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化脓性骨髓炎" 的结果

找到 32 条相关结果

与医疗和疾病相关的成语典故●短针攻疽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5-23 | 21 阅读

短针攻疽,这个成语本义指用短针治疗毒疮,比喻措施不当,难以奏效。攻:医治;疽[jū]:痈疽,引申为烂疮肿毒。典出汉·桓宽《盐铁论·大论》:“设礼修文,有似穷医,欲以短针而攻疽。” 《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汉昭帝刘弗陵(前94—前74年)时所召开的“盐铁会议”记录,并加上与会儒生朱子伯的介绍,“推衍”整理而成的一部著作。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 这场“盐...

阅读全文
见于“二十四史”的《宋书》《南齐书》中与疾病相关的成语典故●决痈溃疽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6-06 | 19 阅读

成语“决痈溃疽”意思是决口了的脓肿和破溃的毒疮。因在医学上,这类疮疡肿毒一旦溃破冒脓出来,不是病情加重,而是反而易于下手治疗,意味着没有先前那么红热肿痛而难受、凶险,要不了多久会逐渐治愈。由此引申腐败、损伤严重到极致的程度,也比喻事情的症结得到解决。语出《宋书•卷七十四•列传第三十四•沈攸之》:“况乃举兵内侮,逞肆奸回,斯实恶熟罪成之辰,决痈溃疽之日。” 这是时为朝中丞相,把持朝政,但还没废掉南朝...

阅读全文
骨髓炎的中医外科膏药疗法
百病膏药 | admin | 2025-05-20 | 15 阅读

骨髓炎中医名字为附骨疽,民间俗称“铁骨瘤”,骨髓炎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骨髓、骨皮质和骨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多数由血源性引起,也多由外伤或手术感染引起,多由疖痈或其他病灶的化脓菌毒进入血液而达骨组织。四肢骨两端最易受侵,尤以髋关节为最常见。临床上常见有反复发作,多年不愈的病例,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劳动能力。急性骨髓炎起病时高热、局部疼痛,若诊断不及时转为慢性骨髓炎时会有溃破、流浓、有死骨或空洞形成。重...

阅读全文
毒芹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02 | 15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毒芹 实际拼音: Dú Qín 别名: 走马芹、野芹菜花 来源: 伞形科毒芹属植物毒芹Cicuta virosa L.,以根状茎入药。春秋采挖,鲜用。 性味: 辛、微甘,温。有大毒。 功能主治: 外用拔毒,祛瘀。用于化脓性骨髓炎。并可用于灭臭虫。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注意事项: 不作内服。 ...

阅读全文
附骨疽
外科骨伤科 | admin | 2025-05-17 | 14 阅读

【附骨疽】疽之生于筋骨部位的称为“附骨疽”。多因风寒湿阻于筋骨,气血凝滞而成。其症初起见寒热往来,继则筋骨疼痛,表面不红不热,但痛如锥刺,不能屈伸转动,久则寒郁化热,腐肉成脓,而外形仍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溃后稀脓淋沥不尽,不易收口,易形成瘘管和死骨,待死骨脱出后,才能逐渐愈合,类于化脓性骨髓炎。...

阅读全文
由《如懿传》皇五子想到骨结核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6 | 14 阅读

古装剧《如懿传》中,皇五子永琪因病早逝的剧情让很多观众惋惜,这位乾隆皇帝的第五子文武双全,深受乾隆喜爱。但是25岁却因病离世,让很多网友感到疑惑的是,永琪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皇五子因误治丧命 据史料记载,永琪一直被“附骨疽”所困扰,并且逐渐加重,以至于乾隆对其倍加怜惜:“因病剧,始加封为亲王”,以慰其心。 专家介绍说,附骨疽属于中医外科病名,是生于骨上的一种疮疡。据清代著名中医著作《医宗金鉴》所...

阅读全文
独叶白芨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12 | 14 阅读

功能主治 补肺,止咳化痰,止血生肌。治矽肺,肺结核,百日咳,气管炎,消化道出血,痈肿,外伤出血。 ①《云南中草药》:止咳化痰,补肺生肌。 ②《贵州药植目录》:清热解毒,止咳。 ③《云南中草药选》:润肺,止血。治矽肺,肺结核,气管炎,消化道出血,外伤出血,疖肿,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研粉。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附方 ①治百日咳,肺结核,气管炎:独叶白芨一钱。研粉,用蜂蜜调服...

阅读全文
落地荷花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09 | 14 阅读

《中药大辞典》:落地荷花 出处: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实际拼音: Luò Dì Hé Huā 别名: 九头青、鲤鱼胆 来源: 为龙胆科植物五岭龙胆的全草。夏、秋采,鲜用或干用。 原形态: 五岭龙胆,又名:簇花龙胆。 多年生草本,高6.5~15厘米,全体光滑。根茎短,细根呈条状,淡黄色。茎从叶丛斜升,常3~5枝。基生叶呈莲座状,叶片披针形,长5~8厘米,稍肉质,有不明显的3出脉...

阅读全文
与疾病相关成语典故●附骨之疽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5-08 | 14 阅读

附骨之疽,这个成语原为医学术语,即中医病名“附骨疽[jū]”。指风寒湿热毒气深陷,结聚于骨而发生的深部脓疡,又称骨疽、骨痈、贴骨痈。因溃后常脱出败骨,故又有多骨疽、朽骨疽、咬骨疽之称。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因细菌感染导致骨骼化脓坏死的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此病症因唐朝以后中医外科手术医技逐渐失传,而其病灶深藏骨内,当时的传统治疗手段难以清除,常需截肢保命。后喻侵入到内部甚至核心却又难以摆脱的敌对势力或困...

阅读全文
敷鸡(鸽)法
自然疗法 | admin | 2025-05-31 | 13 阅读

敷鸡(鸽)法是将鸡或鸽的某个部位敷于患者一定部位,以达治疗目的的方法。 本法流行于民间,主要用于麻疹之重症,具有清热解毒,镇惊止痛等作用。此法无痛苦和副作用,且简便易行,疗效可靠。现在临床上又用于治疗黄疸、骨髓炎等。 【操作方法】 取活鸡(鸽)1只,将其剖开胸腹(去内脏),连毛带血趁热则敷于患儿胸部,或在剖开动物的胸腹时,撒入3~9g雄黄粉贴敷,效果更佳。病情严重者,鸡(鸽)敷冷后,可再换1只。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