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六棱菊" 的结果

找到 9 条相关结果

阿利藤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19 | 15 阅读

《中药大辞典》:阿利藤 出处: 《福建民间草药》 实际拼音: ā Lì Ténɡ 别名: 念珠藤(《广州植物志》),瓜子藤、瓜子英、山红木、过山香、春根藤、过骨边(《福建民间草药》),瓜子金(《浙江中药资源名录》),七里香(《福建中草药》)。 来源: 为夹竹桃科植物链珠藤的全草及根。 原形态: 披散或藤状、秃净灌木。叶对生或3枚轮生,革质,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5~3.5...

阅读全文
臭灵丹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15 | 14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臭灵丹 实际拼音: Chòu Línɡ Dān 别名: 鹿耳林、大黑药 来源: 菊科臭灵丹属植物臭灵丹Laggera pterodonta (DC.) Benth.,以根或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 苦、辛,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中暑,口腔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腮腺炎,中耳炎,支气管炎,疟疾;外用治疮疖...

阅读全文
鹿耳翎根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03 | 13 阅读

《中华本草》:鹿耳翎根 实际拼音: Lù ěr Línɡ Gēn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六棱菊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gera alata (D. Don) She.-Bip. 采收和储藏:来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六棱菊 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茎直立,多分枝,全株除花冠外几乎都被腺毛。叶互生,无柄;叶片椭圆状倒披针形,上部叶条状披针形,长2....

阅读全文
鹿耳翎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01 | 11 阅读

《中药大辞典》:鹿耳翎 出处: 《本草求原》 实际拼音: Lù ěr Línɡ 别名: 鹿耳苓、鹿耳草(《生草药性备要》),八十缺、毛六猬、六角瓣、六什头、六毒草,八楞风、八面风、蜡达草、六十瓣、六角心、羊仔菊(《福建民间草药》),臭灵丹(《苏南种子植物》),辘轴风(《陆川本草》),四方根(《南宁市药物志》),羊耳三稔(《广东中药》Ⅱ),陆续消、六耳消(《广西中药志》),土防风、六盘金...

阅读全文
山扁豆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4-25 | 11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扁豆 实际拼音: Shān Biǎn Dòu 别名: 假牛甘、细杠木、水皂角、黄瓜香、鸡毛箭 来源: 为豆科决明属植物含羞草决明Cassia mimosoides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一年生或多年生半灌木状草本,高30~45厘米。茎细瘦,多分枝,被短柔毛。双数羽状复叶互生,长4~10厘米,叶柄基短;托叶2片,卵状披针形;小...

阅读全文
阿利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13 | 9 阅读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活血通络。治风湿性关节痛,脾虚泄泻,脚气,周身浮肿,妇人经闭,跌打损伤。 ①《福建民间草药》:解热镇痛,消痈解毒。 ②《闽南民间草药》:理风湿,疗损伤,行血活络。 ③《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头面浮肿。 ④《闽东本草》:醒脾理气,舒筋通络。祛风活血。治胸膈胀闷,骨节酸痛,腹中冷痛泄泻,周身浮肿及妇人经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4钱(鲜者1~2两);或浸酒。 注意 《闽东本...

阅读全文
六棱菊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3 | 9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六棱菊 实际拼音: Liù Lénɡ Jú 别名: 百草王、六耳铃、四棱锋、六达草、六十瓣、四方艾、三面风 来源: 为菊科臭灵丹属植物六棱菊Laggera alata (Roxb.)Sch.-Bip.,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根状茎粗短。茎直立,多分枝,4~6棱,棱上具有绿色翅状附属物,全株密生淡黄色柔...

阅读全文
羊毛草根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4-22 | 9 阅读

《中药大辞典》:羊毛草根 出处: 《贵州草药》 实际拼音: Yánɡ Máo Cǎo Gēn 来源: 为菊科植物六棱菊的根。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鹿耳翎"条。 性味: 性凉,味辛。 功能主治: 调气,补虚,清热,解表。 复方: ①治妇女虚痨:羊毛草根五钱,兔耳风根、益母草各三钱。煨水服。 ②治闭经:羊毛草根一两。煨酒服。 ③治风热感冒:羊毛草根一两。煨水服。 ...

阅读全文
六棱菊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13 | 8 阅读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解毒。用于风湿关节炎,闭经,肾炎水肿;外用治痈疖肿毒,跌打损伤,烧烫伤,毒蛇咬伤,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