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四气调神大论" 的结果

找到 132 条相关结果

合于道者方度百年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31 | 25 阅读

《素问》一卷“女七男八”等论述告诉我们,生命是一个定数,受制于天数,能否“尽终天年”,根基和关键在于“合于道”,把养生作为生活之道。若“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就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若“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就会“半百而衰也”。用民谚来说,就是“种瓜得瓜,种...

阅读全文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秋养生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6 | 25 阅读

大暑之后,时序到了立秋。秋是肃杀的季节,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这时太阳黄经为135度。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热逐渐下降。有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即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纬度、海拔高度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凉爽的秋季的。从其气候特点看,立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中的暑天养生与防病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4 | 24 阅读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夏令三伏,自然界烈日炎炎,阳气旺盛,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机体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腠理开泄,汗液增多,加上暑气逼人,常常导致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匮乏的夏令生理特征,此时更应注意机体的调摄和保健,正确把握夏季酷暑时机,注意未病先防、冬病夏治则能达到...

阅读全文
夏季调摄重在“心”,三个穴位可“祛湿”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1 | 23 阅读

天地万物都遵循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人想健康长寿,就要应天顺时。一年四季,寒来暑往,炎炎夏季,是自然界阳气最盛的季节,人体则新陈代谢旺盛,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 孟夏防病 仲夏防雨 季夏防暑 夏季分三个阶段,即:孟夏、仲夏、季夏。如果按公历,孟夏大概是5月,仲夏是6月,季夏是7月。 孟夏时节,...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里的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1 | 23 阅读

养生”在古代也称“摄生”,就是通过对身体的保养,以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早在两千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许多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让我们来看看《黄帝内经》中的健康智慧吧。 《黄帝内经》是一部什么书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成书大约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它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内经》的作者不是出自一人之手,是集体之作,经整理而成,个别篇章是后世补上去的。古人假托是...

阅读全文
冬季养生讲究“藏”“御”“养”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9 | 22 阅读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早有详细论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段文字的意思可归纳总结为三点,即闭藏、御寒、养肾。 闭藏 1、顺应自然,天人相应 冬季天寒地冻,朔风凛冽,草木凋零,昆虫蛰伏,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处于冬眠状态,是万物收藏之季。...

阅读全文
顺天随时是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9 | 22 阅读

阴阳的协调与平衡是养生的基础,而保守和维护人体阴阳的平衡与协调,就不能不考虑四时节气变换所引起的外在阴阳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于人体阴阳的影响。《黄帝内经》曰:“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灵枢·本神》)这样,顺天随时就成为养生的基本原则。 《周易》卦象中的十二月养生 在六十四卦中,有反映阴阳消长的十二辟卦,又名十二消息卦、十二月卦、候卦。辟...

阅读全文
天寒地冻养生五注意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7 | 22 阅读

冬天是一年四季中最为寒冷的季节,朔风凛冽,草木凋零,阳气潜匿,阴气盛极,自然界的蛰虫伏藏,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作为与天相应的人来讲,养生保健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重视精神调摄 冬季,寒气主令,万物闭藏,一派阴盛寒冷之象。根据这一气候特点,冬季精神调摄,主要是藏神,以使志伏。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拆,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

阅读全文
冬藏养生与防病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8 | 21 阅读

张洪洲,男,75岁,大学文化,是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第一任院长、主任中医师。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河北省第二届名中医、河北省中医学会会员、中西结合基础委员会委员、省中西结合骨质疏松委员会委员,河北中医杂志特约编辑、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编委,省级重点脑病专科学科带头人,行医50多年,先后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课题4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

阅读全文
治未病文化中的民族精神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4 | 21 阅读

治未病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最早明确表述于《黄帝内经》,经历代医家弘扬阐发,时至今日仍卓然于世。治未病不但是独放异彩的医学精华,更是中华文化核心精神的集中体现,其所内蕴的仁德、中和、天道以及忧患意识等中华文化核心精神,与其健康维护、疾病防治的理念和技术一样,在中华民族致力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下,对于民族精神的建构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尊生护生的仁德文化精神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圣人不治已病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