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全息理论" 的结果

找到 12 条相关结果

头针疗法的起源和发展
头针 | admin | 2025-05-31 | 24 阅读

头针疗法,又称头皮针疗法,简称头针。它是在中国传统针灸学基础上,结合大脑皮质功能定位的原埋及生物物全息理论规律的基础上形成,通过针刺等方法刺激头部特定区域和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早在2000多年前,古代医家已在经络理论上认识到头部的重要性,认为“头为精明之府”。《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中记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素问·气穴论篇》中就提到:“头上五行行...

阅读全文
头针的中医及局部和整体理论
头针 | admin | 2025-05-11 | 15 阅读

中国古代文化中反复提到一个重要的见解,即在一个生命体中的局部有整体的信息。如《道德经》:“万物皆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吕氏春秋》:“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谓大同。”宋代朱熹也有类似的论述:“物物具一太极谓之全,亦可谓之偏,亦可以理,言之则无不全以气,言之则无不偏“以及“物物一太极,总此一太极”等。意思皆指以人和自然而言,天地为一大宇宙,人身为一小宇宙并含有天地的大宇宙的信息;从人身而言,...

阅读全文
四大反常规运动让男人更健康
男性保健 | admin | 2025-06-02 | 14 阅读

  雨中行――负氧离子大吸收 选择在雨中走路不是为了追求浪漫,而是因为它特殊的健身功效。和晴天相比,下雨时空气中含有大量的负氧离子,它们有“空气维生素”的美誉,令人备感清新、惬意,有助于降低血压、松弛神经、消除郁闷。此外霏霏细雨对肌肤的轻柔按摩,也可以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应变力,能有效预防感冒。 提醒: 1.热身后再进入雨中。 2.在雨中的时间不可太长,一般10分钟左右足矣。 3.结束后立即用力擦...

阅读全文
全息经络刮痧法
器具手法 | admin | 2025-05-17 | 14 阅读

全息经络刮痧法是在民间刮痧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中医经络学说和现代生物全息理论作指导,选择刮拭与病变脏腑相关的部位防病治病的非药物疗法。新兴的全息经络刮痧法用微循环理论破译了"痧"的实质、"痧"与疾病的关系、出"痧"的原因、作用,阐明了刮痧疗法治疗疼痛性疾病疗效迅速的机理,将刮痧疗法的临床应用从单纯的治疗作用扩展到防病保健作用及诊断作用,并提高了疗效。其独特的诊断作用,可以将潜伏的疾病早期发现,...

阅读全文
足部按摩好处多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2 | 12 阅读

脚被誉为人体“第二心脏”的理由是根据生物全息理论来确定的,足底是很多内脏器官的反射区,按照“生物全息论”的观点,脚穴同耳穴、第二掌骨侧一样,成为人体的缩影,完整地联系着全身脏腑器官。 脚为何能反应脏腑器官的病变 古有“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之说,人之足犹如树之根,树之繁茂首在根深,足部健康关系到全身健康。脚是人体之根,是人体元气凝聚之点。连接人体脏腑的十二经脉有一半起止于脚,有60多个穴位汇集...

阅读全文
常搓耳廓 健肾延年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6 | 12 阅读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发现耳廓与人体各器官组织存在着一定的生理联系,20世纪50年代,法国人诺吉提出了人的耳朵形如胚胎倒影的理论,并在全息理论指导下提出了供耳部针灸推拿使用的耳穴图。耳廓主要由弹性纤维软骨、软骨膜、韧带、退化了的耳肌及覆盖在最外层的皮下组织和皮肤所构成。耳廓的皮下有极为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分布。别看耳朵小,它上面分布着上百个可以用来防治疾病的常用穴位。中医传统疗法使用王...

阅读全文
出自“中医四大经典”之一《难经》有关医疗的成语典故●望闻问切 ... ... ...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5-14 | 12 阅读

成语“望闻问切”本是中医诊断技术用语,指应用观望、听嗅、询问、切脉四种收集病情以用于诊断的技术和方法,合称“四诊”。 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和嗅气味;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现也用于比喻做事要从各方面收集信息、情报以利于良好地开展实施。典出《难经·第六十一难》 :“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最早语出(即四字联用)是元·施惠《幽...

阅读全文
运用方氏头针从心肝论治失眠
头针 | admin | 2025-05-14 | 12 阅读

失眠症是指患者不能获得正常睡眠,轻者入寐困难、睡而轻浅、时常觉醒或醒后难以入睡,重者彻夜不眠。流行病学显示,我国成人中失眠发生率高达38.2%,长期失眠的人约为15%,有过失眠现象的人约为50%,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睡眠是人的精神、体力恢复的重要生理过程。若长期夜晚不能入睡,白天无精打采,严重时会引起大脑缺血缺氧,出现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免疫力下降等,亦可引起患者焦虑、抑郁、心脑...

阅读全文
人老脚先老 养生先养脚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3 | 12 阅读

  古人认为,人有四根,“鼻根,苗之根;乳根,宗气之根;耳根,神机之根;脚根,精气之根”。说明鼻、耳、乳仅是人体精气的三个凝聚点,而脚跟才是精气的总集点。   脚位于人体位置的最低处,承载着全身的重量,步履轻快,精神充沛,是人体气足神旺的表现,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精神百倍的感觉。而当人感到精神疲惫的时候,往往最先感到腿脚发沉无力。可见脚的健康状况关系到整个人体的健康状况。民间有句俗语,叫做“人...

阅读全文
“举手之劳”养身心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3 | 10 阅读

按耳门防耳鸣:按压耳门的同时用双手的中指和食指叩击后脑,起到醒脑开窍的作用,能防治头痛、头晕等。 抵压上腭促消化:用舌尖抵压上腭数次,既能促进消化功能,还能改善中风后遗症等引起的吞咽困难。 腹式呼吸助健康:这是中医调气的方法,能调节人的身体功能,改善呼吸,对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很有帮助。 背部保暖抵风邪:当背部发僵、发紧,甚至有酸胀痛的感觉,说明背部受凉。在添加衣物的同时,可以拔拔火罐,还可以将红花、...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