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医方集解" 的结果

找到 193 条相关结果

金银花酒(痈疽、疮疡、发背)
百病药酒 | admin | 2025-05-29 | 28 阅读

【来源】《医方集解》 【配方】金银花50克,甘草10克。 【制法】将上药用水2碗,煎取半碗,再入酒半碗,略煎分3份。 【主治】疮肿,肺痈,肠痈。 【用法】早、午、晚各服1份,重者1天2剂。...

阅读全文
健脾丸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3 | 21 阅读

《中国药典》:健脾丸 名称: 健脾丸 处方: 党参200g 白术(炒)300g 陈皮200g 枳实(炒)200g 山楂(炒)150g 麦芽(炒)200g 性状: 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微苦。 炮制: 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30~16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 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用...

阅读全文
学中医必须读书论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6 | 21 阅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天下名士游”,是古人对治学之道的高度总结。读书与实践,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两大法门。历代医家在繁忙的诊务之余,笔耕不辍,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医学名著。这些文献既是历代医家智慧的结晶,亦是历代中医药学术经验的积淀和理论的升华。书籍是知识的载体,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术、根基深厚的中医药理论体系,蕴藏于历代医药典籍之中。博览群书,精研覃思,从中汲取前人的宝贵经验和学术精华,是造就自身良...

阅读全文
一味佐药费思量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14 | 21 阅读

浙江名医金子久(1870~1921年)“声振南北”,活人无算。曾治一位慢性泄泻病人,用补土益火之剂本属正治,然而总不见效。后患者求治于杭州名医莫尚古先生,服三剂而愈。金子久索取其方观摩,内有肉苁蓉、麻仁等滑润之品,乃反佐之道,叹曰:“莫先生我不及也。”后遇此等病症,仿莫氏法亦获良效。此案证明,善于运用佐药,当是配伍用药一大学问。 关于组方之君臣佐使,《内经》称“主病之谓君”——治病的主要药物为君...

阅读全文
浅谈气功养生史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6 | 20 阅读

气功,作为医疗保健,其历史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唐尧时期,奠基于春秋战国,以后历代有所发展。远在两千多年前先秦时期的医学著作和其他著作中,就有关于气功的论述。道家的老子、庄子,都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到了古代的气功,如《老子》中的“虚其心,实其腹”、“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庄子》中的“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等,均是讲练功的。现存最早的且完整地描述呼吸锻炼的,要数战国初年石刻文中...

阅读全文
羚羊角散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6 | 20 阅读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羚羊角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处方: 羚羊角屑、桂心、茯神、麻黄(去根节)、葛根、附子(炮裂.去皮脐)、当归(炒)、酸枣仁、五加皮,各一两。升麻、枳壳(麸炒)、独活,各一两半。 功能主治: 治风痱,筋脉缓弱,言语蹇涩。 用法用量: 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服。 《圣惠》卷三十二:羚羊角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处方: 羚...

阅读全文
独圣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0 | 20 阅读

《圣济总录》卷九十八:独圣散 名称: 独圣散 处方: 黄蜀葵花(炒)30克 制法: 上一味,捣为细散。 功能主治: 利尿通淋。主沙淋,石淋。 用法用量: 每服3克,空腹时用米饮调下。 《解围元薮》卷三:独圣散 名称: 独圣散 处方: 蓖麻子肉2两(碎者不用),黄连2两。 功能主治: 鼓槌风,手指挛,瘸足,趾肿烂脱落,腿肘曲折,肿痛难忍。 用法用量: 同贮瓶内...

阅读全文
二至九药话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09 | 20 阅读

二至丸为临床常用的一种药。具有补益肝肾,滋阴止血的作用。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说起来,二至丸还有一段来历呢! 相传明末安徽地区有位叫汪汝佳的名医,他从小体质较弱,人虽长得单薄, 但却聪明过人,诵读的诗经百首过目不忘,深得父爱。不料父患重病医治无效而亡。临终前对汪汝佳说;“不为良相,且为良医。” 汪汝佳遂弃懦习医,专攻医术。几年后,汪汝佳成为了当地颇有名气的医生。由...

阅读全文
槐花散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6 | 19 阅读

《普济本事方》卷五:槐花散 名称: 槐花散 处方: 槐花(炒)柏叶(烂杵,焙)荆芥穗 枳壳(去瓤,细切,麸炒黄) 制法: 上药经炮制后,各称等分,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 清肠止血,疏风下气。治肠风,脏毒,痔疮便血,血色鲜红或紫暗,证属湿热内蕴者。 用法用量: 用清米饮调下6克,空腹时服。 注意事项: 便血日久,见有气虚或阴虚者,非本方所宜。 备注: 方中槐花清大肠湿热,...

阅读全文
“儒医”的由来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13 | 19 阅读

由于儒学在封建社会各学派中有至尊至高的地位,因而“儒医”是医家中最向往的目标及最高的称誉,尤其是在宋代发展到了顶点,医学被认为是实现儒家理想的级重要途径。范文正公(仲淹)在年轻尚未得志时,有一次去灵祠祷告求签,求得签后他问道:“日后能成为宰相吗?”得到住持否定的回答后,范文正公便回答说:“日后如果不能成为宰相的话,就作一个良医吧。”范文正公认为:作良相固然可恩泽天下,既然神灵不允,自己命运不济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