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十五络" 的结果

找到 94 条相关结果

头针疗法的起源和发展
头针 | admin | 2025-05-31 | 24 阅读

头针疗法,又称头皮针疗法,简称头针。它是在中国传统针灸学基础上,结合大脑皮质功能定位的原埋及生物物全息理论规律的基础上形成,通过针刺等方法刺激头部特定区域和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早在2000多年前,古代医家已在经络理论上认识到头部的重要性,认为“头为精明之府”。《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中记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素问·气穴论篇》中就提到:“头上五行行...

阅读全文
十五络
经络腧穴 | admin | 2025-06-05 | 21 阅读

十五络】全身最大的络脉共十五条,即十四经各有一条络脉,再加上“脾之大络”,故称。...

阅读全文
穴位按摩简单寻穴法
针灸常识 | admin | 2025-05-28 | 21 阅读

现在书刊、报纸上介绍了很多行之有效的中医经络穴位保健法,但要真正做起来,许多朋友都会觉得不知从何入手。最大的困难,还是怕找不准穴位。 中医经络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七百多个传统穴位。非专业人士很难记住如此多的穴位,更别说找准位置了。 穴位都找不到,又何谈保健呢?其实找穴位并非我们想象的那般困难,因为穴位好比我们身体的报警器,如果我们生病了,经络、脏腑出现了...

阅读全文
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腧穴 | admin | 2025-05-28 | 18 阅读

联络脏腑、沟通表里 《灵枢·海论》指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保持相对的协调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经络中的经脉、经别与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联系了人体各脏腑组织;经筋、皮部联系了肢体筋肉皮肤,加之细小的浮络和孙络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运行气血、濡养...

阅读全文
辽宁彭氏眼针学术流派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4 | 18 阅读

辽宁彭氏眼针疗法是在眼眶内外特定腧穴进行针刺而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微针疗法,是针灸术的一部分,是我国已故著名老中医彭静山教授经过20余年潜心研究,在国内针灸临床首创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脑血栓后肢体障碍、腰椎间盘脱出症及改善心脏病患者的胸闷、气短症状疗效十分显著。 彭氏眼针理论基础核心 辽宁彭氏眼针疗法以五轮八廓八卦学说为指导思想,以眼与脏腑经络密切关系为依据,并于临床中不断实...

阅读全文
眼目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4 | 17 阅读

左寸脉洪数。心火炎上也。关弦而洪。肝火盛也。右寸关俱弦洪。肝木夹相火之势。而来侮所不胜之金。而制己所胜之土也。夫天运拂经。则两曜薄蚀。人身违和。则两目眵昏。是眼目之在人。犹日月之丽天。明则其常。而昏则其变也。一身之中。惟目最贵重。脏腑之精华萃焉。血脉之宗会系焉。东垣曰。按阴阳应象论云。诸脉皆属于目。又曰。目得血而能视。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睛。血之...

阅读全文
阴阳大论
黄帝内经太素 | admin | 2025-05-21 | 17 阅读

①“阴阳大论”,萧本原缺。今据仁和寺本补。平按:此篇自“伤肿”上残脱,篇目亦不可考。故自“黄帝曰”以下至“痛形”,谨依《素问》卷二第五《阴阳应象大论》补入。自“伤肿”以下至末,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见《甲乙经》卷六第七,惟编次小异。编者按:此篇萧本原缺篇名及自篇首至“伤肿”一段,今自仁和寺本补齐。凡增补部分均以今本《素问》、《甲乙经》校勘,并依萧氏体例记于“编者按”之后。黄帝问于岐伯曰:阴阳...

阅读全文
眼针技术的祖国医学理论原理
眼针 | admin | 2025-06-02 | 16 阅读

历代医家用来阐述眼与脏腑相互关系,并指导诊治眼病的两种学说(五轮、八廓),分别由五行、八卦说衍化而来。五轮指风轮、气轮、肉轮、血轮、水轮,是将眼划分为五个部位,分属于不同的脏腑,从而把眼局部与脏腑统一成为一个整体,用以说明眼的生理、病理现象,指导眼病的辨证论治。八廓是将白睛按八卦的部位划为八个不同的方位,而后各隶属于六腑、心包和命门。当眼睛发病时,可通过观察白睛呈现的血脉丝络的方位及其色泽、粗细...

阅读全文
大络
经络腧穴 | admin | 2025-05-27 | 16 阅读

【大络】即全身最大的络脉,一称“经隧”。其中包括十四经各有一条大络,再加上脾脏有一条大络(以上又合称“十五络”)和胃腑有一条大络(名“胃之大络“)。参见“十五络”、“胃之大络”。...

阅读全文
八法八穴歌(西江月)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5-16 | 16 阅读

  西江月调《八法八穴歌》出自针灸类书《凌门传授铜人指穴》。凌门,指明代凌云(字汉章)一派。凌氏为明孝宗弘治(1458~1505)时人,早于汪机和高武,此书内容为高武《针灸聚英》所引用。内容以针灸歌赋和经穴图为主,载有百症赋、玉龙赋、灵光赋、拦江赋、席弘赋、八法八穴歌(西江月调)、十四经步穴歌、十四经周身歌、十二经脉、十五络脉歌、千金十一穴歌、荣卫所生歌、铜人指要赋等。其图除十二经要穴之外,还有天...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