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劳瘵" 的结果

找到 177 条相关结果

鳗鲡鱼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4-26 | 23 阅读

《中药大辞典》:鳗鲡鱼 出处: 《别录》 实际拼音: Mán Lí Yú 别名: 白鳝、蛇鱼、风鳗(《纲目》),鳗鱼(《本经逢原》),白鳗、青鳝(《中国动物图谱·鱼类》)。 来源: 为鳗鲡科动物鳗鲡的全体或肉。 原形态: 鳗鲡(《日用本草》) 体细长,前部呈圆筒形,后部稍侧扁。体长约40厘米左右。头长而尖。吻部尖而平扁。眼小,位于头的前郎。眼间隔宽,约等于吻长。鼻孔每侧2个,后...

阅读全文
全鳖丸
中药方剂(M-R) | admin | 2025-05-02 | 21 阅读

《仁斋直指》卷九:全鳖丸 名称: 全鳖丸 处方: 知母 贝母(去心)杏仁(浸,去皮)各22.5克 柴胡60克 川芎30克 当归 明阿胶(炒酥)各15克 制法: 上药粗切,入厚瓷器中,用中等活鳖一个,生宰去头,以鳖肉连血并药,用醇酒2.5升,同漫一宿,密纸封。次早慢火同煮,俟香熟,取鳖,令病者随意食之,只留鳖甲、鳖骨,并药焙干为末,以浸药之酒汁调米粉为糊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

阅读全文
灸法·灸诸病法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6-01 | 20 阅读

一论中风口噤不开,牙关紧闭,及中气皆效。人中(一穴) 颊车(二穴) 三里(二穴) 合谷(二穴)一论卒中恶风。心烦闷痛欲死。秘穴立效。取两足大指下横纹。随年壮灸之。一论中风口噤不开。机关二穴。在耳下八分微前。至五壮即止。一论风中血脉则口眼 斜。中腑则肢体废。中脏则性命危。凡治莫如发表调气和血治痰诸法。然后可扶持疾病。若要收全功。火艾为良也。一论风中血脉。口眼歪斜。听会(二穴在耳前陷中张口得之有穴动脉...

阅读全文
浙派中医本草学派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12 | 20 阅读

浙派中医本草学派是主要活动于浙江一带,及籍贯为浙江学者的传统药物学学术派别。为浙派中医的一大分支。 浙江本草八千年 浙派中医本草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6千年,在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绳纹小陶釜,此陶釜被考古界人士确定是煎药罐,成为浙江中医使用药材及煎药的有力物证。 浙派中医本草学派最早的代表人物为桐君,桐君是黄帝时期人,是中国古代早期的药学家。结庐炼丹于桐庐市桐君山,后世尊其为“中药鼻祖”...

阅读全文
清代看病等级森严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7 | 18 阅读

清代看病有森严的等级差别。清太医院,自吏目以上皆是医官,医士虽未入官,但学业已成,考试中试,亦可与吏目等一同供事。据清《太医院志》载:“顺治初年即屡令本院将阖署官员缮单呈览,亲为点派,官无崇卑,一体入直。”“一体入直”就是参加太医院的值班,但所看的病人是有差别的,帝妃皇族、皇亲国戚、高官显宦、太监宫女与一般人等是有尊卑等级差别。御医领班,吏目、医士均参加值班,等候随时出诊。太医院衙门是正五品,属...

阅读全文
玉竹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01 | 18 阅读

《中国药典》:玉竹 实际拼音: Yù Zhú 英文名: RHIZOMA POLYGONATI ODORATI 别名: 萎蕤、玉参、尾参、铃当菜、小笔管菜、甜草根、靠山竹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Druce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至柔软后,反复揉搓、晾晒至无硬心,晒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晒干。 ...

阅读全文
劳瘵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9 | 17 阅读

脉数而虚。又兼紧涩。骨蒸劳热。盗汗咳嗽。必殒其躯。非药可除。夫阴虚火动。劳瘵之疾。由相火上乘肺金而成之也。伤其精则阴虚而火动。耗其血则火亢而金亏。人身之血犹水也。血之英华最浓者精也。不谨者。纵其欲而快其心。则精血渗涸。故脏腑津液渐燥。则火动熏肺而生痰。因其燥则痰结肺管。不利于出。故咳而声干。原乎精乏则阴虚。阴虚则相火行于胃。而变为涎也。二火熏膈。则痰涎逆上。胃脘不利。则多嗽声。盖痰因火动。嗽因痰起...

阅读全文
陈筱宝巧治闭经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3 | 17 阅读

陈筱宝(公元1872-1937年)为近代名医,早年采承家学,后师从上海诸香泉先生,深得傅青主、叶天士诸家之真谛,尤善妇科。由于勤奋上进,年方弱冠即受聘于浦东桥善堂悬壶。后移于市区三牌楼独自开诊。以善视色、辨脉著称,其医治何应钦“外室”(人称三姨太)停经数月的医案,一度被传为佳话。 有蒋介石“高参”之称的何应钦当时可谓炙手可热的人物,但他一向“惧内”,又爱“脸面”。他一不去花街柳巷眠宿,二不在“国...

阅读全文
回天大补膏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3 | 17 阅读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回天大补膏 名称: 回天大补膏 处方: 人参6两,白术4两,白茯苓3两,当归4两,白芍4两,川芎2两,生地1斤,熟地1斤,天冬5两,麦冬5两,知母3两,八制香附8两,红花1两,山药2两,自制龟胶4两,清阿胶4两,鳖胶4两,玄参2两,丹皮3两,柴胡3两,人乳2碗,牛乳半斤,羊乳半斤,梨汁1碗,柿霜3两。 功能主治: 虚损痨瘵之血枯。血枯则月水断绝,其外症畏寒发热,...

阅读全文
乌鸦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16 | 17 阅读

《中药大辞典》:乌鸦 出处: 《嘉佑本草》 实际拼音: Wū Yā 别名: 巨喙乌(《禽经》),大嘴乌(《禽经》注),黑老鸦(《滇南本草》),老鸦(《痘疹论》)。 来源: 为鸦科动物大嘴乌鸦等的全体或肉。 原形态: 为鸦科较常见之一种。体长约50厘米。嘴粗壮强直,色黑,嘴缘光滑。虹膜黑褐色。通体纯黑色;L体除头顶、后颈及颈侧外,多少染有绿蓝色亮辉;喉部沾深蓝辉;翼及尾的下覆羽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