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口罩" 的结果

找到 163 条相关结果

冬季养生从避寒开始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7 | 31 阅读

现已是冬至节气,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至。数九开始,寒气逼人,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不便,尤其是老年人,稍不注意便会受到寒气的侵袭,常会引起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所以冬季要注意保暖,养生要从“避寒”开始。 《黄帝内经》上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逆之则伤肾”。其中“早卧晚起”为了防寒,“必待日光”为了散寒,“去寒就温”为了驱寒,“无泄皮肤”为了御寒。现代人的生活...

阅读全文
霜降时节重养肤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3 | 26 阅读

今天是霜降节气。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气肃而凝,露结为霜”是霜降节气的命名由来,“霜降”的意思是天气渐冷,开始出现白露,节气特点以北方较为明显,而南方要错后半个月左右,“霜降”之时,日平均气温要下降4°C~6°C,这样的天气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尤其是好发中风、感冒、哮喘等。 霜降预示冬季即将来临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八个节气,从此天气渐冷,开始降霜,在北方霜降后早晚温差可达10°C~15°...

阅读全文
痰湿体质人群的四季养生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1 | 23 阅读

痰湿体质的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好,四季均可采取自己习惯的健康生活习惯。 春季万物复苏,天气转暖,痰湿体质的人以调畅情志精神为主,应当保持积极的心态,尝试领导组织一些户外运动,培养自己的组织领导才能。春季昼夜温差较大,应注意保暖,避免不慎感寒,衣着宜上薄下厚,遇大风天气应戴上口罩,避免感染流行性疾病。春季应当多吃绿色蔬菜,适当减轻体重。 夏季痰湿体质之人多难耐炎热,出汗过多时应注意补充水分,切莫贪...

阅读全文
安度寒冬宜“八暖”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0 | 23 阅读

又一股强冷空气来袭,若疏忽自我养生保健,极易引发多种疾病而影响健康。因此,要想平安度过严冬,必须注意做到“八暖”。头暖 中医认为,头为一身之主宰,诸阳所会,百脉相通,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汇聚于头部。头部受到冷风吹袭,很容易使阳气从头部散发掉,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病,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还易发生高血压危象、急性心梗、中风等而祸及生命。因此,冬天一定要注重头部保暖,...

阅读全文
预防春季过敏要注意七点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30 | 22 阅读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的确,春归大地之后,阳光和煦,暖风轻拂,空气清新,枝条吐绿,芳草茵翠,鲜花斗艳,百鸟争鸣……无人不想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外出游乐,饱览大自然绮丽的风光。 然而,不少人春游归来之后,常会发生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咽干、咳嗽、气喘等身体不适的表现,有的以为是受风了或着凉了,赶紧服用感冒药,但症状不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感到苦不堪言,不知所措。其实,这些人出现的上呼吸道种种...

阅读全文
面神经麻痹电针疗法
电针 | admin | 2025-05-27 | 22 阅读

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麻痹。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为临床特征,多见于20-40岁的男性,常为急性发病,与季节气候无明显关系。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头面阳明脉络,使颜面一侧营卫不和,气血痹阻,面部经脉失于濡养,肌肉弛缓不收。其风邪有内、外之别,外风与内风之间相互影响,使病情错综复杂。本病病位在脑,与肝、肾密切...

阅读全文
天寒地冻养生五注意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7 | 22 阅读

冬天是一年四季中最为寒冷的季节,朔风凛冽,草木凋零,阳气潜匿,阴气盛极,自然界的蛰虫伏藏,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作为与天相应的人来讲,养生保健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重视精神调摄 冬季,寒气主令,万物闭藏,一派阴盛寒冷之象。根据这一气候特点,冬季精神调摄,主要是藏神,以使志伏。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拆,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

阅读全文
秋天到鼻炎闹 莫把鼻炎当感冒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31 | 21 阅读

俗话说,“秋天到,鼻炎闹”,秋季是鼻炎的高发季。专家介绍,最近由于气温下降,鼻炎患者日渐增多,大家应重视这个“毛病”,别把鼻炎当感冒,做好防控措施。 鼻炎与感冒的区别 过敏性鼻炎是“小毛病,大危害”,由于初期症状轻微,与感冒相似,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以下方法可将两种疾病区分:感冒通常会伴有喉咙痛、咳嗽等,严重的还会发烧、头痛、全身酸痛。而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是阵发性打喷嚏、流鼻涕、鼻痒、鼻塞,还可...

阅读全文
霜降过后的六个中医养生智慧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2 | 21 阅读

霜降节气的到来告诉我们,深秋已到,在此时节怎样养生保健,让自己能够健康快乐地工作生活?针对这些问题,中医学蕴含着丰富的养生保健智慧,秋季以收为主,大自然中阳气渐降,阴气渐升,温度、湿度变化急剧,故中医特别在意“秋养”。千百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秋季尤其是深秋季节,谨遵“秋养”古训,就能极大减少秋冬季传染病的发生。 深秋之季怎么养?下面为您介绍六个养生智慧。 智慧一:防秋燥 霜降过后,大部分地...

阅读全文
寒冬已尽春伊始 春季养生养“生气”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1 | 21 阅读

数九寒冬将尽,盈盈春意正来。从上一年的冬至开始为“一九”,直到早春三月“九九”结束,数九的日子漫长却又充满期待。“九九消寒图”是消磨寒冬的好法子,用以描红的“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各有九笔,共八十一画,待一笔一划写完,刚好迎来了春季。不论身处严冬还是人生低谷,尤需珍重潜“藏”,耐心等待春风“生”暖,正是中医讲的冬藏、春生的养生之道。如今春风可待,“生气”当养。 “生气”之意 养生两...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