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反寒" 的结果

找到 37 条相关结果

四时不正之气
病因病机 | admin | 2025-05-15 | 19 阅读

【四时不正之气】泛指四季不正常的气候,如冬天应寒而反暖,春天应暖而反寒等。它对生物生长发育是不利的。当人体不能适应这些气候时,就可能引起疾病。...

阅读全文
六 五脏泻方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 admin | 2025-05-28 | 17 阅读

陶曰:又有泻方五首,以救诸病误治,致生变乱者也 泻肝汤 救误用吐法,其人神气素虚,有痰澼发动呕吐不止,惊烦不宁方: 枳实(熬) 芍药 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 旋覆花 竹叶(各三两,一方有生姜) 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 泻心汤 救误用清下,其人阳气素实,外邪乘虚陷入,致心下痞满,食不下,利反不止,雷鸣腹痛方: 黄连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干姜(各三两,一方有大枣) 上方五味,...

阅读全文
刺疟—《黄帝内经·素问》第三十六篇
黄帝内经·素问 | admin | 2025-05-31 | 16 阅读

[主内容] 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暍暍然,热止汗出,难已,刺郄中出血。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亻亦),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刺足少阳。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刺足阳明跗上。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之。足太阴之疟,令人呕吐甚,多寒热,热多寒...

阅读全文
感冒梅花针疗法
梅花针 | admin | 2025-05-15 | 16 阅读

感冒,属于中医“伤寒”和“温病”范畴。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中医认为本病是感受风寒或风热,以及挟湿、挟暑等所致。 六淫病邪风寒暑湿燥火均可为感冒的病因,因风为六气之首,“百病之长”,故风为感冒的主因。六淫侵袭有当令之时气和非时之气。由于气候突变,温差增大,感受当令之气,如春季受风,夏季受热,秋季受燥,冬季受寒等病邪而感冒;再就是气候反常,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

阅读全文
标幽赋(杨氏注解)
针灸大成 | admin | 2025-05-21 | 15 阅读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劫病之功,莫捷于针灸。故《素问》诸书,为之首载,缓、和、扁、华,俱以此称神医。盖一针中穴,病者应手而起,诚医家之所先也。近世此科几于绝传,良为可叹!经云:『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砭石者,不可与言至巧。』此之谓也。又语云:『一针、二灸、三服药。』则针灸为妙用可知。业医者,奈之何不亟讲乎?     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余心。     夫人身十二经,三...

阅读全文
春季反寒老人如何应对皮肤瘙痒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5 | 15 阅读

春季也是皮炎多发的季节,建议到医院查明病因,不能自行乱用止痒药,因为很多止痒药水都含有一定量的酒精及收敛干燥的成分,用得越多,皮肤越干燥,瘙痒更严重。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一般以门诊治疗为主。当瘙痒难以忍受时,可以适当吃一些抗过敏药。日常生活中纠正皮肤干燥是治疗的根本,所以家庭护理尤其重要。老年人的衣服和床褥应该保持柔软清洁,最好使用棉质的物料。老年人洗澡建议使用温水,以38℃为宜,时间不要过长,尽量...

阅读全文
先哲格言
医门法律 | admin | 2025-06-09 | 14 阅读

大凡物理有常有变,运气所主者,常也;异于所主者,皆变也。常则如本气,变则无所不至,而各有所占,故其候有从逆淫郁胜复太过不及之变,其法皆不同。若厥阴用事,多风而草木荣茂,此之谓从。天气明洁,燥而无风,此之谓逆。太虚埃昏,流水不冰,此之谓淫。大风折木,云物混扰,此之谓郁。山泽焦枯,草木凋落,此之谓胜。大暑燔燎,螟蝗为灾,此之谓复。山崩地震,埃昏时作,此之谓太过。阴森无时,重云昼昏,此之谓不及。随其所变...

阅读全文
佛教对中医药学的认识与丰富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31 | 14 阅读

中国历史上佛教中的医学认识,很早就影响了中医。隋代传入我国的《维摩诘经》,是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的一部佛经,不论是作为中国佛教代表的禅宗,还是成为佛教当代主流,《维摩诘经》中的“心净则佛土净”及“亦入世亦出世”“在入世中出世”的思想,都是其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经典依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贯穿于整部《维摩诘经》的一条主线——“不二法门”,更是整个中国佛教的方法论依据。禅宗宝典《六祖坛经》核心思想大多...

阅读全文
针灸直指·刺疟论
针灸大成 | admin | 2025-05-14 | 13 阅读

黄帝问曰:『刺疟奈何?』 歧伯对曰:『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暍暍然,热止汗出。难已,刺郄中出血①。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筩,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刺足少阳②。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刺足阳明跗上③。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之④。足少阴之疟...

阅读全文
甘草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4 | 13 阅读

《伤寒论》:甘草汤 名称: 甘草汤 别名: 温液汤(《千金翼方》卷十五)。 处方: 甘草6克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治少阴咽痛,兼治舌肿。 用法用量: 上一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50毫升,一日二次。 《圣济总录》卷一○三:甘草汤 名称: 甘草汤 处方: 甘草(炙)1两,地骨皮5两,荠苨5两,葛根(锉)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