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促脉" 的结果

找到 37 条相关结果

脉象之缓、洪、细、促、结、代
中医切诊 | admin | 2025-06-02 | 18 阅读

缓脉 一息四至,不快不慢,不强不弱,脉来和缓,脉的硬度、张力适中,是有胃气的正常脉象,见于健康人。病脉则见于气机为湿所困之湿证,或病后复元。 洪脉(附大脉) 脉形洪大,脉来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脉形宽,波动大。主热证,阳热亢盛。常见于高热病人。 大脉:脉形大而无来盛去衰之势,多是病势进展之象,所谓大则病进(大而有力),也主正虚(大而无力)。 细脉(小脉) 脉形细如线,脉形窄,波动小。主虚...

阅读全文
七怪脉
诊断 | admin | 2025-05-10 | 17 阅读

【七怪脉】指生命垂危时出现的七种异常脉象。即:“雀啄脉”、“屋漏脉”、“弹石脉”、“解索脉”、“鱼翔脉”、“虾游脉”和“釜沸脉”等,此外还有加上“偃刀脉”、“转豆脉”和“麻促脉”三种,合称为“十怪脉”。这些脉象都是反映脏气将绝、胃气枯竭的危重证候。...

阅读全文
中医抗击细菌战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7 | 15 阅读

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在中国进行细菌战,给中国军民带来了巨大伤害。 中医抗疫须知疫 日军用得较多的细菌战武器是鼠疫菌和霍乱菌,不少历史上从来没有过鼠疫的地方在日军投弹后出现鼠疫疫情。由于不少地区缺乏西医,中医是医疗的主力,发生疫病时,中医战斗在第一线。应当说,应对细菌战疫情对中医来说是全新的课题,尤其是一些从来没有发生过疫情的地区。农村地区的中医有些未系统学习过疫病知识,认识不足,缺乏防护意识,牺牲...

阅读全文
心悸的刮痧疗法
百病刮痧 | admin | 2025-05-19 | 13 阅读

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引起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本病多呈阵发性,也有呈持续性者,可伴胸闷胸痛,气短喘息,或头晕失眠等症,古籍中据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不同而分别命名为“惊悸”、“怔忡”。本病多见于现代医学的心神经官能症及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等引起的心律或心率失常。 心悸的基本证候特点是发作性心慌不安,心跳...

阅读全文
王叔和在《脉经》中表现的革新创造及其影响
脉经 | admin | 2025-05-17 | 13 阅读

1、完成独取寸口法 今本《难经》虽然在“第一难”就提出独取寸口之法,但技术上的一些问题,并未解决。例如寸关尺的位置问题,《难经》之说,关还只不过是一个分界线,并无长度,对于寸尺亦只是寸主阳尺主阴,对划分脏腑却用浮沉法等等,仲景参用《难经》的脉法,但对关只称“关上”亦没有解决关脉长度问题,并且亦时时参用趺阳、步阴、阳明等脉特别是对杂证,趺阳脉使用的尤多。说明在王叔和以前独取寸口法虽然已经出现但没有...

阅读全文
参附汤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10 | 13 阅读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参附汤 名称: 参附汤 处方: 人参 附子(炮,去皮、脐)青黛各15克 制法: 上药哎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主肾消,饮水无度,腿膝瘦细,小便白浊。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楮叶1片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日二夜一。 《婴童类萃》卷上:参附汤 名称: 参附汤 处方: 大附子1钱,人参1钱,丁香5粒。 功能主治: 元气...

阅读全文
《脉经》选录之脉形状指下秘诀第一
脉经 | admin | 2025-06-10 | 12 阅读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于手下)。 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一曰,手下无,两傍有)。 洪脉,极大在指下,(一日:浮而大)。 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数相似,(一曰:浮中如有力。一曰:漉漉如欲脱)。 数脉,去来促急。(一日:一息六七至。一日:数者进之名)。 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 弦脉,举之无有,按之如弓弦状。(一日:如张弓弦,按之不移。又日:浮紧为弦)。 紧脉,数...

阅读全文
中医四诊切
中医切诊 | admin | 2025-06-01 | 12 阅读

[FS:CONTENT_START]切诊是指医生用手在病人身上作某种形式的诊察,或切或按,或触或叩,以获得辨证的资料。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两个部分。 (一)脉诊 脉诊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动脉以了解病情的内在变化也称切脉或诊脉。 脉为血府,贯通周身,五脏六腑的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全身,当机体受到内外因素刺激时,必然影响到气血的周流,随之脉搏发生变化,医者可以通过了解脉位的深浅,搏动的快慢、强弱(有力无力)...

阅读全文
促脉之单脉介绍
中医切诊 | admin | 2025-05-17 | 12 阅读

《脉诀》:“促者阳也,促脉前来已出关,常居寸口血成斑,忽然渐退人生也,若或加时命在天。” 《三因方》:“以气血瘀饮留滞不行,则止促。与人迎相应,则瘀壅阳经;与气口相应,则积留胃腑。” 《诊家枢要》:“促,阳脉之极也,阳独盛而阴不能相和也,或怒气逆上,亦令脉促,促为气涌。为狂闷、为瘀血发狂,又为气为血为饮为食为瘀,盖先以气热脉数,五者或有一留滞其间,则因之而为促。” 《外科精义》:“促主热畜于里也...

阅读全文
脉象的鉴别
中医切诊 | admin | 2025-05-11 | 12 阅读

1、类比法 历代医家对脉象的鉴别有丰富的经验,如王叔和已指出了一些相类脉象,李时珍则编了较详细的脉歌,徐灵胎更具体说明了脉象鉴别的方法,即用近似脉象相比的类比法(还有用相反脉象对比的对举法),这是鉴别相似脉的好方法。现将一些相似脉鉴别如下: 浮脉与虚、芤、散脉:四者相类似,其脉位均表浅,但不同的是浮脉举之泛泛有余,重按稍减而不空,脉形不大不小;虚脉形大无力,重按空虚;芤脉浮大无力,中间独空,如按...

阅读全文