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十四经脉" 的结果

找到 17 条相关结果

经络穴位图的传承印迹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6-03 | 19 阅读

《环中图》中的十二经脉图(之一),引自《中国针灸史图鉴》 元代滑寿《十四经发挥》中的经脉图(之一),引自《十四经发挥》 临床经典读本版。 针灸学中的经络循行、腧穴定位和人体的体表形态、内脏定位等密切相关。准确表示出腧穴体表定位、腧穴与经络关系、经络循行规律,实现经络、腧穴内涵的可视化,十分关键。对此,古代医家发明了各种针灸图谱,以便增强直观印象,加强针灸教学培训和临床操作的准确性。针灸图...

阅读全文
药物贴敷的中医理论原理
药物贴敷 | admin | 2025-06-03 | 17 阅读

1.整体观念的指导作用 整体观念就是人体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整体观念贯穿于中医生理、病理、辨证治疗整个过程之中,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的机能活动,人体在结构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并且和外界自然环境关系密切,自然环境影响改...

阅读全文
陆游医事四则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6-02 | 14 阅读

1.陆游养生到乡村 陆游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注重养生保健的人。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他竟享年85岁,而且背不驼、腿不颤、耳不聋、眼不花,身体结实,有时还能上山砍柴挑着回来。陆游能获得如此高寿,与他的养生有道是分不开的。 “昨夕风掀屋,今朝雨淋墙,虽知柴米贵,不废野歌长”。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陆游乐观豁达的胸怀:尽管屋上的瓦被狂风掀掉,墙壁被大雨淋湿将要倒塌,家中揭不开锅盖,可是他没...

阅读全文
腹部的腧穴分布、功用及主治
腹针 | admin | 2025-05-14 | 14 阅读

腹部是人体的一个重要部位,不仅集中了人体许多重要的脏器,人体经脉系统在腹部也有着很广泛的分布。人体十四经脉中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及足少阳胆经循行都经过腹部。同时,腹部也分布了很多人体重要的腧穴,穴位往往可作为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点,这也使得腹部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腹部取穴时,以任脉为纵轴坐标,以胸骨柄、肚脐、耻骨联合上缘为标志点进行取穴。一般上腹部的...

阅读全文
中医推拿之经络与腧穴
推拿基础 | admin | 2025-05-10 | 14 阅读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总结、积累、归纳、升华而成的系统理论,对指导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经络具有沟通上下表里、联系脏腑器官与通行气血的功能。《内经》认为: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外络肢节”,具有“行气血而营阴阳,儒筋骨,利骨节”的生理功能。《内经》又认为:邪气侵袭人体,“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才舍于孙脉;留而不去,才舍于络脉;留而不去,才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

阅读全文
络穴
经络腧穴 | admin | 2025-06-05 | 13 阅读

【络穴】全身十五脉络各有一个穴位与经脉相联络。其中包括十四经脉发出的十四条络脉的穴位,和由脾脏分出的一条络脉的穴位,共十五个络穴。即:手太阴络(手太阴之别)--列缺穴;手少阴络(手少阴之别)--通里穴;手厥阴络(手心主之别)--内关穴;手太阳络(手太阳之别)--支正穴;手阳明络(手阳明之别)--偏历穴;手少阳络(手少阳之别)--外关穴;足太阴络(足太阴之别)--公孙穴;足少阴络(足少阴之别)--大...

阅读全文
十四经脉长短尺寸
针灸大成 | admin | 2025-05-26 | 13 阅读

手之六阳经脉,从手至头,长五尺,共计五六合三丈。 手之六阴经脉,从胸走手,长三尺五寸,共计三六一丈八尺,五六合三尺,合二丈一尺。 足之六阳经脉,从头走至足,长八尺,共计六八四丈八尺。 足之六阴经脉,从足走入腹中,长六尺五寸,共计六六三十六,五六当三尺,合三丈九尺。 督脉、任脉,各长四尺五寸,共合九尺。 两跷脉,从足至目,各长七尺五寸,共合一丈五尺。 十四脉部,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气之大经隧也。...

阅读全文
杨上善与《黄帝内经明堂》、《黄帝内经太素》
名家名著 | admin | 2025-04-29 | 13 阅读

【生平】 杨上善为隋唐期间著名医家(约公元575~公元670年),在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6年)任太医侍御,唐显庆时(公元656~660年)转任通直郎,守太子文学,精于医术,诊疗出奇, 能起沉疴。但其籍贯、生卒年月等正史无传。 【著作与成就】 杨上善根据《八十一难经》、《扁鹊灸经》、《秦承祖明堂》、《明堂经》、《曹氏灸经》等医著,对《黄帝内经》作了注释,编著成《黄帝内经太素》,是现存最早注释...

阅读全文
哪些穴位按摩有助于减肥
中医减肥 | admin | 2025-05-29 | 12 阅读

人体有十四经脉、三百六十五络,气血在其中行运全身,选择合理的按摩方法,在穴位上进行推拿,能够升阳降阴,振奋经络之气,疏通全身穴道,可防止气血瘀滞,活血行气,化痰散结,对体质强壮的肥胖人有较好疗效。 揉睛明20—30次,摩眼眶(从睛明穴向下,沿眼围摩)10圈;按印堂30次,揉太阳20—30次,分推前额10一20遍;推迎香(沿鼻两侧上推)10一20次;揉耳捏耳30一40次,推听宫(中指在耳前,食指在耳...

阅读全文
滑寿弃儒从医服务民间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16 | 12 阅读

医道的魅力往往会促使人们主动把医德和医术精炼为德艺双馨,同时高尚的医德和精妙的医术又会反过来滋养医家淡泊明志,以更加豁达的境界去济世苍生。元末明初著名医家滑寿(字伯仁,自号樱宁生),从放弃科举之路转为研习医道的那一刻开始,便执着信仰,不为名利所动,终生游走于民间治病活人,留下了厚重的人生轨迹。 滑寿的祖籍在河南襄城,他的祖父和父亲因为在江南做官,便迁居到仪真(今江苏仪征),后来徙居于余姚(今浙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