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禹锡" 的结果

找到 76 条相关结果

板蓝根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21 | 38 阅读

《中国药典》:板蓝根 实际拼音: Bǎn Lán Gēn 英文名: RADIX ISATIDIS 别名: 大蓝根、大青根 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1cm。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皮孔横长。根头略膨大,可见...

阅读全文
中医成语典故●裂裳衣疮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5-20 | 22 阅读

裂裳衣疮这个成语原义是撕下自己的衣服,裹扎农民的疮伤。比喻关爱、体恤人民。典故见唐代柳宗元《段太尉1逸事状2》中“仁愧焦令谌”纪事。原文具体如下: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巽,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

阅读全文
儒医的思想境界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8 | 21 阅读

中医从汉至清两千多年历史足迹中,儒医的身影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甚至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中医的发展历史。儒医文化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文化现象,也是中医学和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是其繁衍生息、长久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中华文明历数千载而不衰,与文化道统的传承和维系紧密相关。爱因斯坦指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即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以及通过系统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的因果关...

阅读全文
悲秋并非“秋”全部 金秋之韵莫辜负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3 | 20 阅读

自古以来,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悲秋”也是他们热衷表现的主题。“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在四句诗中用了五个低调的“秋”字,刻划了多愁善感林黛玉的忧郁心态,真是贴切。不过这不是他的创造,关于“悲秋”的绝唱在他之前已屡见不鲜了:“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杜甫)“海畔尖山似箭芒,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

阅读全文
甑中枸杞香动人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0 | 20 阅读

杏花开的时候,沟壑丛林里的枸杞绽出了嫩芽,在明媚的春光里愈显鲜绿。记得汪曾祺在《故乡的野菜》一文中,有“枸杞头带着雨水,女孩子的声音也带着雨水”之句,读来极美,也极贴切。 枸杞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仲春时节生出的嫩芽嫩叶,称为枸杞头或枸杞芽,略带苦味,后味微甜,清香爽口,能祛火明目,民间常用来治疗阴虚内热、咽干喉痛、肝火上炎、头晕目糊、低热等。《食疗本草》中记载枸杞头有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补...

阅读全文
献一方得三品文官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25 | 19 阅读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民间流传着关于他的医药趣闻和传说。 古籍《独选志》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唐太宗李世民得了“气痢病”,控制不住地放屁,经多方治疗均无效,于是下了皇榜征招能治此病的神医。当时皇宫仪队里的一张姓人士揭榜献方,牛乳煎煮荜茇。...

阅读全文
话说儒医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5 | 19 阅读

儒医,旧时指儒生而行医的人。广义是指具有一定文化知识修养的非道、非佛的医者;狭义乃指宗儒、习儒的医者和习医、业医的儒者。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整理,使儒学家说自成体系。而《黄帝内经》成书晚于孔子数百年,其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广泛汲取了诸如天文、地理、军事、政治等内容,这些在当时堪称发达的多学科知识,儒家学说自然是其主要来源之一。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整体观念即受到了儒...

阅读全文
鸡子黄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21 | 19 阅读

《中药大辞典》:鸡子黄 出处: 《别录》 实际拼音: Jī Zǐ Huánɡ 别名: 鸡卵黄(《纲目》)。 来源: 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蛋黄。 化学成分: 每100克含蛋白质13.6克,脂类30克,碳水化物1克,灰分1.6克;钙134毫克,磷532毫克,铁7毫克;维生素A3500国际单位,硫胺素0.27毫克,核黄素0.35毫克,尼克酸微量,对氨基苯甲酸(干燥卵黄)0.8微克/...

阅读全文
晨斋枸杞一杯羹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1 | 19 阅读

陆游,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其在《玉笈斋书事》中写道:“雪霁茆堂钟磬清,晨斋枸杞一杯羹。隐书不厌千回读,大药何时九转成?孤坐月魂寒彻骨,安眠龟息浩无声。剩分松屑为山信,明日青城有使行。” 这是一首咏事诗。到了晚年,陆游常感两目昏花,视物模糊,大夫建议常吃枸杞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症状明显好转,于是写下了《玉笈斋书事》,赞美枸杞子的功劳。 人们一直将其作为滋补益寿良药。中医认为,枸...

阅读全文
王怀隐与枸杞结缘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19 | 18 阅读

王怀隐是北宋著名的医学家,专为赵氏皇族看病。他受唐代刘禹锡枸杞诗的影响,研究后深信枸杞的延龄作用。他在《太平圣惠方》一书中记载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有一使者去西河办事,路遇一青年妇女正责打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使者深感气愤,问女子:“这老者是你何人?”女子说:“是我孙子。”使者又问:“为何打他?”女子道:“我家有良药,他不肯服用,故而责打。”使者问:“你家的药有几种,能否告诉我?”女子答:“药有一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