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反治法" 的结果

找到 8 条相关结果

寒因寒用
治则治法 | admin | 2025-05-19 | 17 阅读

【寒因寒用】反治法之一。指治疗内真热而外假寒的方法。病的实质是真热,而表现出假寒的现象,亦即内真热而外假寒,须用寒凉药治疗。例如病人身大热,口大渴,大汗出,脉洪大,四肢逆冷。其中四肢逆冷是假寒,余证是真热,用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炙甘草)煎汤热服。因寒是假象,而热是病的实质,故仍须用寒药来解决。以上二条,《素问.至真要大论》原作“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后人与“寒因寒用”、“通因通用”联系起...

阅读全文
金庸武侠中的四大名医
医药诗词 | admin | 2025-05-24 | 15 阅读

妙术神针马丹阳 初习中医之时,将《马丹阳星十二穴主治杂病歌》中“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消心腹痛,善治胃中寒”的口诀读得精熟。方知《射雕英雄传》中的丹阳子马钰真有其人,此丹阳亦彼丹阳也。 据史书记载,马丹阳,名钰,道号丹阳子,南宋末年人。他与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灵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七人俱学道于终南山全真教创祖师重阳真人门下,列全真七子之首,并于王重阳...

阅读全文
塞因塞用
治则治法 | admin | 2025-05-19 | 15 阅读

【塞因塞用】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反治法之一。指用补益药治阻塞假象的方法。例如患者胸脘痞满,时胀时减,喜用手按摩,得热就感到舒服,食欲不振,有时呕吐,同时有舌质淡、脉虚大,就知道这种痞闷并非实证,而是脾胃虚弱引起的,可用六君子汤去甘草(党参、白朮、茯苓、半夏、陈皮)治疗。...

阅读全文
甚者从之
治则治法 | admin | 2025-05-17 | 15 阅读

【甚者从之】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甚,是指复杂难以辨认而严重之证。如热极似寒(内真热而外假寒),或寒极似热(内真寒而外假热),应顺从假寒,假热的假象,采用一股称为“从治”的“反治法”。...

阅读全文
李中梓治病趣闻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17 | 15 阅读

李中梓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学家。一次,一人患伤寒,病逾5日,泄泻不止,心中烦乱不安,两目上视,遍服各种止泻药皆不见效。病家请李中梓诊治。李中梓诊脉后说,患者寸、关、尺三部脉沉数,切按其腹,有结粪,用大黄、厚朴、枳实3味药治疗,且大黄量加倍使用。患者服泻药后,连续拉了2次,慢慢地泄泻便止住了,心中烦乱也渐渐消失。患者腹泻,医生止泻,这是理所当然的,为什么李中梓反而用泻药呢? 原来,这种奇特的治法在中...

阅读全文
热因热用
治则治法 | admin | 2025-05-08 | 13 阅读

【热因热用】反治法之一。指治疗内真寒而外假热的方法。病的实质是真寒,而表现出假热的现象,亦即内真寒而外假热,须用温热药治疗。例如病人四肢逆冷,下利清谷,脉沉细,面颊浮红,烦燥,口渴欲冷饮(使之饮又不欲饮)。其中四肢逆冷,下利清谷,脉沉细是真寒;面颊浮红,烦燥,口渴欲冷饮是假热。须用白通汤(葱白、干姜、附子)煎成冷服。因为热是假象,而寒是病的实质,故须用热药来解决。...

阅读全文
通因通用
治则治法 | admin | 2025-05-06 | 13 阅读

【通因通用】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反治法之一。指用通利药治通利病症的方法。例如饮食积滞在内,胸脘痞闷,腹中胀痛,不思饮食,大使泄泻,须攻逐积滞,可用枳实导滞丸(枳实、大黄、黄苓、黄连、神曲、白朮、茯苓、泽泻)治疗。...

阅读全文
反治
治则治法 | admin | 2025-05-16 | 10 阅读

【反治】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是当疾病出现假象,或大寒证、大热证用正治法发生格拒(对抗)现象时所使用的治法。例如:病属于真寒假热,若按正治法投以温热药治其真寒,往往会出现格拒现象,服药后立即吐出,药物不能产生治疗作用。在这样情况下,应采用反治法,一种是仍用原来的温热药,煎成后候冷服下,或原来的寒凉药煎成后乘热服;另一种是在原来温热药中加入少许寒凉药,或寒凉药中加少许温热药作为“反佐”(即用与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