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十二经脉" 的结果

找到 433 条相关结果

白豆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21 | 27 阅读

《中药大辞典》:白豆 出处: 《孙真入食忌》 实际拼音: Bái Dòu 别名: 饭豆(《日用本草》),眉豆、白目豆、甘豆(《广州植物志》)。 来源: 为豆科植物饭豇豆的种子。 原形态: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20~40厘米。3出复叶,顶生小叶卵状菱形,两侧小叶斜卵形,先端短尖,边全缘或近全缘。总状花序腋生,具长柄;花间通常有垫状腺体;萼钟形,浅绿色,萼齿披针形,上面2萼齿常合生;...

阅读全文
头针疗法的起源和发展
头针 | admin | 2025-05-31 | 24 阅读

头针疗法,又称头皮针疗法,简称头针。它是在中国传统针灸学基础上,结合大脑皮质功能定位的原埋及生物物全息理论规律的基础上形成,通过针刺等方法刺激头部特定区域和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早在2000多年前,古代医家已在经络理论上认识到头部的重要性,认为“头为精明之府”。《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中记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素问·气穴论篇》中就提到:“头上五行行...

阅读全文
中医脐疗的产生于发展
中医脐疗 | admin | 2025-06-04 | 23 阅读

脐,中医称之为神阙,为全身真气所系,内连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通过神阙可补虚泻实,通条气机,培补正气,调节脏腑阴阳,在此基础上中医学创出了脐疗。 最早的脐疗是用手掌心或温热的物体敷熨脐,以此来治疗寒凝内积或饮食积滞之腹痛。随着中医学发展,开始用药物敷脐来治疗疾病,如用一些补脾益气、养心安神的药物敷脐治疗不寐、自汗、盗汗等,取得了显著疗效。灸法和脐疗的结合推动了脐疗的发展,如隔盐灸就是一个...

阅读全文
腹针循经取穴法
腹针 | admin | 2025-06-03 | 23 阅读

《灵枢.经别》曰:“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起……”说明人体生理功能的维持和疾病的发生无不与十二经脉有着重要的关系。《灵枢·海论》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说明体内脏腑与体表肢节之间所存在的密切关系,主要是通过经络的联系实现的。而体内脏腑又是经脉之气发生的部位,因此,利用腹部的经脉来调节全身的经络犹如闸门控水、源头造池,只要调节适宜便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

阅读全文
安度寒冬宜“八暖”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0 | 23 阅读

又一股强冷空气来袭,若疏忽自我养生保健,极易引发多种疾病而影响健康。因此,要想平安度过严冬,必须注意做到“八暖”。头暖 中医认为,头为一身之主宰,诸阳所会,百脉相通,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汇聚于头部。头部受到冷风吹袭,很容易使阳气从头部散发掉,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病,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还易发生高血压危象、急性心梗、中风等而祸及生命。因此,冬天一定要注重头部保暖,...

阅读全文
寿限
黄帝内经太素 | admin | 2025-06-04 | 22 阅读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故中年而寿尽矣”,见《灵枢》卷八第五十四《天年篇》。自“黄帝曰:其气盛衰”至末,见《甲乙经》卷六第十二。自“黄帝问于岐伯曰:人年老而无子者”至末,见《素问》卷一第一《上古天真论》。黄帝曰:人之夭寿各不同,或夭,或寿,或卒死,或病久,愿闻其道。问有四意:夭、寿、卒死、病久。平按:《灵枢》“人之夭寿”作“人之寿夭”;“或夭、或寿”作“夭寿”。岐伯曰:答中答其得寿,余三略之。得寿有九...

阅读全文
海藻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04 | 22 阅读

《中国药典》:海藻 实际拼音: Hái Zǎo 英文名: SARGASSUM 来源: 本品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 (Turn.) C. Ag. 或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 (Harv.) Setch. 的干燥藻体。前者习称“大叶海藻”,后者习称“小叶海藻”。夏、秋二季采捞,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性状: 大叶海藻:皱缩卷曲...

阅读全文
老人重“八暖” 安然度寒冬
老年保健 | admin | 2025-06-06 | 21 阅读

冬天,对老年人来说,由于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衰退,新陈代谢缓慢,体温调节能力较差,耐寒能力下降,若疏忽自我养生保健,受到寒邪侵袭,极易引发多种疾病而影响身心健康。因此,老年人要想平安度过严冬,须做到“八暖”。 头暖 梳头百余次 头为一身之主宰,诸阳所会,百脉相通,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汇聚于头部。头部受到冷风吹袭,很容易使阳气从头部散发掉,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病,有高血压、脑动...

阅读全文
穴位按摩简单寻穴法
针灸常识 | admin | 2025-05-28 | 21 阅读

现在书刊、报纸上介绍了很多行之有效的中医经络穴位保健法,但要真正做起来,许多朋友都会觉得不知从何入手。最大的困难,还是怕找不准穴位。 中医经络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七百多个传统穴位。非专业人士很难记住如此多的穴位,更别说找准位置了。 穴位都找不到,又何谈保健呢?其实找穴位并非我们想象的那般困难,因为穴位好比我们身体的报警器,如果我们生病了,经络、脏腑出现了...

阅读全文
窍穴按摩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6 | 21 阅读

【概述】 人有九窍,即两眼、两鼻孔、两耳、口、前阴、肛门。中医认为九窍是人体内脏与自然界相通的要道。五脏分别与九窍相连,如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及前后阴。九窍生于先天而养于后天。按摩各窍及其周围之穴位,一方面能提高各窍的生理机能,防止各窍废用;另一方面能内通五脏,保持内脏功能正常,防治脏腑疾病的发生,强身延年。 【按摩疗法】 1.眼窍按摩法 眼是人体视觉器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