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医学篇" 的结果

找到 7 条相关结果

中国古代著名女中医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6 | 23 阅读

受制于封建礼教和妇女较低的社会地位,中国古代流芳于世的女名医寥若晨星,载入正史的更是凤毛麟角,后者多为宫廷女医。中国专职宫廷医生自周代开始,而宫廷女医直到汉代才出现,她们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后宫嫔妃们的医疗保健。 西汉义妁 义妁,河东(今山西省复县)人,她是我国正史所载最早的女名医。民间传说义妁从小就对药草有兴趣,十几岁上山采药,捣烂后给乡亲们敷治外伤。遇有大夫走村串户,她总爱跟着学,看大夫们怎样望...

阅读全文
我国古代的女医学家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2 | 20 阅读

我国古代医术相当发达,历代出现不少医术精湛的女名医。她们医德高尚、医技精湛、救死扶伤为民除病,得到后人的敬仰和称道。 义妁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医生,西汉河东(今山西夏县)人。她从小就喜爱医药,经常向医生们请教,学到了许多医学知识。她治病时汤药和针灸并用。有一次,从外地抬来了一位鼓胀的患者,发胀的肚子比将要临产的孕妇还大,脐眼凸出,四肢和面部却瘦得皮包骨头,气息奄奄。义妁仔细诊视后,取出几根...

阅读全文
清末民初女医曾懿轶事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17 | 17 阅读

近日读《曾懿集》一书,得以深入了解曾懿女医的生平事迹,叹服曾懿女医的医德医术、翰墨书画、文章辞赋,更对曾懿女医的爱国情怀钦佩不已。 曾懿(1852—1927),名朗秋、字伯,斋室名古欢室,华阳(今成都双流)人,《清史稿》卷五九《列女传》记载:“绩懋子学昌妻曾,名懿,字伯渊,华阳人。通书史,善课子,著有《古欢室诗词集》《医学篇》《女学篇》《中馈录》。” 活用古方 豁然贯通 曾懿在学术上汇聚众...

阅读全文
我国古代的女医学家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3 | 16 阅读

义妁:西汉河东(今山西省夏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医生。她从小就喜爱医药,经常向医生们请教,学到了许多医学知识,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经验。她治病时,汤药和针灸并用。有一次,从外地抬来了一位腹部膨胀的病人,发胀的肚子比临产的孕妇还大,脐眼突出,四肢和面部却瘦得皮包骨头,气息奄奄,病情险恶,如不及时抢救,将危及生命。义妁对她仔细诊视后,取出几根针,在病人的腿和腹部扎了几针,又用一包药粉敷在她的脐眼上...

阅读全文
名留青史的中国古代女医家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4 | 13 阅读

人间三月,是春的光阴,更是女性的时令。一个伟大的节日,让女性与三月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古时候女性的社会地位比较低,除了王公贵族和节妇义女外很少有在正史上记载的,但是中医界中就有那么几位璀璨明珠,她们医技精湛、医德高尚、救死扶伤、为民除病,深得后人的敬仰和称道。 西汉义妁 西汉时期有一位名叫义妁的女子,她是我国历史上早期著名的女医生。义妁从小就对药草有兴趣,十几岁就上山采药,捣烂后给乡亲们敷治外伤。...

阅读全文
“降疫”女医曾懿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31 | 10 阅读

曾懿(1852—?),字伯渊,又名朗秋,四川成都人,清末民初医家。曾懿自小发奋刻苦,耳濡目染,秉承母训,熟读经史,兼治诗词,工图画及针黹烹饪之术,天资聪颖又学得真传。 1870年前后,全国很多地方发生了长达十余年的瘟疫,相当于今天的霍乱、麻疹、流感之类。《吴江县志》记载的“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口仅存”并非危言,而成都一带瘟疫流行也时有发生。曾懿那时经常随母亲在浣花溪一带学习,...

阅读全文
我国古代最著名女中医--曾懿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0 | 10 阅读

远在汉武帝时,就有一个女中医义构,医术比较高明,治疗了很多疑难重病,因此享有盛誉。后来在汉宣帝时,有个女中医淳于衍,医道精深,尤其专长妇科,据说曾给当时皇后接过产,是一位医药兼能的多面手。到了晋朗,著名学者葛洪的妻子鲍姑,跟她父亲和丈夫学习医术,以后就奔波于外,施医舍药,她尤其专长于灸法,在群众中威信很高。当地群众为了纪念鲍姑,还特地修建了一座三元宫,宫内专门设了鲍姑的塑像供俸。宋朝专治重病的冯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