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内外俱热" 的结果

找到 18 条相关结果

热证论治(二十三共十一条)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6-13 | 16 阅读

古云∶痘疹之病,皆由父母胎毒伏于命门相火之中,故每遇二火之令,或主客温热之气,即触发而动,此痘疹属阳,固无疑矣。然阳毒阳邪,无热不成,亦无热不散,所以非热不能出现,非热不能起发,非热不能化浆,非热不能干浆,此痘疮之终始,不能无热,亦不可无热也。但热贵其微,不宜其甚。盖热甚者毒必甚,而痘亦必重;热微者毒亦微,而痘出必轻;无热则不成不化,此热固痘之常也,所以凡治痘疮,不可尽除其热,若必欲尽去之,则未有...

阅读全文
当归膏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0 | 14 阅读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当归膏 名称: 当归膏 处方: 当归200克 香油500克 黄蜡60克 制法: 先将香油熬开,入当归煎至焦枯,过滤,入黄蜡,成油脂状即可。 功能主治: 主烫火伤,蛇皮癣。 用法用量: 用时涂患处。 《普济方》卷三一三:当归膏 名称: 当归膏 处方: 当归、川芎、木鳖子、川山甲、蓖麻子、败龟版、油头发、白蔹、白及、白芷、草乌各等分,四物汤1贴,败...

阅读全文
表里俱热
诊断 | admin | 2025-06-01 | 13 阅读

【表里俱热】即内外俱热,是表里同病的一种表现。患者本有内热,又感受温邪,除有表热证外,发病即见面赤头痛、恶热口渴,咽干舌燥、甚至心烦谵语等里热证。...

阅读全文
前胡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04 | 11 阅读

《中国药典》:前胡 实际拼音: Qián Hú 英文名: RADIX PEUCEDANI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或紫花前胡Peucedanum decursivum Maxim.的干燥根。冬季至次春茎叶枯萎或未抽花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 白花前胡:呈不规则的圆柱形、圆锥形或纺锤形,稍...

阅读全文
柴芩煎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4-22 | 11 阅读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柴芩煎 名称: 柴芩煎 处方: 柴胡6~9克 黄芩 栀子 泽泻 木通各6克 枳壳4.5克 功能主治: 解表清里。主伤寒表邪未解,外内俱热,泻利烦渴,喜冷气壮,脉滑数;疟痢并行,内热出血,兼表邪发黄者。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温服。 如疟痢并行鲜血、纯血者,加芍药6克,甘草3克;如湿胜气陷者,加防风3克。 《会约》卷四:柴芩煎 名...

阅读全文
清理类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6-06 | 10 阅读

清火诸方:抽薪饮(新寒三) 大寒 凡热邪内蓄之甚者宜此。徙薪饮(新寒四) 次寒 凡热邪内蓄,将甚未甚者宜此。黄连解毒汤(寒三) 大寒 凡热邪内盛,烦躁狂斑,口渴舌焦,喘满脉洪,热甚者宜此。白虎汤(寒二) 大寒 凡脉洪大渴,阳明热甚,或中暑虚烦等证宜此。人参白虎汤(寒三) 大凉 凡赤斑口燥,烦躁暑热,脉洪大浮虚者宜此。三黄石膏汤(寒十一) 大寒 凡疫瘟大热而躁者宜此。一六甘露散(新寒十五) 大寒 阳...

阅读全文
痘痈痘毒(六十四)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6-01 | 10 阅读

(又痘母,见前怪痘形证)痘发痈毒者,亦名痘母。经曰∶痘前发母者凶,痘后发母者半吉半凶,大都毒发不透,必发痈疽,故蕴结于经络之间。然其壅结也犹无足虑,而惟其不能消散,及治之不得其法,则乃为可虑。然散之之法,当知要领,其在虚实之辩而已。如痘痈之有大毒者,不得不为解毒,有大热者,不得不为清火,俟火毒略清,盒饭调理脾气。其有外虽见热而内本不足者,则当专用托法,务令元气完固,饮食不减,则毒无不化,何害之有?...

阅读全文
本草分类•治热门|上焦热药:黄芩 栀子 沙参 玄参 丹参 紫参 前胡 ... ... ...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28 | 9 阅读

     即《汤液》寒沉藏也。古庵云∶治热以寒,寒药属阴,故治热多阴药。又郁火宜发散,宜用风门药,火郁则发之,升阳散火也。夫热燥皆属阳,宜与治燥门通看。黄芩     黄芩苦味枯飘者,泻肺除风热在肌,坚者大肠除热用,膀胱得助化源宜。     芩,金也,黄色,应秋金也。气寒。无毒。可升可降,阴也,入手太阴经。中空而烂者名腐肠,泻肺受火邪气逆,消膈上痰热及胃中湿热黄胆。中破而飘者名宿芩,泻肺痰火,利气,...

阅读全文
瘟疫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16 | 9 阅读

经义《阴阳应象大论》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热论篇》帝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

阅读全文
诸热辩证(二十三)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6-01 | 8 阅读

一、小儿发热,若热随汗退者,即外感证也。其有取汗至再而热不遏者,必痈毒、痘疹之候,俟其形见,当于本门求法治之。若是疮毒,但当辩其阴证阳证,阳证宜清火解毒,阴证宜托里助阳。方治详具外科。若汗出热不退,别无痈肿而耳后红筋灿然,及眼如包泪,或手指尖冷,脉紧数者,必是痘疹,方治详具痘疹门。小儿饮食内伤,本无发热之证,盖饮食伤脏,则为胀为痛,为吐为泻,本非肌表之病,焉得发热。故调经论曰∶邪之生于阳者,得之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