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刺黄连" 的结果

找到 17 条相关结果

刺黄芩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4-21 | 17 阅读

《中华本草》:刺黄芩 实际拼音: Cì Huánɡ Qín 别名: 十大功劳、老鼠刺、刺黄连。 来源: 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大叶刺黄柏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honiafargesiiTakeda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大叶刺黄柏 常绿灌木,高1.5-2m。茎直立,粗壮。羽状复叶,通常有小叶9-15,或更多;小叶片革质,卵形或长圆形,长约7...

阅读全文
鸡脚刺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02 | 14 阅读

《中药大辞典》:鸡脚刺 出处: 《贵阳民间药草》 实际拼音: Jī Jiǎo Cì 别名: 刺黄芩、刺小檗、三颗针、压妹刺(《贵州民间方药集》),刺黄连(《贵阳民间药草》)。 来源: 为小檗科植物安徽小檗的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 常绿或落叶灌木,高约2米左右。小枝有凹陷的沟,黄色或幼时为红黄色,有疣状突起;第二年后变为灰色,老茎栓皮灰黄色,有纵纹理,内部呈黄色...

阅读全文
壮医学的雪口
壮医 | admin | 2025-05-31 | 13 阅读

雪口是以小儿口腔舌面上满布白屑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鹅口疮”,西医诊为“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见于哺乳期幼儿。 病因病机:口腔不洁,感染邪毒。 临床表现:先在口腔舌面上或两颊内侧粘膜上出现白屑,渐蔓延至牙龈、口唇、软硬腭等处。白屑周围绕以红晕,互相融合,渐渐增大,状如凝乳,拭后不久又生,重拭可见出血。常伴哭闹不安,拒乳厌食等。严重者白屑可蔓延整个口腔粘膜,上延鼻道,下及...

阅读全文
小檗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14 | 13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檗 实际拼音: Xiǎo Bò 别名: 三颗针、狗奶子、酸醋溜、刺刺溜、刺黄连、刺黄柏 来源: 为小檗科小檗属植物豪猪刺Berberis julianae Schneid、小黄连刺 B. wilsonae Hemsl.、细叶小檗B. poiretii Schneid.、黄芦木(大叶小檗)B. amurensis Rupr.或其同属植物其它种的根、根皮、...

阅读全文
黑石珠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08 | 13 阅读

《中华本草》:黑石珠 实际拼音: Hēi Shí Zhū 别名: 三颗针、刺黄连、鸡脚刺、刺黄芩、刺黄檗 来源: 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深黑小黑檗的根或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rberis atrocarpa Schneid.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收,除去杂质根去须根,茎去叶,洗净,晒干。 原形态: 深黑小檗,常绿灌木,高可达2m。小枝圆柱形,还黄色,刺3分叉,长1-4c...

阅读全文
三颗针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01 | 12 阅读

《中药大辞典》:三颗针 出处: 《分类草药性》 实际拼音: Sān Kē Zhēn 别名: 钢针刺(《天宝本草》),刺黄连(《贵州药植目录》)。 来源: 为小檗科植物刺黑珠、毛叶小檗、黑石珠等的根皮或茎皮。根皮全年可采。茎皮春、秋季采收,取茎枝刮去外皮,剥取深黄色的内皮。晒干。 原形态: ①刺黑珠 常绿灌木,高可达2米。茎圆柱形,微具纵棱,光滑无毛,幼时淡红色;二年生枝黄...

阅读全文
虎皮草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20 | 11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虎皮草 实际拼音: Hǔ Pí Cǎo 别名: 大叶金腰子、大虎耳草、猪耳巴、猪耳朵 来源: 虎耳草科虎皮草Chrysosplenium macrophyllum Oliv.,以叶入药。 生境分布: 浙江、陕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 化学成分: 叶含叶甜素(phyllcdulcin)、槲皮素及一种黄酮类化合物。 性味: 苦、涩,寒。 功能主...

阅读全文
十大功劳根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19 | 11 阅读

《中华本草》:十大功劳根 实际拼音: Shí Dà Gōnɡ Láo Gēn 别名: 土黄柏、刺黄柏、刺黄芩、刺黄连、老鼠刺、土黄连。 来源: 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阔时十大功劳、细叶十大功劳、华南十大功劳和西藏十大功劳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ahonia bealei (Fort.)2.Mahonia fortunei(Lindl.)3.Mahonia japonic...

阅读全文
大黄连刺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4-29 | 11 阅读

《中华本草》:大黄连刺 实际拼音: Dài Huánɡ Lián Cì 别名: 土黄连、石妹刺、大黄连、宽叶鸡肢黄连、刺黄连、鸡脚刺、三颗针 来源: 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粉叶小檗的根和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rberis pruinosa Frnch. 采收和储藏:全年采根,除去杂质,鲜用或趁鲜切片晒干。干根或茎未开片者,喷淋清水浸透后切片,晒干。 原形态: 粉叶小檗,常...

阅读全文
功劳木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07 | 10 阅读

《中药大辞典》:功劳木 出处: 《饮片新参》 实际拼音: Gōnɡ Láo Mù 来源: 为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细叶十大功劳或华南十大功劳的茎干。全年可采,截段,晒干。 原形态: 形态详"十大功劳叶"条。 生境分布: 产浙江、广西等地。 性状: 干燥茎呈圆柱形,表面灰褐色,有浅纵沟及突起的叶痕;嫩茎较平滑,具纵裂隙,节明显,皮部较薄,易剥离,内面鲜黄色,附有线状纤...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