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和胃饮" 的结果

找到 30 条相关结果

和胃饮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3 | 15 阅读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和胃饮 名称: 和胃饮 处方: 陈皮1钱半,厚朴1钱半,干姜(炮)1-2钱,炙甘草1钱。 功能主治: 寒湿伤脾,霍乱吐泻,及痰饮水气,胃脘不清,呕恶胀满,腹痛等证。孕妇胃寒气实,胎气上逼者。 用法用量: 此即平胃散之变方也。凡呕吐等症,多有胃气虚者,一闻苍术之气亦能动呕,故以干姜代之。 此方凡藿香、木香、丁香、茯苓、半夏、扁豆、砂仁、泽泻之类,皆可随宜增用之;...

阅读全文
痘疮下论列方(六十八)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28 | 11 阅读

保元汤(痘一) 调元汤(痘二)十全大补汤(补二十) 调中汤(小三)五福饮(新补六) 五味异功散(补四)养中煎(新热四) 七福饮(新补七)六味异功煎(新热七) 温胃饮(新热五)三阴煎(新补十一) 九味异功煎(新因二二)胃关煎(新热九) 五阴煎(新补十三)六味回阳饮(新热二) 佐关煎(新热十)理中汤(热一) 七味白术散(小七)六气煎(新因二一) 理阴煎(新热三)人参白术散(小七) 六物煎(新因二十)四...

阅读全文
郁证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20 | 11 阅读

经义《六元正纪大论》帝曰∶五运之气,亦复岁乎?岐伯曰∶郁极乃发,待时而作也。帝曰∶郁之甚者,治之奈何?岐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达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泄之。王太仆曰∶木郁达之,谓吐之令其调达。火郁发之,谓汗之令其疏散。土郁夺之,谓下之令无壅碍。金郁泄之,谓渗泄解表利小便也。水郁折之,谓抑之制其冲逆也。滑氏曰∶木性本条达,火性本发扬,土性本冲和,金性本整肃...

阅读全文
小儿下论列方(三十七)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18 | 11 阅读

理中汤(热一) 理中丸(同上) 十全大补汤(补二十) 养中煎(新热四) 温胃饮(新热五) 六味地黄丸(补百二十) 理阴煎(新热三) 胃关煎(新热九) 八味地黄丸(补一二一) 四君子汤(补一) 五君子煎(新热六) 加减八味丸(补一二二) 六君子煎(补五) 归脾汤(补三二) 补中益气汤(补三十) 八珍汤(补十九) 白术散(和三十) 人参养营汤(补二一) 生脉散(补五六) 逍遥散(补九二) 人参养胃汤(...

阅读全文
小儿上论列方(二十五)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6-09 | 10 阅读

四君子汤(补一) 五君子煎(新热六)五味异功散(补四) 六君子汤(补五)团参散(小十) 六味异功煎(新热七)四物汤(补八) 五物煎(新因三)金水六君煎(新和一) 五福饮(新补六)理中汤(热一) 人参理中汤(热一)七福饮(新补七) 温胃饮(新热五)四味回阳饮(新热一) 胃关煎(新热九)理阴煎(新热二) 六味回阳饮(新热二)独参汤(补三五) 生脉散(补五六)六味地黄丸(补百二十) 养中煎(新热四)茯神...

阅读全文
腹痛(五十一)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21 | 10 阅读

治腹痛证当以可按拒按,及宜饱宜饥,辩其虚实,不得谓痛无补法,而悉行消伐也。又当因脉因证,辩其寒热,不得妄用寒凉也。大都寒滞者十居八九,热郁者间或有之,若虚不知补而寒因寒用,则害莫甚矣。初见发热,痘疮未出,别无寒滞食滞而腹满腹痛者,此必起发不透,痘毒内攻而然,宜解表疏里,以化毒汤加紫苏、浓朴之类主之,或五积散加木香亦可。若大便不远,腹胀而作痛者,桂枝大黄汤酌宜用之。寒气犯胃,或食生冷而呕恶吐泻,腹无...

阅读全文
瘟疫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16 | 10 阅读

经义《阴阳应象大论》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热论篇》帝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

阅读全文
柴胡和胃饮治慢性胃炎,溃疡病
消化系统偏方秘方 | admin | 2025-05-13 | 10 阅读

组成及用法:柴胡、焦山楂、花粉、郁金、元胡各12克,法半夏、黄芩、陈皮各9克,茯苓24克,泡参15克,生姜、甘草各6克,大枣5枚。 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慢性胃炎,溃疡病。 解析:伏热犯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不惟默默不欲饮食而喜呕,更常致肝胃气滞而上腹饱胀疼痛。其证胃脘胀痛,食少欲呕,口苦或酸腐嗳气上泛,有寒热感,舌苔厚腻,脉弦滑。本有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者常因外感寒热或内伤积食而加重...

阅读全文
饮食门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30 | 9 阅读

经义《平人气象论》曰∶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营卫生会篇》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五味篇》曰;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平人绝谷篇》曰∶肠胃之中常留谷二斗,水一斗五...

阅读全文
泄泻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23 | 9 阅读

经义《金匮真言论》曰∶长夏善病洞泄寒中。《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 胀。湿胜则濡泄。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藏气法时论》曰∶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百病始生篇》曰∶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多热则溏出糜。《举痛论》曰∶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