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化瘀止痛" 的结果

找到 103 条相关结果

针灸穴位治疗各类痛证
针灸临床 | admin | 2025-05-29 | 23 阅读

针灸止痛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现介绍8个穴位,对缓解各类疼痛有显著效果。 针刺风池穴治疗偏头痛   取穴: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阳维脉的交会穴。在颈项部,当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操作方法:采取正坐位,直刺风池,针尖向对侧目内眦,深度0.5~1寸,用捻转平补平泻法,行针30秒钟,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运针1次。每日1次,连续针刺1~2个疗程,每个疗程7天。根...

阅读全文
与地名同名的中药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4 | 23 阅读

我国地域广阔,地名命名五花八门。有不少地名与中药重名,颇有趣味。 槟榔 在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筼筜街道有个槟榔西里,位于风光秀丽的筼筜湖畔。 槟榔为棕榈科常绿乔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槟榔入药主要是其干燥成熟的种子,每年3至6月采收成熟果实,晒三四天之后剖开外壳取出种子,将其晒干;或者经水煮、熏烧,干后剥皮取出种子再烘干。槟榔味苦、辛,性温,入脾、胃、大肠经。主要作用...

阅读全文
四种中药茶 对证助消化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6-02 | 17 阅读

假期亲朋好友聚会,大吃大喝,不少人经常会遇到消化不良的问题,除了服用健胃消食的药物,不妨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来点中药茶。但是,不同的症状对应的中药茶选择也不相同。 陈皮茶 理气健脾促消化 陈皮又名广陈皮、橘皮、桔皮,元代医家吴瑞撰的《日用本草》中称陈皮“惟广东出者为上,余皆次之,多年者更妙”。 陈皮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适合胃部胀满、食欲不振、咳嗽多痰等症状的人服用。陈皮含有...

阅读全文
何以解忧 惟有杜康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6-01 | 17 阅读

曹操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散文大胆豪爽,不受拘束,与当时的散文家动辄引经据典、迂远空阔相比,更贴近生活,更富有感情。鲁迅称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在现存的20多首诗中有许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短歌行》就是其中之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时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 杜康,即少康,传说中酿酒的发明者,后人称他为“酒圣”。曹操这首...

阅读全文
火疗方药的中药药理分析
百病火疗 | admin | 2025-05-17 | 17 阅读

(1)麻黄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具有开泄腠理、发汗解表的功效。麻黄人方专功开泄腠理,促进发汗,使邪随汗解。在温热条件下,且配伍桂枝作用更明显。 (2)桂枝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温经通阳的功效。桂枝入方可助麻黄开泄腠理,促进发汗,使邪随汗解;可助附子温经散寒。 (3)细辛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细辛辛、温,归肺、肾经。具有祛风、散寒...

阅读全文
红子根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4-23 | 16 阅读

《中药大辞典》:红子根 出处: 《分类草药性》 实际拼音: Hónɡ Zǐ Gēn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火棘的根。9~10月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 《四川中药志》:"性平,味酸涩,无毒。" 功能主治: 治虚劳骨蒸,闭经,跌打损伤。 ①《分类草药性》:"治虚劳骨蒸潮热。" ②《四川中药志》:"疗跌打损伤,止筋骨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8钱;或炖肉。 注意...

阅读全文
胃胀病因有六条,中医分型来食疗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1 | 15 阅读

当今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快、强度高,大人小孩老人都会时常出现胃胀气的毛病,全身不舒服,不思饮食,备受折磨,极大地影响了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怎样调理好呢? 病因有六条 一是边吃饭边说话 古代人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但是现代人吃饭大都喜欢热闹,边吃饭边说话很容易让人们吃进许多的空气,从而引起胃胀气。 二是吃饭快 有些人吃饭跟打仗似的,狼吞虎咽,一口饭还没下肚,另一口已经到嘴里了,这样囫囵吞枣似的...

阅读全文
岗松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09 | 15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岗松 实际拼音: Gǎnɡ Sōnɡ 别名: 扫把枝、铁扫把、羊脷木 来源: 桃金娘科岗松属植物岗松Baeckea frutescens L.以根、全株及叶入药。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 辛、苦、涩,凉。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解毒利尿,止痛止痒。 根:用于感冒高热,黄疸型肝炎,胃痛,肠炎,风湿关节痛,脚气病,膀胱炎,小便不利。 全株:外用治湿疹...

阅读全文
鸭儿芹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4-27 | 15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鸭儿芹 实际拼音: Yā ér Qín 别名: 鸭脚板、鹅脚板 来源: 伞形科鸭儿芹属植物鸭儿芹Cryptotaenia joponica Hassk.,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晒干。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祛风止咳,活血祛瘀。用于感冒咳嗽,跌打损伤;外用治皮肤搔痒。 用法用量: 2~5钱;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中华本草》:鸭儿芹 ...

阅读全文
眼针疗法
器具技法 | admin | 2025-05-28 | 14 阅读

眼针疗法是针刺眼球周围、眼眶边缘的穴位,以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就有针刺睛明、攒竹等眼周穴位治疗疾病的记载。之后历代的针灸专著,有关此类之述者也屡见不鲜,且穴位增多,适应证也不断增加。它是在《内经》理论与华佗“看眼察病”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早在《灵枢•大惑论》即有记载:“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