄汤 名称...

阅读全文
神黄豆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4-30 | 7 阅读

《中药大辞典》:神黄豆 出处: 《本经逢原》 实际拼音: Shén Huánɡ Dòu 别名: 回回豆(《药材学》)。 来源: 为豆科植物节果决明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后摘下,晒干。 原形态: 乔木。嫩枝有丝毛。双数羽状复叶,对生;叶柄和叶轴无腺体;小叶6~12对,薄革质,椭圆状矩圆形,长1.5~3.5匣米,宽1~1.5厘米,先端浑圆或凹入,上面秃净,下面被毛。伞形花序顶生,长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